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抓好家風,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做家風建設的表率。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與民風、黨風和政風的建設緊密相連。良好家風既是砥礪品行的“磨刀石”,也是抵禦貪腐的無形“防火牆”。

因此,安溪縣尚卿鄉黃嶺村建設了《黃氏家風故事館》,目的是深入挖掘正氣、廉潔的文化元素,鼓勵、引導群眾性的傳統村落文化推陳出新、移風易俗,引導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自覺修身齊家,培樹清明朗爽的家風和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比如以歷史人物故事來激發現代人奮發向上,以家規家訓來教育現代人遵守紀律、廉潔自律,以村規民約來約束現代人的思想和行為……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基本概況】

黃嶺村位於安溪縣尚卿鄉西北部,海拔750米至1080米之間,雲霧籠罩,氣候溫潤,空氣清新。面積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50畝、茶園4000畝、林地300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85%;常住人口1056人。

長期以來,黃嶺村十分重視發揮祖訓家規教育、引導作用,堅持黨建引領、村企共建,不斷深化農村基層黨建與美麗鄉村建設“雙促雙贏”,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和茶葉生產,特別是與國心綠谷共建“公司+基地+農戶”新型村企合作模式,打造“月季村”、農家樂、特色康養等品牌產業,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快速,水電路、文化設施、衛生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變。2016年,村集體收入15萬元,人均純收入20130元。

2014年被列為縣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015年被列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016年被評為第五批泉州市美麗鄉村;2017年被列為“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祖訓家規】

據史料記載,黃姓出於黃帝第六世孫陸終。黃氏以江夏為發展繁衍中心,故族人以“江夏”為堂號。

西晉永嘉間,黃姓相繼入閩,為衣冠八姓之一。黃元方被尊為黃氏入閩始祖,其孫黃崖居泉州。黃崖長子黃守恭在泉州一帶,五子分別居於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詔安,後裔尊為“五安公”。

宋中葉,黃守恭三子黃綱的十世孫黃孟仁移居參山嶺下,為參山派黃氏始祖。元至正年間,黃孟仁的五世孫黃有代遷居科名。黃有代生四子,後裔衍播於安溪尚卿、蓬萊、湖頭、白瀨、鳳城、祥華、金谷和南安洪梅,以及香港、臺灣、東南亞和世界各國。

科名黃氏子孫所到之處,刀耕火種,落地生根,薪火相傳,繁衍生息。在漫長的年代裡,黃氏家族傳承祖先的優秀文化和族規祖訓,形成了包括家規家訓之內的宗族文化、民俗文化和風俗習慣,既是激勵族人奮發前進的精神動力,也是對整個家族極具約束力的行為準則。黃氏後裔以祖輩家風家訓為齊家立身根本,家族人才輩出,群英薈萃,在中國文化史上成為美談,傳為佳話。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黃姓祖訓》

官不忘民,民不忘本,

貧不失志,富不忘貧,

堂正誠實,廉潔清貧,

勤勞儉樸,諸事嚴謹,

孝敬父母,善待他人,

自強不息,造福子孫。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黃氏家規》

敦孝悌:孝敬父母,友愛兄妹

睦宗族:凡吾族人,當重情誼

和鄉鄰:守望相助,親善和睦

明禮讓:處事謙虛,禮讓誠實

務本業:業精於勤,認真求進

端人品:存心仁義,做好榜樣

隆師道:尊師重道,能知能行

時祭掃:依時祭掃,不忘祖德

戒爭端:以和為貴,氣量廣闊

莫為非:正大光明,無愧天地

敬尊長:敬重尊長,誠懇有禮

守法紀:遵守法律,維護秩序

宗譜系:重視譜系,不致忘本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黃氏族訓二十四要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黃氏族訓二十四勿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宗風故事】

