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國軍高官,因不願手足相殘率全軍起義,晚年成副國級幹部

趙子龍作為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在民國時期,就有一個人被譽為是“近代趙子龍”,這個人的名字就是侯鏡如。


他本是國軍高官,因不願手足相殘率全軍起義,晚年成副國級幹部


南昌起義的前夕,侯鏡如正在擔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教導團團長。起義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消滅城內的守軍,侯鏡如主動提出執行這項任務。因為敵軍的火力是非常強大的,所以侯鏡如就孤身犯險,自己冒著生命危險來到敵人的團部,圍住了對方,然後再趁著敵人鬆懈的這個當口,率領部隊發起了進攻,最後僅僅用了一個小時,就消滅了城裡的守軍。


後來侯鏡如被調去上海從事地下工作,但是因為顧順章的叛變,地下組織遭到了國民黨的破壞,侯鏡如也被迫和黨組織失去了聯繫。最後他在萬般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先投奔到孫殿英的部隊。


侯鏡如留在部隊是想打鬼子的,但是在孫殿英手下一直不能如願,直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才站上了抗日的前線。當時他的職務是國民黨92軍軍長,先後參加了臺兒莊、娘子關等大型戰役。尤其是在歷時半年的“援魯抗日”時期,侯鏡如參加了150多場戰鬥,消滅了兩萬多敵人。


他本是國軍高官,因不願手足相殘率全軍起義,晚年成副國級幹部


解放戰爭中侯鏡如不願意同胞相殘,於是就一直找各種理由避免和解放軍正面交鋒。我軍也認為侯鏡如非常適合爭取到我軍的陣營中來,於是就派出了一批人去說服侯鏡如。最後在李克農和安子文等人的勸說下,侯鏡如率領全軍向解放軍投誠。


1983年,侯鏡如已經81歲高齡,但是他仍舊沒有放棄工作,為了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他在美國呆了一年時間,找到了昔日的黃埔同學,建立了黃埔同學會,多次進行有關祖國統一的會談,最後正是在侯鏡如等人的努力下,兩岸才實現了“三通”。


1989年3月,侯鏡如當上了全國政協副主席,這可是副國級幹部。


他本是國軍高官,因不願手足相殘率全軍起義,晚年成副國級幹部


有趣的是,侯鏡如的後代們的名字很有意思,他的三個孩子分別取名:伯嶽、伯羽、伯援,這三個名字取自岳飛、關羽、馬援這三個歷史人物,講究的就是一個忠心愛國。有一句話用來形容侯鏡如非常貼切,那就是“一半渾身是膽,一半盡忠報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