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錢”的山,堆積了上千萬錢,卻無人敢拿,如今怎樣

要說起我國最高的山,那你肯定會想到珠穆朗瑪峰,要說起最“美”的山,那就很多了,比如玉龍雪山、黃山、泰山等等。但要說我國“最有錢”的山,你還知道是哪一座嗎?

在我國就有這樣一座山,山上面堆積著幾百上千萬人民幣,卻從來沒有人敢拿。那這座山究竟在哪兒呢?

“最有錢”的山,堆積了上千萬錢,卻無人敢拿,如今怎樣


它便是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麥積山”,是小隴山的一座孤峰,全高142米,因其山形狀如麥垛一樣而得名。其山上鑿刻的石窟,即麥積山石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佛教石窟之一,最早開鑿於十六國後秦時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隨後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多個朝代的不斷營建修繕,至今保存有大小洞窟221座、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及大量的經卷文書、碑碣等文物。其中以北朝時期的泥塑像藝術成就最高,因此還被中外學者讚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最有錢”的山,堆積了上千萬錢,卻無人敢拿,如今怎樣


在歷史上關於麥積山石窟的開鑿與營建可謂是波瀾起伏。在十六國時期,秦州以控扼隴右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先後就有前趙、前涼、後趙、前秦、後秦、西秦、仇池、大夏等多個割據政權在這塊土地上反覆爭奪,造成了此地嚴重的人口遷徙,導致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的破壞,當時的人們已然處在了朝不保夕的艱難生存狀態之中。

當然了,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時下,一方面促進了佛教在當地的傳播與發展,另一方面則也在客觀山限制了石窟寺大規模的開鑿與營建。

“最有錢”的山,堆積了上千萬錢,卻無人敢拿,如今怎樣


唐開元二十二年二月,秦州發生地震,“廨宇及居人廬舍崩壞殆盡,壓死官吏以下四十餘人,殷殷有聲,仍連震不止。”地震不僅破壞了人們房屋,也致使麥積山中區部分的窟龕坍塌,其中散花樓和摩崖大佛也嚴重損毀,此地的僧侶也開始紛紛逃亡,開鑿石窟的工程陷於停滯狀態。

到了安史之亂以後,吐蕃大軍趁著唐軍東調平叛時侵佔了隴右地區,使得秦州社會經濟嚴重受損,衰退嚴重,而麥積山也逐漸趨於荒涼。當杜甫來到此地時,還作詩表達當時麥積山的狀況,其詩曰:“野寺殘僧少,山圓細路高。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最有錢”的山,堆積了上千萬錢,卻無人敢拿,如今怎樣


等到“會昌法難”後,唐朝統治者的佛教政策開始發生變化,宣宗還下詔修繕和營建在戰亂中荒廢,以及遭到破壞的佛堂,寺廟。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麥積山石窟。

在經過前人們的不斷努力,如今的麥積山已經儼然成為了一座大型的雕塑館。其現存洞窟221個,泥塑石雕多達10632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

此外,在現代技術的助力下,人們在麥積山還修復了長達一千三百多米的凌空棧道,使得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得以很好地走在上面觀看所有的石窟。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在此地虔誠的拜佛祈禱,許下自己的心願!

“最有錢”的山,堆積了上千萬錢,卻無人敢拿,如今怎樣


而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遊客們許完願之後便會將錢塞進麥積山的山縫裡面,然後再拿一根小樹枝支撐著這“許願錢”,南來北往的遊客見狀後也都紛紛效仿。

漸漸的,麥積山壓(支)錢許願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來到此地的遊客都會這樣做。時間久了,這裡一眼望去,全是花花綠綠的鈔票。根據粗略估算,這裡的鈔票大概有幾百萬,甚至是上千萬之多。但這些因為都是許願的香火錢,所以根本沒有敢拿走!如今,這也成了除石窟,棧道之外的又一大景觀了!對於這樣的美景,你們想去看一下嗎?

參考文獻:《麥積山石窟的歷史與藝術》、《麥積山石窟》;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