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遼寧電力:扶貧路上的“旭光”行動

國網遼寧電力:扶貧路上的“旭光”行動

3月2日,在2020年度遼寧省定點幫扶阜新市彰武縣工作會議上,遼寧省政協主席、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副總指揮夏德仁充分肯定了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對定點扶貧所做出的貢獻,要求克服疫情影響,在鞏固提高、決戰決勝上下功夫,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從2018年開展興隆山鎮精準扶貧示範項目,到2019年定點駐村扶貧老虎村。兩年來,遼寧電力動腦筋、出真招、出實招,結合貧困地區特點,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實施“電亮三農”扶貧攻堅專項行動,全力幫助扶貧對象實現“脫真貧、真脫貧”。

作為定點扶貧村,老虎村有830戶2803人,其中,貧困戶170戶341人,貧困戶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2019年12月31日,老虎村實現了脫貧摘帽,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超過4500元。看到村民生活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村主任張建華終於舒展了緊皺的眉頭:“村民總算是看到了希望,這幾年,省電力公司的駐村幫扶功不可沒。”

“畜光”結合的綠色扶貧

3月4日,春雪過後,陽光格外充足,照得遼寧偉佳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牛棚頂上的光伏板熠熠閃光。一大早,駐村書記才宇新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徐學剛、董闖過來檢查設備。

“才書記,昨天我就想給你打電話,擔心光伏板因為下雪不發電。”說話的是合作社技術員張旭,一個想幫村民脫貧,帶領全縣養殖戶一起奔小康的黨的十九大農民代表。

“我也是擔心這事兒,所以,今天趕緊過來看看。”四個人戴著口罩打著招呼,一同朝著配電箱走去。

這座牛棚頂的光伏電站總容量450千伏安,是遼寧電力投資315萬元的“駐鎮扶貧”特色項目,並由政府負責招標建設和監管,於2018年6月20日起併網發電,所產生的收益幫扶從全鎮遴選的7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構建由地方政府、供電企業、農業合作社共同參與的“光伏發電—設施農業—貧困戶脫貧”的精準扶貧新模式。

如今,“棚下養牛,棚上發電”已成為遼寧省扶貧工作中可複製、能推廣的典型經驗。

對於幫扶方式,才宇新介紹說,每年光伏電站收益除維護等費用,一部分“造血”用於購置帶孕母牛,發放給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讓其通過勞動脫貧,另一部分“輸血”以分紅形式助力貧困戶脫貧。“土話說‘攢錢過日子’。要求貧困戶必須繁育到5頭牛以上才能出售。”才宇新說,一頭牛按照2萬元的市場價,貧困戶利用3年時間就能依靠養牛真脫貧。

遼寧電力按照“同步接網、全額消納、及時結算”要求,積極開展光伏扶貧。2019年,光伏電站總髮電量56.30萬千瓦,上網電量52.80萬千瓦;上網電費19.79萬元,國家補貼23.65萬元,總利潤43.44萬元。目前,貧困戶2018年所發種牛已產2胎,每戶現有3頭母牛,2019年實現了戶均增值3萬元左右。2020年,每戶至少有母牛4頭,總價值10萬元以上。

趙向黨就是靠著養牛實現的脫貧。患有腦血栓的他走路靠拄拐,老伴體弱多病,以前唯一收入就是種地所得。如今,靠分發的種牛已有3頭母牛。看到希望的他,2018年末借錢又從合作社低價買了2頭帶孕母牛,通過繁殖現有9頭母牛,總價值在18萬元以上。2019年末,趙向黨家脫貧。說到今年就能賣牛了,他眼眶微紅:“從沒想過能有這樣一天,我和老伴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電力公司和合作社。”

當天,才宇新還給趙向黨送來了口罩、消毒液、蔬菜等防疫物資。“趙叔,疫情期間儘量減少來往,注意防疫,家裡有什麼需要,隨時聯繫我。”握著才宇新的手,趙向黨有些激動,“才書記,你總記掛著我們。之前幫扶貧,現在又幫防疫,真的謝謝你!”

