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存錢,840萬現金理財成了買保險,保險公司:是她自願的

手裡有錢了很多人自然就會想著用錢生錢,不是投資就是存銀行理財。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很多保險公司都會和銀行合作,代售他們的保險產品,這樣一來,銀行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成。

但其實大家並不知道,這些銀行人員對於保險並不專業,只是簡單培訓一下就上崗,所以就很容易導致人們買到不實用的產品,進而引發一系列糾紛。

今天保哥就來分享一個“去銀行存錢,840萬現金理財成了買保險”經典案例。

一、女子銀行存錢被忽悠投保

2017年12月,康女士當時正打算在一家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而服務人員跟她介紹稱,目前有一款保險產品,開始只要存5萬,到期後就能返還本金和利息,比存銀行的定期要高很多。

去銀行存錢,840萬現金理財成了買保險,保險公司:是她自願的

由於對理財產品沒有過多瞭解,康女士便覺得這種產品很划算,還將這款產品介紹給自己的母親和大姨,三個人經過一番商量之後,共同買了300萬的保險,而且沒過多久,康女士又再原基礎上再加保了540萬,加起來就是840萬。

可誰都沒想到,康女士再一次接到保險公司電話回訪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買的產品,不是5年後取現,而是71年後才能取現。

至於收益,也不想當初服務人員所說的一樣,能夠保持穩定。聽到這個消息後,康女士覺得自己被坑了,隨後便向保險公司提出退保。但保險公司並不接受,保險公司表示,負責給康女士辦理業務員的業務員已經辭職,無法提供有效證明。

二、為什麼會出現此次糾紛?

思路清楚的人會發現,其實這就是常見的“銀行存錢變保險套路”,康女士從一開始,輕信工作人員,購買鉅額理財產品,等意識到被忽悠後,銀行已經把責任推給了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就只能按照合同辦事,此時想退保也來不及了。

去銀行存錢,840萬現金理財成了買保險,保險公司:是她自願的

這樣一來,整個過程投保人就成了損失最大的一方,就算上法庭,法院也未必會同意全額賠款。

而保哥也是希望通過康女士的事件,跟大家提個醒,去銀行存錢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保險套路。

三、保哥有話說

我們該如何去規避這種事情的發生呢?

(1)在銀行取錢時,不要買服務人員推薦的理財產品,尤其是當你對銀行理財產品不瞭解的人,不懂千萬不要去購買。

(2)如果是衝著銀行理財產品去的,超過100萬以上的,一定要讓銀行行長作證,或者讓行長當面講解產品。避免後期發生變故,銀行故意推卸責任。

(3)有些保險代理人,在銀行銷售產品的時候,穿的是銀行人員的服裝,但工作證卻是保險代理人,所以保哥提醒大家,在諮詢產品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對方的身份。或者全程錄音、拍下對方工作證保留證據,一旦出現問題,這就是最關鍵的證據。

去銀行存錢,840萬現金理財成了買保險,保險公司:是她自願的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在以後的投保中,避免被坑!保哥近期推出免費保險測評服務,有興趣的可以點擊測一測,作為以後投保的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3秒免費幫你分析出家庭風險,防止拒賠,少花冤枉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