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關係》不“完美”職場劇不夠“專業”


《完美關係》不“完美”職場劇不夠“專業”

以公關行業題材為切入口的《完美關係》在開播後並不“完美”,口碑和評分持續走低,甚至引發了一些公關人的憤怒。某微信公眾號收到了來自一線公關人的上百條留言,這些專業公關表示,“請他們不要再侮辱這個行業了”“深深被這部劇冒犯了”。還有人精闢地總結,“這就是一部打著公關噱頭的聖母瑪麗蘇與油膩裝X男的都市愛情‘偵探劇’”。

別說專業人士無法忍受,就是普通觀眾也看不下去了。男主角衛哲,不管是客戶見面還是處理危機公關,有一半時間都在嚼口香糖。開局的第一起案件,是為曹雲金飾演的脫口秀主持人耿躍挽回出軌的聲譽,衛哲和助理雙雙出場,不像對方重金僱傭的危機公關,反而像下來視察的檢查團,小助理公然叫客戶“渣男”,衛哲對客戶橫挑鼻子豎挑眼,難怪耿躍感嘆,“到底誰是客戶?”

佟麗婭飾演的女主角江達琳,更是將專業性視為無物。身為公關公司的董事長,說話辦事完全沒有專業態度,也毫無立場。客戶公司員工“過勞死”,找她做危機公關,她不想如何解決問題,而是要求客戶出於人道主義的角度,給員工多賠錢。不僅如此,面對身邊同事們的追問和指責,她居然還理直氣壯地反問,“就因為我拿了他們的錢,就要聽他們的嗎?”

衛哲的總結倒是恰到好處:“習慣拿著客戶的錢,永遠跟客戶對著幹。”不僅如此,公司的信息一直被人洩露,大家懷疑到譚新凱,可是身為董事長的江達琳前腳偷聽完這個推論,後腳就全部告訴了譚新凱。有觀眾感嘆:難道她這個董事長是公司對手派來的間諜嗎?這和真實職場的差距,足足有十萬八千里吧!

其實,《完美關係》的“翻車事故”,觀眾們並不感到意外,因為近幾年打著職場劇的影視作品,不專業的地方隨處可見。靳東主演的《精英律師》,高級律師開口閉口《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然而,中國的知識產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等多部法律組成,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一個女孩狀告某上市公司抄襲她的創意,律師羅檳為上市公司做代理。在私下談判中,女孩問羅檳:如何解釋兩個作品高度相似,而且比對結果完全重合。羅檳居然回答道: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組也是高度重合,相似度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但一定不會有人說,黑猩猩跟你是同一種物種。這是偷換概念,躲避問題,根本沒有給出專業的法律解答。

《完美關係》不“完美”職場劇不夠“專業”

《精英律師》中也有一個跟《完美關係》中江達琳一樣不分內外的女孩,她就是羅檳的助理戴曦。在一起官司中,他們律所作為原告代理方,但是她卻感覺被告人很可憐,於是私下裡給被告人支招,教對方利用“競業協議”逃過一劫。這樣的員工能在真正的職場生存幾天?

比戴曦更離譜的是《幕後之王》裡周冬雨飾演的角色,第一天上班就獲得跟高層領導開會的機會,一不小心就洩露了公司機密,最牛的是她的上司被開除,她卻只是被調崗。她在新職位接待藝人時出現紕漏,不僅沒有被上司問責,反而直接晉升為高級製片人。寫這些劇情時,編劇們真的是清醒的嗎?

更不用說楊穎在《我的真朋友》裡飾演的沒有收入的房產中介,卻住著大面積精裝房;楊冪在《翻譯官》裡家境堪憂,卻從頭到腳一身名牌。電視劇裡的白領們,總是賺著3000元的月薪,穿著3萬元的套裝,找到了身家30億的“鑽石王老五”。總之,1000個職場劇總結下來都是一個故事——霸道總裁愛上我。

說起職場劇,我們往往就會想到香港TVB。1992年的《壹號皇庭》,將律師行業講述得清楚明白;陶大宇、郭可盈主演的《刑事偵緝檔案》,將偵查辦案梳理得透徹清晰;精英薈萃的《妙手仁心》,案件驚險的《陀槍師姐》,真是每看一部就會多一個職業理想。在內地,也出現過《編輯部的故事》和《重案六組》這樣的好劇。

為什麼拍攝技術越發展,投資越豐厚,演員越漂亮,職場劇卻越來越不專業,過度浮誇不接地氣了呢?究其原因,往往是資本的裹挾。資本進入演藝市場後,早年以編劇為核心的創作機制不復存在,相比於明星、導演、收視率等影響因素,編劇的權力最弱,是電視劇“食物鏈”的低端人群。一個熱劇火了後,投資方會要求迅速複製該劇的成功模式,快速打造出幾個仿製品,根本不給編劇構思甚至細細打磨劇本的時間。

另外,如今一些影視劇往往由多人團隊協同創作,既由總撰稿定下一個大綱框架,隨後分給幾個人按照撰寫模板編劇本,“寫手”按集分酬。長此以往,有的劇本創作就像製造零件一樣,成為流水線工作,成為“快餐品”。當費心費力變成費力不討好,這樣的影視劇又怎能踏實下來,專業專心地講故事呢?

本報記者 李熙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