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國內會降價嗎?

3月9日,國際油價暴跌,創自1991年海灣戰爭來單日最大跌幅。專家預判,今年油價或將持續下行,低油價將給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交通運輸業帶來直接利好,總體上對我國經濟利大於弊。

其實,沙特突然打響全面價格戰,就是要佔據石油市場主導地位。同時,不排除沙特與俄羅斯配合“演雙簧”的可能性。

国际油价大跌,国内会降价吗?

3月9日,世界原油期貨市場一片腥風血雨,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開盤即大跌30%,盤中最低觸及31.02美元/桶,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最低達到27.96美元/桶,繼上週五收盤下跌10.07%之後又重挫32%。

統計數據表明,這是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世界石油市場發生的最嚴重一次大震盪。

那麼,國際油價暴跌對我國將有什麼影響?下一輪成品油調整將會有何變化?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疫情不斷好轉,國際疫情防控形勢卻日顯嚴峻,全球經濟增長堪憂,交通運輸業受到影響較大,成品油和航空煤油需求大幅下降,一季度石油需求由升轉降,油價下降幅度出乎市場預料。

此次國際油價大跌對國內經濟有何影響?專家預判,今年油價或將持續下行。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低油價總體上對我國經濟利大於弊。一季度我國經濟受疫情衝擊明顯,生產環節存在不同程度供需錯位,價格上漲壓力加大,原油價格下跌直接導致石化產業鏈產品價格下降,這將給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交通運輸業帶來直接利好,有利於經濟迅速恢復。

国际油价大跌,国内会降价吗?

原油既是生產原料、又是消費原料,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能源之一。進口成本下降,對降低整個經濟運行成本都是利好。此外,成品油降價還將給消費市場帶來直接利好。預計下週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將大幅下調汽柴油價格,加上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費,隨著疫情的緩解,這將直接刺激居民交通出行,壓抑的需求會加速釋放。

按照現行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國內油價根據國際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新一輪調價窗口將於3月17日24時開啟。市場預測,此輪國內油價將迎來大幅下調,甚至有可能觸發“地板價”機制也就是說,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水平定為每桶40美元,即當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於每桶4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不再下調。

卓創資訊分析師楊霞認為,本輪調整成品油價格觸發“地板價”可能性較小。據瞭解,“地板價”所對應的40美元/桶紅線,更多的是參考多種油價本週期均值,原油均價高於40美元/桶部分,成品油或仍將按以往週期價格幅度調整,低於40美元/桶均價的部分不作調整。因距離調價窗口尚有幾個工作日,從當前綜合原油均價看,本輪成品油出現“地板價”可能性較小。

国际油价大跌,国内会降价吗?

新聞多一點

沙特打響原油價格戰弦外有音

3月9日,國際油價暴跌,創自1991年海灣戰爭來單日最大跌幅。油價暴跌拖累國際金融市場,包括歐美市場在內的世界主要股市全面下跌,美國標普500指數甚至觸發美股史上第二次熔斷機制。“黑天鵝”雖然是突然降臨,卻事出有因。

造成國際能源市場極大恐慌的直接原因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未能就今年3月底以後的原油減產協定達成一致。俄羅斯拒絕了沙特的減產要求,這意味著2016年結成的沙特俄羅斯限產保價聯盟徹底破裂。從4月1日開始,各石油生產國將不再受生產限額約束。

如果說談判破裂尚在意料之中,接下來沙特的動作卻出乎市場預料。

沙特單方面宣佈從3月7日起大幅降低銷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創下近20年來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沙特還暗示如有需要將增加產量,甚至達到1200萬桶/日的紀錄水平。

面對如此赤裸裸的價格戰威脅,俄羅斯不甘示弱,立即公佈俄政府擁有1400億美元的財富基金,足以在未來幾年支撐每桶石油25美元至30美元的低價。

市場分析人士說,沙特與俄羅斯兩國打起價格戰,就像兩個龐然大物闖進瓷器店,只會留下災難現場。

国际油价大跌,国内会降价吗?

突發事件可能造成一時恐慌,但真正決定石油市場價格走勢的還是供求關係。歷史上曾多次因為地緣政治危機或是戰爭影響,出現石油供應短缺,致使油價暴漲的情況。眼下,世界石油價格恰恰是掉進“需求陷阱”,表現為預期需求不足,供應卻不斷增加,石油價格呈現出連續破位下跌走勢。

一方面,美國、巴西等國持續增產,圭亞那等新油氣區塊投入生產,影響著國際石油市場供需格局。

另一方面,根據歐佩克預測,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預計為日均48萬桶,低於2019年12月份預測的日均110萬桶。

而且,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尤其是上半年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超出預期,也給石油需求帶來負面影響。

高盛分析認為,即便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仍有機會達成協議共同額外減產,也不足以阻止全球石油市場自由式下落,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供應過剩已是定局。

在此情況下,沙特突然宣佈增產,打響全面價格戰,就是要佔據石油市場主導地位,其目標似乎直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迫使其早日返回談判桌前並接受限產協議。

去年年末,歐佩克與非歐佩克主要產油國宣佈加大減產力度,將2020年第一季度原油減產額度從每日120萬桶上調至每日170萬桶,沙特等國仍將繼續自願實施額外減產。國際油價隨之明顯上漲。

国际油价大跌,国内会降价吗?

但是,新增減產額度並不能有效改變市場供求均衡,因為這一協議並不牢固,比如沙特試圖讓其他國家分擔其超額減產負擔,伊拉克、尼日利亞等重要產油國也都希望增加出口份額。更何況世界石油市場上另一個重要玩家正一步步地侵佔地盤。國際能源署承認,美國有望在2020年末或2021年初成為石油淨出口國。預計美國今年原油日產量可達1320萬桶,比2019年增加90萬桶。美國不僅意圖取代沙特頭號產油國地位,還要逐漸佔領歐洲龐大的油氣市場,其矛頭直指沙特和俄羅斯。為了佔領歐洲市場,特朗普政府不遺餘力地全面排擠、阻擊俄羅斯對歐天然氣供應,頻頻發動針對俄石油企業的制裁,包括阻撓即將完工的“北溪二號”管道項目。

沙特發起價格戰並非首次。早在2014年,沙特就曾大規模增產,試圖用低油價打擊美國頁岩油開發,最終無功而返,不得不拉攏俄羅斯等24個產油國集體實施減產。經過此役,美國不僅實現了能源獨立,其頁岩油氣生產也取得巨大成功。但也有分析指出,當年美國頁岩油氣生產商主要靠從資本市場融資最終勝出,目前頁岩油氣生產商普遍債務纏身,能否應對此次挑戰尚存懸念。

由此看來,沙特此番痛下決心拋棄限產保價策略投入價格戰,可謂一箭雙鵰,進可攻,退可守。

同時,不排除與俄羅斯配合“演雙簧”的可能性,俄羅斯與沙特可能不謀而合,打壓原油價格將美國頁岩油氣生產商擠垮。即使達不到此目的,起碼能拖慢美國油氣進軍國際市場的步伐。

預計,這場危機仍將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市場在劇烈震盪後重新找到平衡點。如此,幾大主要玩家如何進一步博弈,值得密切觀察。

源 ▏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