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2020年2月29日,中國北京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將於2020年2月29日晚,邀請身在全球各地的9位音樂家:馮夢波、夏雨言、黃錦、“兩室一廳”龐寬(北京),張夢(上海),馮昊(合肥),劉與操和郭雅志(波士頓),以及坂本龍一(紐約),通過快手平臺為觀眾呈現一場跨時空接力音樂會。

作為UCCA在特殊時期策劃的線上項目之一,本次音樂會旨在以互聯網消弭地域、時空限制,轉變傳統觀看藝術方式,令觀眾得以在此特殊時期繼續關注和走近藝術。本次音樂會主題為“良樂”,其中的繁體字樂(樂)與藥(藥)本同源,五音對五味,音樂與藥物原本存在著天然的聯繫。當無形的傷痛需要被治癒時,語言的盡頭便是音樂出現之地。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從生於1952年的坂本龍一到生於1995年的劉與操,從中國多媒體藝術先驅馮夢波到旅居美國的嗩吶神人郭雅志,9位音樂家將通過音樂接力,開啟一場多元的音樂對話,為觀者帶來未知而開放的“雲音樂”鑑賞體驗。坂本龍一此前與8位中國音樂家並不相識,而部分中國音樂家之間也未曾謀面,完全以音樂相遇與交談。

這次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基於UCCA於近期呈現、由於疫情而暫停的展覽和表演項目——“園音”。藝術家秦思源的“園音”藝術項目由摩登天空BADHEAD廠牌主理人張曉舟與UCCA副館長尤洋共同策劃,該項目邀請了39位音樂家,在北京合藝術中心的蘇州式園林以獨奏的形式接力進行,馮夢波、夏雨言、劉與操、黃錦、張夢、馮昊是其中的6位參與者。不同於以往的音樂會,園音項目強調即興演奏,部分音樂家的現場即興表演,以某一位此前在此演奏過的音樂家的錄音為靈感,並對之前的音樂做出呼應,同時也對當時的表演環境做出即興回應。從中國傳統民樂到爵士樂、搖滾樂、電子音樂、前衛實驗音樂……眾多音樂家以多元樂風全方位展現當下中國音樂的創造力。基於39位音樂家的表演記錄,藝術家秦思源對影像和聲音進行解構重組,創作了一部四屏視頻裝置作品,並先後於合藝術中心(2019年11月10日至12月9日)和UCCA(2019年12月12日至2020年1月23日)進行呈現,同時還舉辦了系列音樂會,讓園音藝術項目的理念——“即興”和“拼貼”——得到鮮活的擴展。出於特殊時期對觀眾和藝術家健康安全的考慮,UCCA暫時閉館,暫停當前的展覽和原定的線下音樂會系列活動。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然而,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園音項目基於當前環境進行一次新奇的嘗試與探索——這再次印證了藝術具有隨時隨地突破時空限制的活力。

本次音樂會由UCCA與快手聯合主辦。特別鳴謝本尼·葛洛託(Benny Grotto)、姜早早、王曉燕,以及志願者張景帆、熱鬧對本次項目的支持。

值此特殊時期,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尤倫斯藝術基金會、UCCA兒童藝術中心及UCCA商店均自主策劃了諸多線上項目,請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微博、Instagram平臺以獲知更多信息。

演出順序

專場一:馮昊(電吉他)

專場二:夏雨言(琵琶)

專場三:馮夢波、“兩室一廳”龐寬(合成器)

專場四:坂本龍一(合成器、鋼琴、電子)

專場五:張夢(笙、壎)

專場六:劉與操、郭雅志(電吉他、嗩吶、打擊樂器)

專場七:黃錦(合成器、電子鼓)

關於音樂家

坂本龍一(作曲家、音樂製作人)