江夏黃氏在幾千年的生存、繁衍和發展中,歷代先賢和子孫為中華民族的進步,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並逐步形成了"孝、悌、忠、信、謙、廉、義"的江夏黃氏理念,凝聚成"精忠愛國、孝敬長輩、仁義待友、平和人生"的江夏黃氏精神。正是因為祖訓、族規、家風的傳承,古往今來黃氏家族甲第連登,世代簪纓,有以“孝”聞名的黃香、以“廉”為操守的黃鞠、以“義”為先的黃守恭,有文狀元黃思永、武狀元黃培松、辛亥英傑黃廷元,有華僑有大企業家黃仲訓、爪哇糖王黃仲涵、印尼“石油大王”黃奕聰、愛國華僑企業家黃奕住、民族企業家黃世金,著名華僑領袖黃文華等。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舍宅建寺

紫雲黃氏始祖黃守恭在泉州一帶闢桑園七里,養蠶織絹,開泉州海上絲路之先河,富甲一方。他為人倜儻尚義,樂善好施,濟貧扶危,鹹稱長者。當時有高僧匡護化緣建寺,黃守恭有感於桑樹開蓮花的肇瑞,獻出園宅建寺,即今泉州開元寺。建殿時,常因紫雲覆頂,稱為紫雲大殿。開元寺寺僧感念黃守恭善舉,在寺廟東側建檀越祠,黃守恭後人便以紫雲為堂號,以檀越祠為祖祠。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五安精神

黃守恭生五子,他獻出全部園宅建寺後,鼓勵兒子向外開拓,立業興家,五子分別衍播五安:長子黃經居南安、次子黃紀居惠安,三子黃綱居安溪,四子黃綸居同安,五子黃緯居詔安。遣子赴五安時,黃守恭作詩示兒,即《紫雲黃氏認祖詩》,後世稱為“五安精神”。

“五安精神”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

(1)遠大的眼光,既不安於現狀,又處變不驚,能居安思危,又識否極泰來;

(2)志在四方,不戀故土,積極向外發展的開拓精神;

(3)頑強的適應能力和艱苦奮鬥的精神,適應並創造新環境;

(4)強烈的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精神,勇於積極創業。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黃氏認祖詩

駿馬登程往異方

任從勝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猶吾境

日久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

晨昏當薦祖宗香

但願蒼天垂庇佑

三七男兒總熾昌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黃香溫席

《三字經》雲:“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講的是古代"黃香孝親"的故事。黃香,東漢人,自小懂事,勤勞刻苦,善於作文,對長輩尤為孝敬。夏季炎熱時,他拿扇子為父親把床上的枕、席扇涼,驅趕蚊蟲;冬季寒冷時,替父親把被窩暖熱。漢章帝曾以"江夏黃香,忠孝兩全,天下無雙"御書賞賜給黃氏家族。

婆媳合葬

尚卿鄉中山村九福角落黃氏二世祖媽楊氏與三世祖媽葉氏,合葬於中山吉春庵垵。楊氏上敬公婆,下恤幼小,和睦鄰里,頗受敬重;葉氏事公婆至孝,婆婆謝世後葉氏整天恍恍惚惚,十分悲傷,纏綿臥榻八年之久。一天,葉氏夢見婆婆牽著她的手,說要再續婆媳情緣,於是臨終遺言,死後要把她跟二世祖媽合葬一穴。九福黃氏二世、三世祖媽合葬之後,兒孫興旺,瓜瓞延綿。

據紫雲九福黃氏譜載:尚卿中山九福黃氏二世祖媽楊氏,圓德人,生於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享壽75齡。三世祖媽葉氏,生於明正德四年(1509年),享壽62齡,合葬中山吉春庵垵。

母慈子孝

尚卿鄉科洋村登林角落一個山腰裡,有一眼清泉叫“孝子泉”。清朝時,蓬萊鎮溫泉村少年唐焻黎自小與母親黃氏相依為命,母慈子孝。母親生病臥床,他奉侍湯藥時問母愛吃什麼?母答:“我什麼都不想吃,只想喝登林(孃家)附近的那口山泉水。”少年孝母心切,不顧天色已晚,隻身前往取水。返途遇一老虎橫臥路中,少年毫無畏懼,求虎先讓他把泉水送回家再來供其食之。唐焻黎把泉水給母飲用後即回來,已不見老虎。鄉民廣傳少年孝順感動上天,義虎可憐並被感化之說,為嘉其孝母美行,于山泉之旁豎一石碑:孝子泉。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奕世種書田

