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 不醒酒直接幹

塵封於瓶內的葡萄酒就是一位“睡美人”,越是好酒,越需要時間。只有讓葡萄酒與空氣完全接觸後,葡萄酒中的單寧才能逐漸氧化,香味得以揮發出來,口感也會更加醇厚與柔和。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不等她醒來,就“吻”上去,實在是暴殄珍物!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來說,一些百多元及以下可即飲的餐酒無需長時間醒酒,特別是新世界國家的,包括一些單寧柔和的葡萄酒都可開瓶即飲。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 認為掛杯的就是好酒

葡萄酒的掛杯現象又稱作酒柱、酒腿(wine legs)、酒淚(wine tears)等,一般酒體越豐厚,掛杯現象越明顯,越持久。酒淚明顯,表明酒精、糖分和甘油的含量較高,幹浸出物(除殘糖以外所有非揮發性精華物質)也可能比較豐富,相對來說這款酒的口感也會比較豐鬱。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根據“馬蘭哥尼效應”的物理學解釋,酒淚的密度、流動速度和持續時間,也許只能去判斷酒精、殘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而不能去判斷酒質的高低。比如一杯酒精含量達14%的加州增芳德,酒淚密度肯定超過酒精含量只有12.5%的勃艮第黑比諾,但你能認為那杯加州增芳德的品質高於勃艮第黑比諾嗎?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 貴的一定是好酒

純屬忽悠~不解釋。那好酒一定貴嗎?不一定,說一萬次,看渠道、看人品、看你的經驗和運氣。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直覺認為酒標漂亮就是好酒

這個說法更不靠譜,別說現在業內OEM成風,就算是老外自己的酒莊酒,在針對中國市場做推廣的時候,很多外國酒莊也都瞭解國人“愛面子”心理,酒質再一般,酒瓶酒標都很高大上,以便謀個高價。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 覺得瓶底凹槽深,才是好酒

這個問題,小編不止一次跟大家解釋了。很多人買酒,第一時間會摸摸瓶底的凹槽深不深!這讓許多葡萄酒專業人士頭痛。一般的配餐酒,即使品質很好,在上市三到五年內也得喝掉,畢竟大多數的葡萄酒都是用來消費的,而不是收藏,完全沒有必要把地球的資源浪費在包裝上面,所以一些做得好的酒莊、國外酒業集團,並不看重瓶子及包裝,把更多的成本投入在葡萄酒的品質中,重內容不重外表。

系列一:當心!你的這些日常行為已經引爆了葡萄酒“雷區”!

但是,因為國人“愛面子”的心理,有些不法商人特意定製包裝,到了消費者手中的重型瓶葡萄酒,說不定到岸價才十幾元,光是那個瓶子就得幾塊錢了,再除去關稅、人工、倉儲、渠道費用,那個酒,你還敢喝嗎?

所以,酒瓶底部凹槽的深淺並不能判斷酒的檔次高低。路易王妃香檳的高端酒CRISTAL,它的瓶底非但不深,反而完全是平的。

敬請關注後續葡萄酒“雷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