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一個女孩為什麼會被上萬條彈幕進行暴力攻擊呢?

理由簡單到僅僅是因為她的臉。

huan妞前幾天無聊的時候刷B站,看到一段電影預告的採訪視頻。

彈幕對這個女孩長相的攻擊,讓人無法直視。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這個女孩叫奧卡菲娜,她是一位華裔演員。

她是金球獎歷史上首個亞裔影后,也是電影《別告訴她》的女主,甚至一度是去年奧斯卡的熱門影片。

但視頻中,人們根本不關注她的這些榮譽,甚至幾乎沒有人聽她在說什麼。

所有人都在拼命攻擊她的長相。

“我X,這是人嗎?!”

“隨手一停全是如花?”

“什麼玩意?Fuck!”


“這長相我真的接受不了!”

一位早已榮譽加身的女性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反而被罵得這麼慘。

這一切僅僅是源於她長得不好看。

前不久,美劇《致命女人》大火,導演兼女主角劉玉玲。

憑著炸裂的演技驚豔國人,但最終也沒有躲過人們對她長相如潮般的惡意攻擊。

“雀斑,丹鳳眼,醜得像恐龍……”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中國人總是那麼熱衷拿著手機,對著某個女孩子的長相評頭論足。

幾十年前,那群聚集在村門口的婦女們是這樣,那些坐在大樹下乘涼聊天的大爺們是這樣。

今天的我們依舊是這樣。

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

一個女人長得醜是原罪嗎?就活該被人辱罵、被人排擠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也即將步入全面小康的時代。

可惜的是我們的審美觀念卻依然停滯不前,這樣的魔幻現實還在不斷上演。


01


2018年的時候,《創造101》的熱度居高不下。

相較於楊超越憑藉“美”成為話題王之外,賴美雲卻因為“醜”而上了熱搜。

因為她經常在B站上發視頻,有人誇她長得像邱淑貞,這個話題引起了爭議。

有的網友直接表示:“像不像邱淑貞,只有王晶是最有發言權。”

令人意外的是,引來了香港導演王晶的炮轟:

“醜成那樣,好意思說嗎?”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還有之前,演員任素汐在《無名之輩》中貢獻了超神般的演技。

徐崢導演也曾評價:任素汐是那種憑藉自己的演技,就可以讓整部影片稱為上乘之作的演員。


但就算她演技再好,也難逃觀眾對她長相的詬病:

“長了一張驢臉,也敢出來演戲?!”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臺灣盲女歌手張玉霞,以一首空靈的《獨上西樓》順利晉級《中國好聲音》48強。

即便舞臺上她嗓音甜美、實力超群、神似鄧麗君,卻被網友嘲諷:

“醜死了,像個外星人!”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她的姐姐張玉玲接受採訪時談及此事時說:

她從不會告訴妹妹這些負面評論,怕妹妹知道了難過,影響心情。

對於大眾的認知,“醜”的含義是多方位的,不僅僅只是長相,它還包括了女性的身材。

馬思純每過一段時間,都會被拎出來罵“高大壯,肥成這樣”。

吳莫愁甚至被網友評為“亞洲最醜女明星”。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這種輿論下,女明星無論是鏡頭前,還是生活中都一刻不敢怠慢。

因為有無數個人,無數個放大鏡,正在屏幕背後隨時準備盯著她們。

02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

普通女生,就算沒有活在鏡頭前,沒有輿論關注,就真的能逃過人身攻擊了嗎?

不妨我們一起回想一下:

曾經在學校的時候,你身邊有沒有一個被全班公認長得最醜或者最胖的女孩?

有,一定是有的。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我們能選出萬里挑一的她,也一定會順帶選出個最醜她。

這幾乎是所有男生寢室裡,樂此不疲聊的“臥談會”話題。

還記得當年我們是怎麼對待那個被定義為醜女的女孩嗎?

大家大概都一樣吧:

嘲笑譏諷、嗤之以鼻,愛答不理……

最後,女孩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沒存在感,甚至自己都不願意被別人注意到。


而誰家的孩子會這麼不幸,會被同學們選為“最醜”女孩呢?

