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眼中什麼樣的國際學校才算好?

什麼樣的國際學校才是最好的,為什麼國際學校越來越火?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每位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的時候側重點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除了名人明星將子女送讀國際學校,不少普通家庭的家長們也選擇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國際學校學習。國際學校招生的學習模式有什麼特點?下面小編就來和各位家長們分享一下:

國際學校的老師啟發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學習,如果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沒有去思考,沒有去辨別,就很難適應國際課程的學習。在開放式教育中,學校會培養學生有自己的思想,要敢於質疑。

國際學校擁有相對較為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這便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策略,是老師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

在國際學校中,如果學生需要完成一個調研性作業,這個作業沒有固定結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整理、調查、和同學們討論來完成最終的任務。在類似於這種學習過程裡,學生們只有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良好的結合所學知識來完成。

老師們也會教會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及時對已學知識複習小結,在新舊知識之間創造聯繫,既可以有效地防止遺忘,又可以完備知識的體系。複習的過程中,通過看課本、看筆記、看錯題集、自己繪製知識網絡圖等形式提高知識理解、記憶的程度。

國際學校大多都十分重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述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積極提問便是方法之一。國際學校報名的課堂相較於普通高中來說是較為開放的,學生們可以自由與老師交流,採取小組討論形式的作業也有很多,這也是海外大學普遍採用的授課模式。

除了各種學習能力,相互學習也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說是合作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能夠幫助大家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難雜症”,還能鞏固所學知識,何樂而不為呢?但也有一少部分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可能覺得這樣自己很吃虧,因此不願意實施。要讓學生理解,你自己所認為的“懂”不一定是真懂,能讓別人聽得懂才是真的懂了。那些不願與同學交往,習慣單打獨鬥的學生,學習結果往往不是很好,這也是大部分人學習效率久久得不到提升的原因。

也許你會說,國際學校難道一定比國內的學校好?小編要說的是,學生們不同的性格合適不同的學習模式,不是國際學校的學習模式就一定是最好。只是隨著新一代孩子們的思想開放,不願受束縛,國際學校可以給他們更好的發展空間。國內的體制教育,也是一部分同學求學路上不可替代的。只有認清自己的性格習慣和發展目標,才能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之路!


家長眼中什麼樣的國際學校才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