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摘掉貧困帽子 捧出脫貧成績單

華安新聞網訊(吳麗萍)近年來,我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將精準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19年是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年,我縣突出問題導向,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夯實貧困戶穩定脫貧的基礎,探索建立脫貧長效機制,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新圩鎮黃棗村是市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被評為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近年來,該村通過強化班子建設,抓黨建、促扶貧,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通過投建蘿蔔基地、提升名優產業、鄉村旅遊等舉措,不斷挖掘本村特色產業資源,在實現貧困村摘帽的同時,也帶領全村廣大群眾增收致富。

  黃棗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正平:“一方面我們邀請漳州旅投集團對黃棗村進行考察,協同打造黃棗村百年生態柚園,實現村財增收15.5萬元,同時我們打造了黃棗村蘿蔔產業基地,吸收貧困戶成立專業合作社,預計可增收15.5萬元,此外通過水電站還有林業的收入,基本實現貧困村年收入可達50萬元。”

華安:摘掉貧困帽子 捧出脫貧成績單

  如今的黃棗村,通過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外抓村容村貌促提升,內挖特色產業謀發展,實現了“外在美”與“內在美”的雙重改變,當地村民的獲得感大大提升。

  貧困戶脫貧牽動著廣大幹部的心,近年來,在我縣扶貧幹部的精準幫扶下,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擺脫貧困,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他們真切感受到日子有奔頭,生活有希望。家住高安鎮三洋村的闕桂河就是其中的一員,2016年被列入國定精準扶貧戶的他在政策幫扶下,用勤勞的雙手撐起一家四口,成功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華安:摘掉貧困帽子 捧出脫貧成績單

  貧困戶闕桂河:“政府有五萬貼息的貸款給我們當做起步資金髮展養牛產業,以前養七八頭,現在有二十五六頭,市場行情不錯,一年收入大概有七八萬,生活比以前好十幾倍。”

  近年來,我縣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縣委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為導向,以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貧困戶穩定增收為重點,精準發力抓落實。2019年,我縣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激發幹事創業熱情;建立問題導向機制,精準抓細政策落實;建立防止返貧機制,努力提升貧困戶獲得感;建立持續抓常機制,穩定促進脫貧提質。至2019年12月,國扶系統全縣貧困戶357戶1220人,戶年人均純收入13923元,增幅23%,實現穩定脫貧;23個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平均收入15萬元以上。

華安:摘掉貧困帽子 捧出脫貧成績單

  2020年初,針對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我縣出臺產業扶貧補助政策,及時下撥1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扶持12戶收入不穩定戶用於產業發展,並組織農技人員開展技術指導,切實做到戰“疫”戰“貧”兩不誤,確保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摘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紮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