黃氏家訓《六十字昭穆詩》:“先人貽禮則,奕世種書田”,開宗明義地訓示子孫世世代代重視耕讀,堅持尊師重教、崇文尚武、薪火相傳的家風。據統計,紫雲黃氏入安始祖黃綱後裔中有進士95人,其中名列三甲5人。

(名列三甲五人用人頭像上牆:後唐明宗天成丁亥科文狀元黃仁穎,明隆慶二年榜眼黃鳳翔,明萬曆丁未科文狀元黃士俊,清同治十三年探花黃貽楫,清光緒六年庚辰科武狀元黃培松。)

十八擔書籠

據家譜記載,從清朝至上世紀初,九福黃氏曾同時擁有多位飽讀詩書、遠近聞名的大儒,他們或在家結廬教化本族子弟,或外聘為塾師。在清代有18個子弟學有所成,故有“十八擔書籠”之傳說。近年來,九福角落人口僅1000多人,考上本科以上有7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8人。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是父是子

道光乙末科(1835年),黃宗漢會試連捷中進士,入翰林,遷御史,官至兩廣總督、四川總督。同治十三年(1874年),其子黃貽楫以第三名進士及第,初授翰林院編修,後先後任館閣校勘、刑部主事、禮部主事、廣東學政等職。父子倆正直為人,潛心學問,勤於政事,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時,黃宗漢堅持抗擊外侮;義和團運動興起時,黃貽楫力勸朝廷對外宣戰但未被採納。黃氏父子事蹟成為黃氏後人津津樂道的美談,黃氏祖祠懸掛“是父是子”牌匾。

黃宗漢(1803~1864年),泉州登賢鋪(今鎮撫巷)人。道光十四年中舉,次年聯捷中進士,初選庶吉士,散館改兵部主事,充任軍機章京,歷任員外郎、郎中,升御史、給事中。道光二十五年任廣東督糧道,調雷瓊道,歷山東、浙江按察使。

黃貽楫(1832~1895),泉州承天巷內人。同治十三年探花進士,初授翰林院編修,後任館閣校勘,累遷至刑部主事,升湖北候補道,復調禮部主事。光緒元年入值南書房,不久任廣東學政。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黃釧拒降

黃釧(1510-1556年),明嘉靖任浙江溫州府同知。時倭寇竄擾溫州,黃釧屢次統率軍民剿擊。嘉靖三十七年大股倭寇侵擾,黃釧腹背受敵被俘,倭寇脅迫其投降,黃釧斥道:“黃大夫還不知世上有投降二字。”倭寇要他出錢贖身,他大笑說:“你不知黃大夫不愛錢嗎?”最後被寸斬而亡,時年47歲。朝廷追贈其為浙江參議,溫州府建祠供奉,安溪縣將其奉祀在名宦祠,與李森等人合稱八君子。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父子同心

嘉靖年間,倭寇侵掠猖獗,參山黃氏祖先黃大任親率兵民抗擊,並傾盡所積糧米數百石,以資軍餉。其長子黃金墀繼承其父風範,不阿權貴,愛民如子,好善樂施,他常說:“為民之父母,倘有利不興,有害不防,則將焉用哉。”深得鄉民愛戴。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捐銀一塊

安溪縣南門龍津渡原有一座浮橋,兩岸行人來往不便。南宋慶元五年,縣令趙師戩欲改建為石址木樑橋,命人向黃元梁募款,黃元梁題“捐銀一塊”。眾人以為他雖富有卻小氣,只捐出一兩銀。沒想到去取銀時,黃元梁問:“你們來了幾個人?”來人十分奇怪:“一兩銀一個人足夠,需要幾人?”黃元梁說:“我一塊銀二百斤,一人抬不動。”募捐者請來十幾個人從池塘裡撈起一大塊銀,眾人才知誤解了黃元梁。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當代人物】

