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村裡來了“特派員”

  驚蟄時節,多地迎來了春季耕種的黃金時機。為此,泉港區農水部門組織科技特派員指導農戶對耕地進行管理,為農業農村工作“把脈”。

泉港:村裡來了“特派員”

  早春三月,大地回暖。這幾天,在前黃鎮坑內村的田間地頭,春耕復產正在有序開展,隨處可見一幅幅忙碌的“春耕圖”。

  從事農業生產已經50多年的科技戶連華金,在村裡租了一片土地,用來培育商品化秧苗。因為疫情,他訂購的種子遲遲未能送達,而科技特派員的到來,幫他解決了眼下的難題。

泉港:村裡來了“特派員”

  區農水局農業技術人員 邱益良:“因為碰到疫情期間有影響,運不過來,我就幫他協調,提前半個月調運到位了,種子及時到位才能不誤春耕。”

泉港:村裡來了“特派員”

  科技戶 連華金:“一些優良的水稻品種通過省農業科學院從三明調過來,抓緊播種、育秧,確保農時,爭取在新曆4月15日左右可以插秧。”

  早稻育秧期間,經常會遇到低溫寒流,易造成爛種爛秧,不僅造成農戶的損失,也影響早稻的產量。為此,科技特派員們也針對當下實際情況,進行指導。

泉港:村裡來了“特派員”

  區農水局農業技術人員 邱益良:“深入田間面對面交流解決,指導他們如何整平秧地,如何把薄膜拉直、蓋好、壓實,才不會到冷空氣來的時候,薄膜被大風颳開,秧苗受到寒流的危害。”

  此外,科技特派員們還依託互聯網與農戶建立聯繫,為他們提供形式多樣的技術服務,確保復產復工技術供給不間斷。

泉港:村裡來了“特派員”

  區農水局農業技術人員 邱益良:“我們在早稻育秧之前就分發一些技術材料,比如春季農作物防範低溫蟲害的一些技術措施和早稻育秧技術,通過微信群也為他們推送這些材料,還有農業門戶網站和一些公眾號,包括區供銷聯社的網站和公眾號來推送這些技術。”

泉港:村裡來了“特派員”

  據瞭解,近段時間,區農水部門抓緊抓實春耕備耕工作,加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物資調運儲備,全區累計調運儲備種子21.8噸、化肥2155噸、農藥55噸,指導科技戶開展商品化育秧20畝。(許雅詩 莊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