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妹妹的獎狀鋪滿一地,我們家是貧困戶,媽媽鼓勵我們好好學習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崔咪咪,是中國藥科大學的一名全日制在讀研究生,我的妹妹現在在四川農業大學讀本科,出生在農村的我們,小時候別人說我們是“兩女戶”,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是啥意思,就覺得家裡是兩個女孩吧,重男輕女的思想有時候會影響到家庭,幸運的是,我的爸爸媽媽對我們姐妹一直以鼓勵為主,並不在意別人怎麼說,我們也決心一定努力學習,考上大學,我要講述的就是我和妹妹的故事。

1994年2月9 日,我的爸爸媽媽領了結婚證,在我和妹妹還沒有出生的時候,他們倆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那一年,爸爸24歲,媽媽23歲,現在,看著照片上的年輕的他們,我覺得我的爸爸很萌,媽媽的眼神裡倒是透露著睿智和定力。我的爸爸媽媽走到一起,源於家裡長輩的撮合,我們村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的最南端,靠近蚌埠市懷遠縣,媽媽的家就在懷遠縣,結婚後,她們在祖輩耕種的土地上,四季輪轉的延續著一年的生計還有農村青年的愛情。

小時候的記憶裡,媽媽就很勤勞也很能幹,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教育好她的兩個女兒,也就是我和妹妹,能夠改變農村家庭的生活命運。她不像其他家長那樣訓斥孩子,對我和妹妹的學習,總是以鼓勵為主,這也讓我和妹妹從小就有了一個溫暖而又快樂的童年,我們不會擔心被捱打,也不會擔心被訓斥,小村的狗吠聲響起的時候,媽媽就是我們心裡,最溫暖的的港灣,後來,家裡的土地養不活一家人,她和爸爸去了南方打工,她羞澀的樣子。


媽媽在外面打工的時候,我在家和妹妹一起,都是奶奶在照顧。這是家裡僅存的幾張媽媽年輕時候的照片之一,左一那個身穿白色襯衣的是她,可能走在浙江桐鄉的人群裡,不會有人注意她,也不會有人知道,這個女人和她的丈夫在工地上,日夜辛勞的搬磚扛沙和水泥,一年只能擠著當年的綠皮火車坐十幾二十個車程回家,都是為了我和妹妹,而村裡人有時候會給我們家定義“兩女戶”,在那個交通閉塞,信息還不暢通的時候,爸媽是有思想壓力的。

妹妹比我小4歲,爸爸媽媽給她取名叫崔梁雨,因為爸爸姓崔,媽媽姓梁,所以妹妹的出生,凝結著爸爸媽媽對她更深的愛,雨字,第一次見面的人都會說,是不是出生的那一天下雨了,其實不是的,妹妹出生的那一年,莊稼乾旱,爸爸媽媽迎接妹妹的到來的時候,渴望著一場及時雨的到來,所以取名雨字。之所以給我取名叫“咪咪”,是因為那時候媽媽給我去了好多名字,村裡長輩說都不行,重名,後來媽媽說,那就叫“咪咪”吧,一直到現在。

我和妹妹上小學的時候,在我們那個小鄉鎮的街道上的照相館拍的一張合影,旁邊的是親戚家一個小孩。這可能是我和妹妹現在最早的一張合影了。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出門在外打工,因為我們倆成績好,所以也沒有小朋友欺負我們,爸爸媽媽想我們的時候,就會和我們姐妹倆打個電話,後來逐漸懂事,知道爸爸媽媽是出門掙錢養家的,我和妹妹也就習慣了,再後來,看新聞才知道,原來我們倆也屬於“留守兒童”。


現在,我和妹妹長大了,這個春節,是我們上大學後,在家待的時間最長的一次,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家也有了更深入的生活體會,老家的一切,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這樣的溫暖而又親切熟悉。這段時間,我們姐妹倆幫助村幹部參加村子裡的疫情防控點值班值守,幫助鄰居親戚家小孩輔導功課,另外,自己還要上網課,夕陽下,我和妹妹拍下了這樣一張愛心照片,希望,有愛的春天,會溫暖四季。