坂本龍一在近70年的音樂歲月中對音樂進行了多種創新性的探索。作為細野晴臣(Haruomi Hosono)黃色魔術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鍵盤手和詞曲創作者,坂本龍一促成了合成器的流行(synthpop),並憑藉其對全球音樂的實驗性探索,以及對古典印象派音樂的深入研究,多年裡以音樂為30多部電影增光添彩,其中包括大島渚(Nagisa Oshima)的《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伯納多·貝託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的《末代皇帝》和《遮蔽的天空》,以及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荒野獵人》。在過去的20年裡,他創作了一部多媒體歌劇,將玻璃建築變成樂器,並前往北極錄製融雪的聲音。這種探索精神自始至終貫穿於其2017年創作的專輯《async》中,該專輯以音樂描繪了他患咽喉癌康復時所體會到的時光流逝。坂本在2019年初表示:“音樂、工作和生活都有起點和終點。我現在要創作的是擺脫時間限制的音樂。”

郭雅志(管樂演奏家)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精通中國各種民族管樂,尤以嗩吶最為聞名。曾發明了嗩吶“活芯”裝置,令傳統嗩吶奏出半音階、十二音體系,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出版發行過《中國嗩吶》、《百鳥朝鳳》等多張個人專輯。郭雅志成功將嗩吶融入古典音樂、爵士樂、流行音樂、搖滾樂(例如在假假條樂隊的專輯中),並在很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和電視劇中留下驚豔的聲音,堪稱當代樂壇的“嗩吶第一人”。

“兩室一廳”龐寬(主唱、鍵盤手)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新褲子樂隊主唱兼鍵盤手。“兩室一廳”是其於2016年創立的形象與個人藝術項目。在此項目中,龐寬化身名為“二室一廳”的機器人音樂家,通過聲音、影像、行為表演等媒介呈現對於後網絡時代的系列思考與實踐。

黃錦(鼓手、打擊樂手、電子音樂人)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其個人創作項目以工業電子及噪音為基礎,運用鼓機和接觸式麥克風在打擊樂器裡尋找屬於自己的高辨識度音色,並將其節奏量化,通過音序排列和觸發器進行現場演奏。

劉與操(製作人、主唱兼吉他手)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假假條樂隊詞曲作者、製作人、主唱兼吉他手。假假條樂隊2016年出版首張專輯《時代在召喚》,隨後一直活躍在中國的搖滾舞臺上。

馮夢波(多媒體藝術家)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1966年出生於北京,199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馮夢波是中國最早關注和運用數字技術的藝術家之一,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就開始了互動藝術的創作,尤以運用電子遊戲創作聞名,藝術實踐涵蓋繪畫、書法、裝置、攝影、錄像和音樂表演。曾連續兩屆參展卡塞爾文獻展(1997和2002年),作品為MoMA、古根海姆、Lacma、尤倫斯基金會,白兔基金會和M+等機構收藏。

張夢(音樂人)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集演奏、作曲、音樂製作於一身的青年音樂家。他演奏的保留曲目不僅囊括了大量笙的傳統經典曲目,同時還組建過多支樂隊,跨越了實驗先鋒、搖滾、爵士、電子、世界音樂等眾多音樂風格。成功為笙這件古老的中國吹管樂器賦予了國際化姿態和富有活力的聲音表現。現任中國民族管絃樂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笙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音協民族管絃樂協會理事。近期與李星組成String & Wind。

馮昊(聲音藝術家)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繪畫出身,以聲音藝術與實驗音樂為創作的主要載體,作品以聲音、新媒體、影像、裝置或綜合項目的方式呈現。他分別以吉他預置演奏、掠奪性採樣拼貼(以DJStrausss為創作代號)和聲音裝置與聲音行為媒介進行創作。同時也涉足於劇場、舞蹈和電影等領域。他參與組建過多支實驗性質的音樂組合。2006年與李增輝組建實驗音樂組合“核桃室”,以實驗音樂和行為表演、影像、當代劇場的融合表達作為“核桃室”的特點。2015年組建“發夢茱莉”。2017年與新媒體藝術家畢振宇(In_K)組成新媒體藝術組合Drowyek。

夏雨言(琵琶演奏家)

“園音”線上音樂會:良樂

2016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琵琶專業。曾參與孔宏偉爵士樂團、楊靖琵琶室內樂團;與美國辛辛那提青年作曲家Rachel C.Walker合作琵琶作品《For Summer Rain》,曾創作跨界音樂作品:琵琶與踢踏舞《語》。任陳偉倫樂隊琵琶手。擅長新古典自由即興演奏風格,參與過眾多跨界藝術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