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明珠——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帕爾馬畫家科雷喬

《聖母昇天》這幅畫非常震撼人心,畫面中眾神正撅著屁股,通往天國的路上,乍看起來還以為是耶穌會士波佐在羅馬聖依納爵堂所繪的天頂畫《聖依納爵的榮耀》。實則不然,它是意大利北部帕爾馬小鎮一個叫科雷喬的畫家繪在帕爾馬大教堂的天頂畫。

被遺忘的明珠——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帕爾馬畫家科雷喬

科雷喬《聖母昇天》1530年,溼壁畫

那麼科雷喬是誰呢?好像大家都不太清楚。下面容我慢慢道來。在諸多美術史或藝術史資料中甚少科雷喬的介紹。倒是E.H.貢布里希在其《藝術的故事》中略有提及,說科雷喬(1489—1534)出生於意大利北部帕爾馬鎮,全名叫安東尼奧·阿萊格里,“在明暗處理上取得了完全新穎的效果,極大地影響了後來的畫派。”至於科雷喬跟誰學畫?去過佛羅倫薩、羅馬和威尼斯沒有?對那裡的畫家瞭解多少?E.H.貢布里希沒有說,我們也無從知曉。雖然有不少中國藝術愛好者撰文說科雷喬如何如何,但那都好比凡人設想天堂的事,不足為信。我們只知道科雷喬是個畫家,有不少作品留存於世,並與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提香等人同處於一個時代。

被遺忘的明珠——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帕爾馬畫家科雷喬

波佐《聖依納爵的榮耀》約1691,溼壁畫

科雷喬畫得不錯。我們看一個半世紀後,耶穌會士波佐在羅馬聖依納爵堂所繪的天頂畫《聖依納爵的榮耀》與科雷喬在帕爾馬大教堂所繪的天頂畫《聖母昇天》極為相似。我們再看一個世紀後荷蘭畫家倫勃朗的板面油畫《木匠家庭》與科雷喬的板面油畫《聖誕之夜》又是何其形似。我不是說後者模仿了前者,而是說科雷喬對後世的影響有多麼深遠。雖然如此,科雷喬並沒有出名,甚至被人遺忘。要不是《聖母昇天》《聖誕之夜》《朱庇特與伊俄》等一系列作品留存於世,人們還真不知道科雷喬為何許人也。

被遺忘的明珠——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帕爾馬畫家科雷喬

科雷喬《聖誕之夜》約1529年,布面油畫

我們先看科雷喬《聖母昇天》這幅畫。他給人們製造了一個幻景,好像通往天堂的路豁然洞開,聖母瑪利亞翩然而上,眾天使環繞四周,像聚集在道旁看馬拉松比賽的觀眾,個個熱情高漲,手舞足蹈,搖旗吶喊。由於他們忘我地投入,身體懸垂,雙腿亂動,春光乍現,驚得凡間看客們目瞪口呆,以致站立原地不動,不知經歷了幾世幾年。這樣新奇大膽的構圖始於科雷喬,雖然此後有眾多效法者,但在之前從來沒有人敢這樣做過。所以,E.H.貢布里希在其《藝術的故事》中說:“科雷喬被後世認為是一段時期內最‘先進的’的 大膽革新家。”我認為所言極是!

被遺忘的明珠——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帕爾馬畫家科雷喬

倫勃朗《木匠家庭》1640年,板面油畫

再看科雷喬《聖誕之夜》這幅畫,這簡直就是倫勃朗《木匠家庭》的翻版,雖然在光暗的把握上不及倫勃朗細膩微妙,但從整體構圖、光暗處理和人物塑造上顯示出極大的一致性。我們在前面提到過,倫勃朗在創作《木匠家庭》時,科雷喬已經完成創作《聖誕之夜》一個世紀了。科雷喬的《聖誕之夜》最突出的地方,除了光暗處理,再就是人物刻畫。當然不是指聖約瑟,聖約瑟無論在《聖誕之夜》還是在《木匠家庭》中,總像個局外人,只管做自己的事情,不管身旁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所指的是另一組人物刻畫,尤其是聖母左邊的那個使女,她被聖嬰的光芒照得兩眼眩暈,不得不用手遮擋住一部分光,用驚喜的目光注視著剛剛降臨人世的聖嬰。這是多麼真實的一幕,也是多麼感人的一幕,在這一點上,我想科雷喬遠遠超出了倫勃朗。

被遺忘的明珠——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帕爾馬畫家科雷喬

科雷喬《少女肖像》1534年,布面油畫

接下來我們分析科雷喬為什麼一生默默無聞。我們知道波提切利的老師是菲力浦·利皮、達·芬奇的老師是韋羅基奧、米開朗琪羅的老師是吉蘭達約、拉斐爾的老師是佩魯吉諾、提香的老師是喬凡尼·貝里尼等,這些大師的老師都是當時的頂紅大師。我們也知道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三大文化藝術中心先後是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上述繪畫大師無不奔波於這三個地方,以求功名,而且有的屬於佛羅倫薩畫派,有的屬於羅馬畫派,有的屬於威尼斯畫派。而科雷喬的繪畫經歷是那麼簡單,他似乎沒拜過正兒八經的老師,沒去過帕爾馬之外的其它地方,也不屬於哪個畫派。有人說他屬於帕爾馬畫派,但我們不知道帕爾馬畫派還有誰,也許只有科雷喬本人。

被遺忘的明珠——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帕爾馬畫家科雷喬

科雷喬《朱庇特與伊俄》約1532年,布面油畫

到此,大家應該悟出箇中道理:抱團取暖和互相借光是多麼重要。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印象畫派眾多畫家中,雖然不是人人都像莫奈、德加、雷諾阿等人那樣了得,但人們說起他們來依然津津樂道,如數家珍。藝術這個東西很怪,有時候不是因為自身價值高就遭人喜愛,其中奧妙,值得玩味!

(參考文獻:[英]E.H.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張法中《看見藝術家》楊琪《西方藝術史》丁寧《西方美術史》傅雷《世界名作二十講》)

配圖:來自網絡

2020.2.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