在疫情初期,村裡聚集現象還是挺嚴重的,聚眾聊天,打牌,請吃飯現象很多。農村地區聚眾打牌很嚴重,並且認為如果感染病毒只是運氣不好,不相信科學。後來,我們就一遍遍解釋做工作,加上管控升級,現象逐漸好轉,由於我們對村裡有些家庭並不瞭解,信息瞭解不全,要統計家庭成員信息,本來這件事是該由各個家庭自己完成的,但農村很多家庭,只有老人在家,或者有些不識字,網絡填寫信息的流程他們不明白,讓各自自己完成難度更大。

後來,村委會就把這件事交給我們來完成。通過這次體驗,感覺村委會的工作有些並不複雜,工作較為瑣碎,電腦網絡操作技能需要較大,但村委會這方面人才缺失,需要一些年輕專業性人才協助,或者組織一些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能培訓。前些年,爺爺身體不好,一年看病花了很多錢,奶奶年齡也大了,爸爸媽媽除了種地,農閒時外出打工,也掙不了多少錢,再加上我和妹妹上學,所以,我們家成了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而溫暖我們的,正在發生。


我上大學時,村子裡幫我們申請了教育幫扶資金,一年5000元錢,妹妹上大學的時候,也幫她申請了教育幫扶資金,那時候她上大學之前,我們固鎮縣一下子把她大學4年的教育幫扶資金2萬元,在她上大學之前全部打給了她,那個暑假,妹妹很開心,上大學後,她還給鄉里的幹部寫了一封感謝信,完全是她自發的寫得。另外,爸爸媽媽種的農作物也得到了補貼,村子裡修路建橋,一切都在改變,我也在這個貧困家庭裡,考上了研究生。

家裡以前住的老房子,陰天下雨就漏水,但是,我挺喜歡大門上這兩行對聯,那時候可能就是村子裡,村民的一種內心裡的良善願景吧,所以,爸爸媽媽一直很善良,渴望過上好的生活,幸運的是,我們趕上了新時代,我們家的“兩女戶”家庭,因為我和妹妹上了大學,貧困也得到了政府的資助和幫扶,全部得到了改變,爸爸媽媽覺得我和妹妹很為他們爭氣,而且,在政府的幫扶下,他們也通過務工,產業分紅得到了發展,爸爸決定蓋房子。

爸爸申請了危房改造資金,蓋了新房,但是,遺憾的是,爺爺去世了,爸爸媽媽把他們前些年打工掙來的錢,很多都用在家裡爺爺的看病上。春節,我站在我家二樓的窗戶上向北望去,是一片片充滿生機的綠油油的麥田還有莊稼地,這裡,曾經有我和妹妹最歡樂的童年,妹妹小時候的願望,其實是做一名醫生,後來,她讀了工程造價管理專業,這可能是因為爸爸在工地上幹活的緣故,我們希望疫情結束後,這一切都會更加美好。


下午的時候,我和妹妹都在家裡上網課學習,只所以擠在這個牆邊的位置,你們猜猜是為什麼?主要是鄰居家有網絡,幸好,這邊信號好一點,我們開玩笑的說,這有點像古人鑿壁偷光學習一樣,不過現在借的是網絡。因為我和妹妹都在外地上學,所以,家裡根本沒有裝網絡,平時就奶奶和媽媽在家,前些天,疫情得到控制,我們這邊一直都是低風險地區,外地復產復工了,爸爸買了一張南去的車票,外出打工去了。

我和妹妹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成績一直都不錯,一路走來,一直在拿獎狀,雖然我們出生在農村,上的也是農村小學和農村中學,但是我們一直堅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這些獎狀,是這麼多年我收藏的,還有妹妹一點,不過妹妹的很多榮譽證書和獎狀,都在大學宿舍裡,沒帶回家,要是帶回來,估計我倆的更多,遺憾的是,因為之間家裡房子經常漏雨,而且老鼠多,我的不少獎狀都被老鼠吃了一小半。

