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與我何干?忽冷忽熱的地球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她從來就不是一個安分的星球,一會全球變暖、一會兒又進入冰川期。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地球如此反覆無常呢?


全球變暖與我何干?忽冷忽熱的地球

隨著科學家們對全球氣候的研究,發現二氧化碳這種氣體對於全球的氣候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我們都知道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則全球變暖;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則大氣溫度降低。而一般來說二氧化碳會從地球內部逐漸排放,不斷增加,然而從太古宙至今地球上卻並沒有被二氧化碳所覆蓋,反而經歷了五次二氧化碳濃度極低的冰川期,這是為什麼呢?


全球變暖與我何干?忽冷忽熱的地球


其實是植物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裝化為有機物,並排出氧氣,在這個過程中,碳元素被植物吸收從而留在植物體內。而植物死後被真菌微生物分解,使這些碳再次轉化為二氧化碳從而會到大氣中,形成循環。然而當植物越來越多,生物降解植物的速度遠遠低於植物生長的速度後,氣溫便會逐漸降低,並且大量的植物因為地質變化的原因而被深埋在地底,於是大量的碳元素被鎖在地下,形成了我們如今的煤礦。地球的大部分地區氣溫也將下降到零點一下,於是冰期就這樣到來了。


全球變暖與我何干?忽冷忽熱的地球


而後植物大量死亡,光合作用的效率開始降低,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開始逐漸上升,大量的二氧化碳隨著火山噴發的地質活動再次迴歸到大氣中,於是溫度慢慢上升,地球的冰期就這樣結束了。而後地球再次變得溫度,植物又開始蓬勃生長,然後又是同樣的循環。


全球變暖與我何干?忽冷忽熱的地球


在地球漫長的46億年的歷史上,這樣的循環一共經歷了五次。以至於冰期佔了地球歷史的十分之一的時間。第一次休倫大冰期(Huronian)發生在24-21億年前,這次冰期的產生正是藍藻出現的時候;而第二次冰紀大冰期(Cryogenian)發生在8.5-6.3億年前,這次冰期結束後,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才剛剛開始;第三次安第斯-撒哈拉大冰期(Andean-Saharan)發生在4.6-4.3億年前,時間寬度比較小,在晚奧陶紀與志留紀之間;第四次卡魯大冰期(Karoo Ice Age)發生在3.6-2.6億年前,發生這次冰期與植物從海洋走向陸地有很大關係;而最後一次則是第四紀大冰期(Quaternary glaciation)

開始於258萬年前的上新世晚期(另一說為2000萬年前南極大陸出現永久冰蓋之時開始),延續至今。


全球變暖與我何干?忽冷忽熱的地球


然而隨著人類工業活動的加劇,地球曾經被鎖在地底的碳元素被人們通過燃燒煤炭與石油再次釋放到大氣中,而原本能夠維持碳平衡的植物又被大量砍伐,因此全球變暖的速度大大加快。對於地球來說只是一次小發燒,歷史上發生過比這還炎熱的時候呢,但是在地球上生活的生命卻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搞不好地球的生命或許會再次洗牌,而下一次卻不知又要過幾億年?


全球變暖與我何干?忽冷忽熱的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