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如何通過社群運營實現0到10w+獲客?

大多數 B2B 要麼還在糾結做不做社群的路上,要麼就是已經做了還停留在拉群的層面,真正把 B2B 社群運營的風生水起的,少之又少。

但隨著疫情的到來,我相信將會很大程度上加速 To B 企業對社群的重視與發展。畢竟這上半年,線下活動可能都將處於停滯狀態......

本文小編將從B2B企業入手,針對性的討論關於TO B類企業的社群運營該不該做?該怎麼做?怎麼做才能做好?

一、B2B要不要做社群?


一個社群的建立和運營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花費大量時間、而且相比其他方式不會有太快、太直接效果的。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前期追求短頻快,拉群或許比社群更為合適。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社群能帶給 To B 企業的好處就很多了。

很明顯能感覺到,做的好的 B2B 社群基本都在發展成熟的大公司,而且是有專門的團隊、花費數年的時間去持續性運營整個社群的。

B2B如何通過社群運營實現0到10w+獲客?

對於B端來說,微信生態內的獲客有很多相似和共通之處。這說明其中是可以提煉一些規律和可複用的方法的。遂之產生了覆盤整個「體系 + 項目」的想法。

再來說說微信生態為什麼對於B端獲客很重要?以B端的企業官網為例,5%的註冊轉化率算是平均水平,大量用錢砸過來的客戶流失。

但鑑於企業級服務購買週期長及購買決策者多的特性,在官網上一看即走的客戶,現在不購買,不代表他將來不購買;現在不是決策者,不代表他將來不是決策者;現在沒有需求,不代表將來沒有需求......

這些好不容易品牌打出來的、花錢買過來的、對產品有一定興趣的潛在客戶,就這樣白白流失掉豈不是很可惜?

如何持續的觸達、培育、孵化這些潛在客戶,避免被競對搶佔先機,對於 B 端企業來說就變得尤為重要。而就國內來看,郵件、短信的觸達率著實“感人”,微信生態無疑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所以說,B2B要做社群!該做社群!

二、B2B應該建立什麼樣的社群


企業可以通過以下 6 個維度的社群定位,開始著手建立可長期運營的社群。

1、目的

確定我們建立社群的目的是什麼?B2B 社群建立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獲客轉化,此外還有一部分是為了服務老用戶。

和確定北極星指標一樣,定位一個最主要的目的,是獲客、轉化、還是維護老用戶促進老帶新?

我們對即將建立的社群,定位目的是獲取新用戶為主,轉化為輔,不考慮老客戶的維護。

2、用戶

確定我們社群的用戶是誰?B2B 社群的用戶我們一般分為兩種:使用者和決策者。使用者比較好吸引進入社群,決策者較難。

B2B如何通過社群運營實現0到10w+獲客?

再往下可以通過人口屬性、社會屬性、興趣偏好、行為習慣、心理屬性等五個方面對使用者和決策者進行再劃分。

3、方向

確定我們社群的方向是什麼?是興趣型社群,比如各類健身群,騎車群,游泳群等由共同興趣愛好驅使形成的群;還是知識型社群,像樊登讀書會,邏輯思維,吳曉波讀書會等一群上進愛學習不斷產生話題和內容的社群;還是產品型社群,像特斯拉,小米等好的產品直接吸引粉絲的社群;或者其他眾籌型社群,垂直細分領域社群等。

B2B如何通過社群運營實現0到10w+獲客?

4、文化

確定社群的主要文化是什麼?讓新用戶一進群就能感受到社群文化,並且很好的融入其中。

我們對即將建立的社群,定位文化是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像我們的社群,新用戶進群就會收到提示:一是,一段文案要求改好備註和自我介紹;

二是,一張群規圖,新用戶一進來就講明社群願景、社群規則、社群學習安排等等。

5、規模

定位我們社群的規模是多大?是小規模,像150人以下不無限擴張、小而美的社群;還是大規模,要求不斷擴充人數的社群。

我們對即將建立的社群,因為是以獲客為主要目的,所以定位在大規模,需要不斷擴張的社群。

6、模式

確定我們社群的模式是什麼?一是對外擴張的模式、二是對內管理的模式。


B2B如何通過社群運營實現0到10w+獲客?

對外擴張社群,是需要分享才能加入呢?還是需要群內成員邀請才能加入呢......嚴格的社群邀請機制在社群建立之初就確立好很有必要。

對內管理社群,我們需要讓社群處於良好的自運行狀態,就需要對群內成員進行等級劃分。著名的社群金字塔管理模型將社群內的成員詳細劃分為 5 個等級。

由普通用戶、活躍用戶、貢獻用戶、專業用戶和名人組成。一個社群有這五類人群的存在,便能 很好的自運行下去。

通過以上 6 個維度的定位,能幫助我們很清楚的確定要建立一個怎樣的社群。

與其盲目的拉群最後沉寂一片,不如在做之前先想清楚,會事半功倍。

三、B2B能通過社群做什麼?