“旭光”書屋的“智志雙扶”

3月5日,合作社的“旭光”農家書屋裡靜悄悄的,只能聽到清脆的翻書聲。去年脫貧的李躍雙專心看著手上的《科學養牛知識》。他說:“養牛幫我脫貧,總不能啥都得讓別人教,我來看看書,多學些養牛知識。”

隔三差五,李躍雙就會來書屋,一呆就是2、3個小時。他說:“書屋的環境好,我能看得進去。要是沒看完,我就借回家慢慢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2019年4月,遼寧電力積極推動扶貧農家書屋項目納入遼寧省政府扶貧計劃,並在合作社開闢“志智雙扶”陣地,建設“旭光”農家書屋,捐贈包括農業、養殖、科技等七大類書籍7000餘冊,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觀念,不斷增強脫貧致富的能力,真正做到“拔窮根”“摘窮帽”“富腦袋”,以文化軟實力助力脫貧攻堅。

“為了提高書屋的應用深度,我們制定了長期使用規劃。”才宇新說,採取駐村工作隊主動送書進戶、群眾執行借閱制度、讀者點單購書等方式,保持書屋活力,保證長遠發展。

2019年7月27日,“旭光”農家書屋正式開放。當天,彰武縣畜牧局畜牧部主任嶽密江現場向貧困戶講解養殖常識。“之前因為貧困,貧困戶沒有能力搞養殖,所以缺少經驗。現在,通過補充理論知識,能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養殖技術。”嶽密江還稱讚說,書屋裡關於養殖、種植、育苗等方面的書籍很多,足夠使用。

自書屋使用以來,已開展畜牧養殖培訓3次,組織貧困戶參加讀書、交流和培訓6次。貧困戶相互介紹養殖經驗,通過看書拓展思路,培養科學養殖意識。

如今的老虎村,在養牛脫貧的帶動下,村民熱情高、勁頭足,開展了多種養殖,嚮往著美好生活。書屋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前來翻閱書籍,查找養殖答案。

魏長嶺家裡養了20多隻羊,最近,他在看《獸醫全攻略羊病》。“現在大夥兒日子好過了,我也得多學習,好好養羊。”

隨著天氣轉暖,逐步進入春耕備種階段,村民也跑去書屋借閱玉米、大豆種植等書籍。由於需要照顧病臥在床的公婆,貧困戶蘇軍就借書回家看。“以前就悶頭種地,現在看些書,多學知識侍弄莊稼。”

“旭光”平臺的電商扶貧

3月5日,“旭光”電商中心員工張寶磊在仔細核對價目表後,操作淘寶網上“旭光”電商中心的後臺界面。“我們會定期調整商品價格,保證所售農產品符合市場行情。”

為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工作,2019年,遼寧電力構建穩定的脫貧長效機制,藉助“互聯網+”優勢,搭建“旭光”電商平臺,與合作社開展“鬆散型分銷”模式的商業合作,由合作社負責收購、包裝當地特色有機、綠色農產品;由阜新供電公司集體企業註冊“旭光”農產品銷售商標,開展電商平臺的運營,推動農產品網上銷售。

電商中心“寶貝分類”一欄中,顯示銷售鮮米生活、雜糧、麵粉、食用農產品、酒和肉等六大類89種農產品。據才宇新介紹,這些農產品中,一部分來自於貧困戶,另一部分是與彰武縣多家企業合作,銷售彰武縣特色農產品。這時,才宇新電話響了:“才書記,我是張淑芬。我家有些黃豆,你能幫著銷售一下嗎?”“好的,下午派人去家裡收貨。”才宇新笑著說,他的手機已經成了村民的“服務熱線”。

為了實現脫貧不返貧,電商中心都是按照略低於市場價、高於小販價格向貧困戶收貨。貧困戶楊守財說:“以前小販來屯裡收貨,價格壓得特別低。現在,合作社到家裡收貨,價格還高,幫我們多掙錢。”才宇新說,經過加工和包裝,銷售所得除平臺維護費用外,都用於扶貧。目前,平臺員工都是駐村工作隊隊員、合作社員工和阜新供電公司青年志願者義務幫忙。

2019年11月14日,“旭光”電商中心登陸淘寶網,同時,阜新智慧農業平臺、郵樂網、國網惠農幫、微信微商等渠道全面開展“線上”銷售。才宇新帶頭在朋友圈推薦商品,帶動了阜新供電公司員工廣泛轉發,獲得更多關注。

“年前要買年貨送親戚,看到才宇新朋友圈有推薦,還是綠色農產品,非常符合我的需要。”劉千是才宇新的朋友,遠在河北的他“線上”購買了1000多元農副產品。其中,就有楊守財家的四粒紅花生。

同時,遼寧電力和阜新供電公司積極開展“消費扶貧”,“線下”採購大米、雜糧等農產品進食堂,還帶動員工紛紛購買。

春節前,“旭光”電商中心運營近2個月,營業總收入10萬元。其中,線上銷售1.7萬元,線下銷售8.3萬元。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遼寧電力繼續建設“旭光”電商中心,在農產品進城的基礎上,與傳統供電業務相融合,推動“農產品進城、智能家電下鄉、綜合能源服務到戶”,讓更多貧困戶從中受惠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