已經穩定的豬場,為何又被小飛纏繞?我們又該如何規避風險?

隨著生豬價格的一路高漲和國家各項養豬優惠政策的出臺,各地正在進行非洲豬瘟背景下的復產啟動工作。但在目前沒有商業化的非洲豬瘟疫苗上市的前提之下,很多暴發過非洲豬瘟並清場的豬場依然不敢涉足,害怕血本無歸;對於成功拔牙和沒有暴發過非瘟的豬場,對於復產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不清楚!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綜合整理了一些應對方法供大家參考,為何已經穩定的豬場,又被小飛搞上?如何找到非瘟容易暴發的六大窗口期?

已經穩定的豬場,為何又被小飛纏繞?我們又該如何規避風險?

一、什麼是非洲豬瘟六大窗口期

豬瘟暴發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某些特定的階段,非洲豬瘟更容易暴發,它們包括:發情、配種、分娩、斷奶、轉群以及免疫等六個關鍵階段,我們把這些階段統稱為:非洲豬瘟暴發窗口期。


二、非洲豬瘟在窗口期容易發生的原因分析

非洲豬瘟之所以在這些時期容易發生,其背後存在諸多原因!

(1)母豬在發情、配種、分娩等階段容易暴發非洲豬瘟,其原因以下四點:

第一、人與豬的直接接觸頻率很高。

非洲豬瘟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與接觸頻率存在非常直接的關係,接觸越頻繁,非洲豬瘟就越容易發生。在這三個階段,無一例外都頻繁發生人與豬的直接接觸,比如在母豬發情的時候,需要對母豬進行查情和發情鑑定;在母豬配種的時候,需要2次人工授精操作;母豬分娩的時候,需要進行人工接產,遇到產程過長還需要進行助產;在人與豬頻繁直接接觸過程中,只要人、工具、環境有非洲豬瘟病毒,很容易誘發該病的發生。


第二、子宮頸長期處於開張狀態。

母豬在發情、配種、分娩等階段由於子宮頸處於開張,且生殖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處於下降的狀態,對病原微生物的防禦能力下降,尤其是非洲豬瘟病毒其主要感染途徑是通過各種黏膜,另外在這些階段也極易發生炎症,體內產生大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增強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從而有利於非洲豬瘟病毒進入巨噬細胞,加速病毒在體內的複製和擴散。


第三、其他疾病活躍促進非洲豬瘟的發生。

我們發現:存在藍耳病不穩定、偽狂犬野毒感染以及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的豬場更加容易發生非洲豬瘟,它們是非洲豬瘟重要幫兇,這些病毒之所以可以成為非洲豬瘟的幫兇,根本原因在於這幾種病毒會損傷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導致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大幅下降,有利於非洲豬瘟的入侵,剛好這些疾病在這三個階段容易發生。


第四、部分非瘟耐過豬處在散毒排毒期。

這種情況尤其在非瘟拔牙成功豬場發生較多,由於存在少部分非瘟耐過豬,這類豬持續散毒排毒時間長達90天,會持續導致陰性豬隻感染。由於它們和陰性豬類似,沒有任何外觀症狀,在不借助儀器檢測的情況之下很難精確剔除,且儀器檢測具有相對滯後性,對於中小型豬場很難及時發現並剔除,因此導致豬群出現疫情波動。


(2)豬隻在斷奶、轉群等階段容易發生非洲豬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在豬群移動過程中,豬隻在通過趕豬通道、人、工具、欄舍時,由於洗消不徹底,導致環境中有病毒殘留,因此豬隻容易通過這些途徑出現二次感染,尤其是非瘟暴發後清場的豬場對於這類情況更加容易發生。


第二、轉群過程中對豬隻形成強烈的應激。應激發生後,機體會發生一系列複雜的生理生化過程,不僅會導致豬的腸道菌群紊亂,破壞黏膜表面的腸道菌群屏障,為病原微生物在黏膜表面佔位創造條件;而且導致機體內氧自由基增多,氧自由基會改變體內生物膜(含各種組織黏膜)通透性,有利於非瘟病毒的入侵。


第三、在轉豬在過程中容易出現繼發感染,豬隻容易出現咳嗽、喘氣、腹瀉等表現,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導致非洲豬瘟的發生;另外豬隻在50kg前後,由於在其胸腺逐漸萎縮,細胞免疫開始下降,尤其是對T細胞介導產生的內源性干擾素能力下降,這些因素疊加在加速非洲豬瘟的發生。


(3)豬隻在進行疫苗免疫接種時,容易發生非洲豬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無論進行何種疫苗免疫,都會對免疫系統形成刺激,激發巨噬細胞吞噬活性,而巨噬細胞吞噬能力越強,越有利於非瘟病毒的擴散;另外,免疫也會對豬形成應激,尤其是刺激性較大的油苗,進行注射更容易誘導非洲豬瘟的發生。


第二、在進行疫苗時,會造成人、工具的移動,特別是人不斷的跨欄,一旦有豬隻在排毒,通過人的移動會大大加快非洲豬瘟的傳播;另外一個就是注射針頭,尤其是很多豬場對不同欄的豬不更換針頭,極易通過針頭快速進行傳播病毒。


將以上不同階段的豬隻非瘟窗口期發病原因進行歸納總結,主要有五點原因:

(a)環境帶毒(人、通道、工具、欄舍);

(b)豬在排毒(陽性康復豬病毒尚未排淨轉陰);

(c)各種生產應激導致豬體內黏膜免疫防護能力下降;

(d)非瘟幫兇作祟(藍耳病、偽狂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

(e)免疫激活增強巨噬細胞吞噬活性


三、降低非洲豬瘟窗口期風險的思路和方法

我們更要從調整生產結構上著手,要從抓好生產,抓好養豬方面做起!

1.防疫四部曲之生物安全

2018年8月至今,非瘟這位不速之客降臨中國,在這1年多的時間裡,我們經歷了不僅僅是生豬價格的震盪起伏,更經歷了清場-復養-再清場-再復養的顛沛流離之旅!


如今,生豬產業受到了重創,能繁母豬數量驟減,生豬存欄量也大幅下降,尤其是在這種特殊時期,很多防控工作勢在必行!


2.防疫四部曲之四害滅除

不論任何時期,生物防控仍是關鍵,“嚴防四害”不可有絲毫倦怠,我們要徹底清理豬場圈舍區域內垃圾及不常用的材料(石塊、木材及其它物料);並徹底封堵豬場內所有的鼠洞、孔洞和縫隙,不給軟蜱越冬和潛藏留下孳生地;還要及時清除豬場周邊的雜草及沙子,避免老鼠築巢及潛藏,並配合使用滅鼠藥,做到徹底滅鼠.........


隨著養豬業的快速發展,禁抗限抗的呼聲越來越大,這同時也為中獸藥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而中獸藥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養豬業當中的分量也是舉足輕重,但是真正的中獸藥使用並不是單一的,也不是隨意結合起來,它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組方要求!


針對豬場病毒性疾病的肆掠,我們可以做的是:被動的提高豬群抵抗力,而實際的豬群自身免疫力問題,需要的不僅僅是通過藥物抵抗,更多的需要多面措施來抵抗病毒,比如豬群的福利問題以及外界環境問題等,可以藉助外力因素做好豬場疫病的管控!


四、小結

非洲豬瘟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豬場進行復產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復產毫無疑問是有風險,但最可怕的是風險不可控,通過對非洲豬瘟暴發窗口期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真正實現風險可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