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娃是來報恩的,萌娃爬上灶臺做家務,網友:老公不如一個孩子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面的寶,父母把孩子當成寶貝來疼愛是完全沒問題的。可讓孩子一點也冷不得餓不得,累不得傷不得,就不得行了。

孩子需要鍛鍊,不管是對環境的適應還是對生存生活能力的掌握。

有些大人會發現她們的孩子在幼兒園,老師說孩子他什麼都會自己做。會自己吃飯,會給老師做事,會幫助同伴。可孩子一回到家就什麼都不會了,簡直變了一個人一樣,還懷疑是不是老師騙我。

其實這就是老師會“使喚”孩子,引導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從中得到進步和提高。而在家裡,沒人“使喚”,孩子也沒了積極性。

會“使喚”的家長孩子才能更加優秀。大人讓孩子在家幫父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他們也許將來就更容易成功。做家務有這麼大的魔力?

有些娃是來報恩的,萌娃爬上灶臺做家務,網友:老公不如一個孩子

一個來報恩的寶寶,幫媽媽做家務的照片火了。

應該是在用餐後,寶寶執著得想要幫媽媽清理灶臺,由於個子矮手又短夠不著,索性就爬上灶臺幫媽媽做家務。

寶寶小心翼翼的蹲在灶臺上,拿著刷子清洗汙垢和油漬,看那認真的樣子估計不是第一次做這樣的家務活了。洗碗池的裡裡外外,寶寶都擦了個遍,不留下一點髒東西。

要說洗碗清洗整理廚房的這些家務活都是大人在做的,可這麼小的寶寶就願意去做去嘗試去堅持,不得不為孩子點贊,從小就那麼懂事。

同時還要為媽媽點贊!會“使喚”,能“放手”,不怕錯。

網友表示:我的天,跟老公結婚這麼多年,就沒洗過一次碗,還不如一個孩子,為家操碎心。

有些娃是來報恩的,萌娃爬上灶臺做家務,網友:老公不如一個孩子

讓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哈佛大學的學者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分別觀察了兩組孩子,一組孩子愛做家務,一組孩子不愛做家務。經過多年的跟蹤調查回訪,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他們在成年後的就業率是15:1,而犯罪率是1:10。

其實這個結論,也很容易讓人想得通。愛做家務的孩子,跟父母溝通得更多,主動積極又勤勞本分,不優秀不成功的確都說不過去。

1.培養家庭責任感

家務事只要是家庭成員就有義務做,不管你是長輩還是父親,無論你多忙還是沒時間,多多少少大大小小都要承包一部分家務活。每個人都分配了相應的家務活,每個人都要為家庭出力,這樣孩子才會有更強烈的家庭責任感。

2.增強社會意識感

家庭是最小的社會單位,生活在社會集體中,就需要遵守社會規則與意識。為什麼會出現孩子在家稱大王,在外變小貓。就是孩子沒有正確的社會意識,不知在集體中該做哪些事,因為在最小的集體中在家裡從來都是“衣來張口,飯來伸手”。

3.提高孩子獨立性

社會上的“巨嬰”越來越多,讀書天才,生活白痴。造成這些巨嬰統一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從小包辦做任何事的父母。“孩子,你只管認真讀書,其他的什麼都不用管”這樣培養出來的人,對社會真的有用嗎?再說了讓孩子做家務事又不是洪水猛獸,哪怕孩子做的不好,父母耐心一點,孩子總會成長。

4.體驗生活的不易

讓孩子做家務讓他感受並體驗平時家人的辛苦,學會感恩學會具有同理心。讓孩子獲得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認為大人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只管享受就好。學會珍惜,學會報恩。

有些娃是來報恩的,萌娃爬上灶臺做家務,網友:老公不如一個孩子

家長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捨得用孩子,捨得使喚孩子,捨得讓孩子做家務,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優秀!

1.學會放手孩子

讓孩子做家務,卻又抱著“這個不能做,那個也危險”的態度那還不如不讓孩子做,這樣會非常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動性。除了涉及到用電和用火的家務事,交給孩子做沒什麼好擔心的。

2.不要埋怨孩子

孩子的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擦桌子,也許擦不乾淨,也許還會打爛碗。不要埋怨孩子,不要指責孩子,更不要停止讓孩子做家務事。相反要鼓勵他,支持他,肯定他。沒有誰第一次就能做很好,大人也是,更何況孩子。

3.讓孩子要堅持

孩子做家務活不是體驗活動,更不是做遊戲,要做家務就要讓孩子一直堅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列出家務清單,培養孩子在相應的年齡段做合適他的家務活。

有些娃是來報恩的,萌娃爬上灶臺做家務,網友:老公不如一個孩子

做家務從來不都只是媽媽的責任,爸爸們沒有一點藉口可以不做家務事。希望爸爸們能真正給孩子做榜樣,勇於承擔家務活,幫媽媽分憂解難。否則,爸爸還不如一個孩子,就很丟臉啦!


今日話題:

你家老公和孩子做家務活嗎?

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分享討論或吐槽。

我是略略,一名小小幼師,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寶媽們!

有些娃是來報恩的,萌娃爬上灶臺做家務,網友:老公不如一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