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公司主要產品為載波通信芯片、集中器等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產品,集成於載波電能表中。載波通信芯片由裸片和嵌入其中的軟件兩部分組成,公司的核心技術主要體現在嵌入式軟件開發領域。裸片設計由上海東軟載波微電子完成芯片設計,目前累計芯片銷售超過2億片。

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東軟官網

公司形成了智能製造(東軟載波智能電子信息產業園,主要做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能園區系統產品的研發和各類智能模組、智能終端生產製造為主),芯片設計(上海東軟載波微電子)為源頭,智能電網(母公司東軟載波科技)和智能化應用(東軟載波智能電子)為兩翼的“3+1”全方位佈局。


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載波芯片下游應用。電力線載波通信芯片在工業控制、白色家電、LED路燈控制、礦井安全管理、電動汽車管理、家用計量儀表信息傳輸等領域運用,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其在物聯網能源和公共事業領域的方向將會得到大量運用。

載波行業發展:國家電網二輪改造已經在進行中。自動抄表計劃包括三個階段:1、規劃試點階段(2009-2010):制定標準,開展關鍵技術和設備研製,進行各環節試點;2、全面建設階段(2011-2015)加快特高壓和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架構,關鍵技術與設備取得重大突破並廣泛應用;3、引領提升階段(2016-2020)全面建成統一的健全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智能電錶普及應用。二輪趨勢是窄帶到寬帶,單模到雙模。

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電網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包括採集主站、一級採集設備(集中器)、二級採集設備(採集器)和終端計量設備(智能電錶)。採集主站和集中器之間的通信載體稱為遠程信道,通信方式包括CDMA/GPRS/4G,集中器與採集器之間的通信載體為本地信道,其通信方式包括低壓載波通信、微功率無線通信和RS-485,目前全載波和半載波構建比例是1:1,全載波:每100只載波表配一隻集中器,半載波:每10只普通電錶表配1只採集器,每15只採集器配1只集中器。半載波模式省載波芯片,但是需要RS485佈線,全載波模式下,芯片較貴。

本地通信方式對比:

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載波通信行業上游是載波通信芯片和模塊、中游是智能電錶、採集器和集中器等設備,下游是電網公司。上游集中度高,CR3達到80%,主要產商東軟載波、鼎信通訊、瑞斯康,中游集中度較低。下游壟斷,包括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

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寬帶載波芯片價格是窄帶的2倍,寬帶載波智能電錶平均單價是窄帶的1.6倍。根據東方財富測算,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寬帶載波芯片市場市場空間是57億元(東軟按照市場佔比佔有13.34億元,),寬帶載波電錶市場空間為718.2億元。


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2019年公司預報營收8.281億元,實現歸母公司利潤2億元,同比下降-18.27%和上升12.21%。2019年國家電網載波通信模組招標方式和市場份額髮生變化,導致公司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另外公司加大費用控制,加上股權激勵費用減少。導致淨利潤增長;公司轉讓了安締諾股權,政府補貼增加,也導致了淨利潤增長。

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公司毛利率上看,近幾年都在下降中,19年有緩和的趨勢,整體毛利率保持在較高水平。

白色家電領域:隨著2020年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落地,智能家居行業有望迎來爆發。根據美國Statista預計,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793億美元。

目前智能家居通信技術包括三種:總線、無線電和電力載波。

東軟載波-電網二輪改造受益者

目前,主流技術主要是無線+載波通信方式,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方便性。

2014年蘋果發佈Homekit智能家居平臺,旨在向合作廠商Homekit代碼,使產品與Homekit智能家居平臺兼容,解決不同品牌無法互通給消費者帶來的不便。2017年公司與蘋果達成合作,基於Homekit智能家居系統研發產品。

估值:

目前載波行業:鼎信通訊PE40.07,東軟目前PE為42.63,曉程科技PE541.91(沒有可比性)單從上游芯片估值,並未存在高估或者低估。國網第二輪已經在進行中,對載波芯片的需求更加的高,而且是寬帶載波芯片。對這部分進行估值,基於19年歸屬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結合經濟的保守估計,可以達到110億市值。

從通訊設備行業上看,行業PE在455.79,中游的通訊設備市場較為分散,東軟的載波通訊技術已經得到國家電網的認可,公司若在中游生產集中器、採集器等,提高收入來源,可以提高市盈率。

白色家電領域:公司不生產家電,但是與蘋果已經達成合作,基於Homekit開發軟件入駐Homekit的廠商,都可以實現兼容。該行業PE是21.45,東軟在本部分收入並不高,但是隨著白色家電,物聯網的發展,必將是趨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