是她,我高中的同桌文景。

她是轉校生,膚色黝黑,體態微胖,亂糟糟的頭髮永遠梳不整齊。

實話講,班裡無論男生還是女生,真的沒人喜歡跟她玩。

這個女孩被班上公認為“最醜”,就會被班上的男同學各種“消遣”。


比如:

經常會被當作某個賭注的懲罰,諸如“打個賭,輸了我就和她同桌”之類。

有男生把她的桌子丟在廁所,在她書包裡塞滿樹葉,甚至還用掃把打她的頭。


相比較男生,女生對她的攻擊算得上惡毒。

一次老師讓她上黑板默寫古詩,晏殊《蝶戀花》裡的“獨上高樓”,她寫成了“獨上青樓”。

講臺下的學生鬨堂大笑。

有女孩下課後在她面前說:“長成這個樣子沒辦法,你倒貼錢都上不去呀,哈哈哈哈哈哈哈。”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最後的結果是:

她越來越內向,自卑到已經肉眼可見,怯怯懦懦,永遠自己一個人。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如今長大的我們,每次聚會聊起這些事,都會說因為青春年少沒有惡意,依舊是自詡善良的好人。

誰都不願承認自己曾經如此惡毒。

就因為醜,她的一舉一動都是錯。

她哭,就有人說他矯情。

她笑,就有人說她笑比哭難看。

她沒反應,就有人說她呆若木雞。

少年之間不加掩飾的惡,真的是純粹的惡。


直到有一次,班上開家長會。

她的媽媽來了,文景低著頭,媽媽坐在她旁邊,眼神裡滿眼憐愛。

我的心突然被狠狠地扎到了。

這才第一次意識到,她也是家人手心裡的寶。

今天,我們終於長大成人,而那些長相不符合主流審美的人,被寬容了嗎?

一點沒有。

卻更加愈演愈烈。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03

一直以來,我們其實都不自覺的忽視了一個問題:

所謂“美”,會隨著時代的觀念而改變。


人們熟知的唐朝,“以胖為美”。

男人要求女性體態豐腴,下巴圓潤,因為代表著雍容華貴。

再到清朝,女性的“美”就變演變成了纏足。

“三寸金蓮”,成為清朝女子審美的重要條件。

今天我們對女性的“美”是什麼樣子的?

是朱茵、劉亦菲、古力娜扎、迪麗熱巴。

是大眼睛、高鼻樑、瓜子臉。

是必須要白,即便我們是黃種人的後代。

是必須要瘦,165cm的身高,體重不過百。

是不是隻有長成這個模板,才勉強算得上是“好看”?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女性對長相的集體不自信,對身材的普遍不接受,讓每個女孩都打心底裡覺得:

自己的一生中至少需要一次整容。

對此,我真的不解:

“到底是誰在定義女性的美醜?是你,是我,還是這個社會?“

在男權的主導之下,關於女性怎麼才算美麗話語權並不在自己手中,自然也就沒有定義美的自由。

白、瘦、幼、高挑、性感、S曲線……

一切關於美麗的代名詞,追蹤溯源,都是男性的單方面輸出。


再反過來,社會潛移默化地,洗腦了女性對自我的審美觀。

她們接受了男性要求的審美,認定是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

然後拿這套觀念,去傳教,去綁架其他女性。

就好比清朝女性,打心底認定裹腳的女性最美。

已經裹腳的女性,最熱心扭斷下一代女性腳掌,把她們裹成三寸金蓮的人。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她們從來不會想,為什麼女性要裹腳,要穿高跟鞋,要墊胸,要整容.....

而男性們卻不用?

男性在摒棄封建時代的糟粕,卻始終沒有摒棄定義女性“美”的權力。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04


在狹隘審美觀下的中國,一個長相平凡的女孩活得有多難?

曾經在網絡上,看見了這樣一條回答。

中國6億女性,何時才能定義自己的美?


不知道你們看完是什麼感覺。

這裡面的每一個字都尖銳刺耳,讓我心痛。

而這些,只是千萬個女孩當中所經歷的冰山一角。

因為長相,她們從小到大如履薄冰。

我也不得不承認,幾乎所有的女性,都曾在外貌上被別人品頭論足過。

奧卡菲娜、劉玉玲、任素汐她們的確與主流審美大相徑庭。

可就算是這樣,她們做錯了什麼呢?

而那些被全班公認“最醜”的姑娘,她們又做錯了什麼呢?

《瓦爾登湖》裡有這麼一句話:

“吹毛求疵的人,即便是在天堂也能挑出毛病。”

現實就是這樣。

即便是為了迎合這個世界的評價體系,你已經拼盡力了全力。

也總會有人站出來指責你,批評你。

你什麼都沒做錯。

而錯的,是那些一直在踐踏你身體,剝奪你自由的惡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