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對國內電影產業而言,真正的生存威脅並不是串流網絡服務或是疫情,而是國內電影逐漸喪失的質與量。

國內的串流平臺不像Netflix會投注大把鈔票製作電影,它們更偏好集數較多的劇集,


因為即便以低預算也能生產出好幾個小時的內容來留住觀眾,並放入更多廣告。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迪士尼耗資兩億美金重新拍攝真人版《花木蘭》(Mulan),期待能令國內影迷刮目相看。

電影演員是由劉亦菲領銜主演的全亞裔陣容,迪士尼甚至為了取悅觀眾刪除了一段吻戲。

然而,隨著疫情的影響加劇,疫情將衝擊迪士尼的票房野心,國內本地的票房狀況當然也同樣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在關閉長達一個月後,國內公佈了關於電影院復工指引,電影院與製片廠有望重新恢復營運。

不過電影產業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多數電影工作者仍在靜待風暴散去,並審慎評估下一步該怎麼走。


自一月底的農曆春節至今,所有播映場次(包含至少12部好萊塢大作)遭到全數取消,這段時間過去一直都是國內電影業者最有利可圖的黃金檔期。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據《財星》報導,全球票房光是在農曆新年期間就損失達10億美元,整個二月份虧損可能會比原本預期的多二至三倍。

儘管國內官方已宣佈復工公告,電影產業的完全復甦仍需一段時間。


首先,電影院必須提交一份預防計劃。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經批准後,電影院得售賣隔排、非連號的座位,也必須將每位顧客的詳細個資登記建檔,觀眾在觀影期間則必須全程佩戴口罩。

S問卷調查顯示,就算電影院重新營業,52.9%的網友也不願去看電影。甚至有調查顯示,超過八成的受訪者不贊成電影院復工。

人們並不願意賭上自己的健康安全而前往密閉的公共空間裡看電影。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國內最大的電影公司萬達電影(Wanda Film Holding Co)為了撐過這波風暴已在網絡上銷售打折的爆米花和電影優惠券,但仍未確認是否有重新營業的計劃。


就算國內電影院恢復營業,大量積壓已久、卻已令人失去新鮮感的電影也無法吸引觀眾進入戲院,尤其是在盜版問題猖獗的國內。

儘管票房穩定成長,國內的電影發行商長期以來一直在與網絡盜版角力,甚至估計2022年恐將損失98億美金的收益。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相較之下,國內去年賣出的電影票總額僅為92億美金。

在那些被從春節撤檔的電影中不乏《婚姻故事》、《喬喬的異想世界》等奧斯卡得獎作品。

然而,數百萬名“迫不及待”的國內網絡用戶卻可能在舒適的家裡看完這些電影了。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國內的電影製作也幾乎全面停擺。有國內好萊塢之稱的橫店影視城於二月中旬宣佈分階段復工,但大多數劇組仍因某些嚴苛限制無法復工,

例如:劇組人數不得超過50人、每場戲不可同時有多於20人開拍、劇組員工過年期間沒有離開過橫店。

所有劇組人員和演員也必須以完美的分數通過關於新冠病毒的線上測驗,以取得工作授權。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來自疾病高風險區域的移工若於春節期間返鄉,暫時仍被禁止返回影視城。

在疫情前,橫店同時有超過6000名劇組人員,許多人為了迎接隨時可能的復工留在橫店,但僅獲得微薄的薪水。

橫店提供每人每月500人民幣的補助,部分製作公司也先預付工資協助劇組度過難關,但每停工一日,就要擔負更多的費用。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現在電影製片公司和橫店正面臨一個困境:倉促地全面恢復電影製作或將使得影視城成為感染的溫床,但繼續延遲拍攝則每天都在消耗金錢與時間。

國內主要電影製片暨發行商之一的光線傳媒有限公司(Beijing Enlight Media)向媒體表示,該公司目前尚無重新安排延後發行的電影,或重啟拍攝的計劃。

原先安排於2020年發行的電影大多已於去年完成拍攝,目前已進入後製階段。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該公司表示,希望能利用停工期,精進電影製作最核心的前置創作階段,包括劇本撰寫。

正當戲院銀幕空窗、劇組人員不知未來將何去何從之際,有兩家電影發行商將它們的電影《冏媽》和《肥龍過江》賣給了線上影音平臺。

出於對當前的不確定性,許多網絡觀影者樂見電影從原本的戲院發行,緊急轉往串流平臺。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然而,主要的電影院線卻認為《冏媽》本來會是部賣座強片,並批評賣給網絡視頻串流平臺免費播出的行為背信棄義,揚言要封殺導演徐崢及其製作公司。

相對而言,電影院線對甄子丹主演的《肥龍過江》,態度比較緩和,但是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採用單次收費方式播出該片,卻落得被網民直罵“圈錢爛片”。


國內的串流平臺不像Netflix一樣投注大把鈔票製作電影企圖與好萊塢競爭;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它們更偏好集數較多的劇集,因為即便以低預算也能生產出好幾十個小時的內容來留住觀眾,並藉此置入更多廣告。

相對之下,一部電影需要的資金龐大,但只產出兩、三個小時的內容,很難吸引串流平臺用戶重複回訪,單靠廣告收入並不是一筆低成本高利益的生意。

隨著廣電局一直緊縮電影審查制度,儘管沒有疫情的影響,國內電影業發展也已經逐漸下滑。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2019年,張藝謀的新片《一秒鐘》、國內抗日戰爭電影《八佰》、周冬雨主演的校園電影《少年的你》等等,

都以“技術原因”被撤出電影節或臨時取消上映,而這些問題,國內另一位名導婁燁更清楚,撤檔、禁演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此外,好萊塢電影也深受難以預測的電影審查制度影響:《小丑》因“不良題材”被封殺、

而《好萊塢往事》被要求刪減有關李小龍的劇情,結果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回應說“Take it or leave it.”(不收就拉倒),最終本片也無緣國內市場。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倖存的電影業者將因為長期的生產停滯而面臨消費者習慣改變和供給缺乏的問題。

國內每年僅有34部進口電影的銀幕配額,搭配著嚴格的審查制度,將讓電影作品匱乏的問題雪上加霜,更不用說剪不斷、理還亂的盜版問題。

長期來看,國內的電影產業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強勢反彈。


中國電影產業真正的威脅並不是疫情,而是作品喪失的質與量


國內電影製作者與國際製片商或將增加電影合制(co-production)的數量,使得外國電影能撇開配額限制,更簡單地進入國內市場。

目前燃眉之急是,國內的電影產業必須依靠緊急紓困,否則許多業者若無法度過此難關,將從此一蹶不振。

與此同時,國內想要稱霸全球票房的大夢,得再耽擱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