在 To B 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拉群和社群都能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以下將結合最近蒐集的一些案例展開「群」能為我們做什麼?

B2B如何通過社群運營實現0到10w+獲客?


1、用拉群更好的服務產品諮詢,提升轉化

對於客單價不太高的 To B 的企業,官網一般都有很多諮詢量,如果官網的諮詢窗口設計不合理,將會導致流失一大批意向客戶。

有一個 OA、CRM、HR 一站式移動工作平臺,他們就全部將諮詢客戶集中到群裡,並且提供 7×12 小時的諮詢服務。

群內彙集的用戶相當於是潛在客戶池,在群內提供一系列的諮詢、培訓、知識等服務。對於已經轉化的客戶,還會拉到另外一個 VIP 群,進行更進一步、更周到的服務。

2、用拉群更好的服務購買客戶,提升復購

我們在購買客單價基本幾千的裂變工具(任務寶、建群寶等),去該產品的官網諮詢時,都會彈出個人號而不是對話框,通過個人號一對一成交後,便會把我們拉到一個專門的服務群。

像我們之前購買的社群營銷工具-有機雲,最近還出了企業微信的相關解決方案。購買完後群內有銷售、客服、產品經理等,在我們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在群內諮詢、提 BUG,基本都是全天候服務。

做到有問必答、有需求必開發、有 BUG 必修復,也就完全不用擔心復購率了。

這種群平時不會太活躍,但到了我們有新功能上線、有產品增值服務或者有大型活動的時候,通過群的形式觸達用戶會比通過產品 Push 高不少。

B2B如何通過社群運營實現0到10w+獲客?

3、 用社群提升品牌影響力,獲取搜索流量

一家垂直行業的 B2B 電商平臺,他們通過建立全球採購商的社群,先是找到 500 強企業的採購總監,然後再借助頭部力量逐步建立起成規模的社群。

與此同時,他們還針對頭部採購總監做採訪,做完採訪以後,在基本 0 投放僅靠這些KOL 自身推廣的情況下,網站的流量多了好幾萬新訪客。

4、 用社群圈定決策層,潛移默化獲客

一家制藥老牌企業,主要客戶是一些醫院。相比於傳統的回扣銷售方式不同,西安楊森(強生的製藥子公司)建立了該領域的核心學術圈,引進頂尖醫生人才,再吸引二三線醫生加入。

此外,提供一系列的專業講座、學術研討、權威認證等,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推廣了自身的產品,還能幫助醫生更好的完善職業發展,提升專業技能,與此同時也為醫院創造了價值。

四、B2B社群運營方案


1、裂變活動

社群流量的來源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公眾號、海報、文章、小程序、老帶新等。

可以通過裂變海報進行一些社群裂變。常見的裂變誘餌有課程、資料等。

一個好的裂變也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大量的用戶通過裂變誘餌進入到裂變群后,為了防止用戶流失,需要在裂變誘餌失效之前,在群內發佈群公告或者通過改群名的方式,引導用戶進入到長期投入精力運營的群。

B2B如何通過社群運營實現0到10w+獲客?

2、社群機器人

社群機器人被拉進群以後,群內基本都是強相關的人群,我們就可以在早報內嵌入公眾號文章(為公眾號引流)、社群福利(為社群引流)、產品介紹等。

與此同時,該機器人還在領養人的微信朋友圈內,通過朋友圈也可以傳播我們的內容。

但前提是我們的社群機器人要有價值。產品、品牌等宣傳意圖不能太明顯,否則會被拉黑的。

B2B如何通過社群運營實現0到10w+獲客?

3、內容供給

在社群運營的時候,一開始就會告知用戶我們什麼時間點會做什麼,即用戶在什麼時間點能得到什麼。

相比沒有規律的內容供給,有規律的內容供給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群的打開率。

用戶會在潛意識裡記得我們在周幾有個課程,或者每月幾號有個資料。到時間了,即使社群被刷下去了,也會想起來去翻一翻,看一看。

長此以往堅持下去,還能提高社群的口碑。你會發現用戶自發邀請朋友進來的人數都變多了。

五、總結

B2B 拉群的方式和玩法可能有很多,但社群萬變不離其中。

B2B 社群基本都是圍繞某一領域/職業/行業,圈定核心頭部 KOL,通過線上課程、線下活動、獎勵認證等方式培養自己的 KOL,形成一定的影響力、能帶來價值,再去逐步的擴大規模,樹立我們在該領域/職業/行業的領導地位。

雖看似不能帶來直接的效果,實則對品牌、獲客、成交轉化、復購等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催化劑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