舍宅建校

黃聯山(1914—1991年),祖籍安溪縣尚卿鄉科洋村,自小隨父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謀生,經營土產生意。1986年回鄉探親,走訪全鄉十幾所小學及分班,捐贈6所學校修建籃球場,為71名家庭困難學生代繳學雜費,動員7名學齡女童上學,並代繳學雜費。目睹家鄉教育困難現狀後,帶頭捐款創辦科洋聯山幼稚園,為辦好幼兒園,他親自跑遍全村選址,參與購買教具和玩具等。黃聯山不是富商巨賈,創辦幼兒園的資金是他節省下來的錢,創辦後資金不足,他忍痛刈愛變賣了部分住宅充當辦園經費,併成立科洋幼兒園財務委員會,專門為幼兒園籌集資金。黃聯山逝世後,科洋聯山幼兒園由財務委員會籌資翻建,後經李尚大、李陸大等愛國僑胞捐資,得以不斷完善。

當代英才

黃科安,安溪尚卿科名人,文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中國丁玲研究會理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1項、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項,參與國家、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0餘項。

慷慨解囊

黃春生、朱素清家庭:福建省五好家庭。黃春生是安溪縣尚卿鄉老年人協會會長、印尼歸僑,曾任尚卿公社中山大隊大隊長、尚卿竹編工藝廠廠長,尚卿鄉僑聯會駐會副主席。黃春生、朱素清一家,勇於拼搏,敢於創新,兒子黃連福創辦“聚豐工藝品有限公司”,是泉州市勞動模範、福建省優秀青年企業家、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女婿唐藝森創辦“新唐信傢俱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年產值均超億元。黃春生一家事業有成,並且全家熱心公益,在教育、公路、扶貧等多個領域慷慨解囊,廣為傳頌。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黃培松紀念館】

黃培松(1855-1925),字賢禮,號菊三,祖籍泉州安溪縣尚卿鄉黃嶺村,屬紫雲安溪房、參山四房,先輩遷徙南安,清咸豐五年(1855年)出生於南安仁宅鄉後坑壟村(今屬洪梅鎮),少年隨父居住福州。少時習文,後棄文習武。光緒六年庚辰科武科會試,獲第一名;殿試欽點狀元及第。辛亥革命時任福建護軍使;1922年被北洋政府授予將軍府將軍、培威將軍加上將銜;去世後追授陸軍上將。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魁星踢鬥

黃培松天生身材壯實,膂力過人,故棄文習武。清光緒年間先後獲得武科會試第一名、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傳說在殿試時,黃培松舞刀時突然失手,他靈機一動,用腳踢起繼續飛舞,考官和慈禧暗暗叫好。之後,考試官召問此法,他答:“魁星踢鬥”。慈禧因之有獨創之功,賜予武狀元頭銜。中武狀元后,黃培松初授花翎一等侍衛銜,後又出任兩廣參將、遊擊將軍,不久又升任瓊州鎮總兵、協理兩廣提督。

勇繳八旗子弟槍

黃培松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一天,聞知一八旗子弟仗勢欺人,用槍對著小孩,嚇唬眾人。黃立即衝至狀元府門前,眼明手快地奪過手槍。不料,槍子彈已上膛,打傷了他的無名指。黃不顧傷痛,狠狠教訓了八旗子弟一頓,將槍上繳當地政府,令老百姓拍手稱快。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展望】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的目標和方向,也對黨員幹部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2018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首次將不注重家風建設列為紀律處分的一項重要內容。改革發展之路任重道遠,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賦予傳統家風文化新的內涵,守住傳統家風文化之“根”,培樹踐行良好家風,是每一名黨員幹部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也是建設繁榮富強國家、永葆黨的事業萬年長青的堅實保障。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儒家文化講堂】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施工花絮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家風故事館:弘揚優秀文化,傳承良好家風,倡導文明新風


(感謝尚卿鄉、黃嶺村及有關部門在內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