妹妹上大學的城市在成都,我在杭州,2017年中國藥科大學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建中國藥科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那裡,也就是我讀書的地方。我們姐妹倆相隔千里,但是讀書的地方,倒是很多人都願意去旅行的地方,在外地求學的日子裡,我倆除了努力學習之外,很長時間都會參加校園活動,拓展自己的經歷和見識,還有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剩餘的時間,都會用來勤工儉學,我們相信,奮鬥的明天會更美麗。


奶奶看到我們倆上大學了,還這麼用功,她都習以為常了,現在走在村子裡,她會驕傲的給別人說,這兩個小孩,小時候都是我帶大的,我不帶她們倆,誰帶?奶奶說,小時候養我們倆非常簡單,本來農村家庭條件就不好,吃的就沒那麼講究了,稀飯,饅頭,能吃飽就行了,大人吃啥她倆吃啥,然後奶奶就是哈哈一笑,我覺得奶奶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她更加樂觀了,前些年,爺爺在世的時候,因為身體不好,一直看病,她總高興不了。

我大學本科讀的是安徽農業大學的生物製藥專業,現在,研究生快畢業了,家人的意思讓我繼續讀博士,而我想去就業了。這是本科畢業的時候,和我們同學的合影,好像拍了那麼多張,最後還送我們一本影集,一個人只收80元錢,一晃,已經過去兩年時間了,今年這個夏天,可能暑假的時間就不會這麼長了。

作為從村子裡走出來的大學生,其實,我和妹妹一直很感謝當地政府對我們的幫助。前兩天看到老家的一則信息,自疫情發生以來,老家的固鎮縣聚焦受疫情影響建檔立卡貧困學生,紮實做好資助工作。春節後全縣已通過排查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501人,撥付資助資金156.6萬元,有力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習和生活。我在想,我們也是其中一員,所以,這個寒假我們一直在村裡做志願者,感恩大家。


我和妹妹自制了這種學習卡片,輔導鄰居還有村子裡小孩學習,只要他們願意還有他們家長同意,我們姐妹倆都很樂意。很多時候,我們姐妹倆也成了他們家長教育孩子的榜樣,其實,我們內心裡很暖和,因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同時,當整個村子都在重視教育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的鄉村振興,我們的教育扶貧幫扶,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畢竟,這一路走來,我內心有最深的體會。

奶奶和媽媽在家裡種的小青菜、蒜苗,一路昂養著長出它們細嫩的秧苗,比起在城裡的生活,這就是鄉村老家,給我們最有生機的力量。十幾年前,同樣是在這片小菜地裡的姐妹裡,如今都已經長成了大人了,只是,那年養育我們的奶奶還有媽媽,爸爸都已經趕上了歲月的車輪,一輪又一輪的,攆走了時光的青春,用他們的青春換來了我們的青春,有時候我在想,這也許就是命運。

有一天,我和妹妹終將會,再一次揹著行囊,延續著當初爸爸媽媽一樣的路程,在南方的某個城市裡,披星趕月追尋夢想。可父母老了,我又很念想,奶奶吃不吃得好,媽媽睡得香不香,爸爸今夜又會流走在哪一個建築工地的工棚裡,而春日裡的麥苗,還是小時候家門前的麥苗,收割了一年有一年,也就十幾年,一茬又一茬的麥苗養大了我們,送走了爸媽的青澀,我拉著妹妹的手,這樣一路走著,聽說小麥苗,踩一踩,會長得更加茁壯。


妹妹說,我倆都是理科生,寫東西不行,我說,姐姐給你扎個頭發吧,從小到現在,我們倆就這樣一路溫暖的成長著,在安徽北部一個名不見經傳,不起眼的淮北平原的小村子裡,每一次回來,村莊都在發生著變化,我想,我們倆也一定要更加努力,才能配得上這前行的老家,還有被日月打磨在容顏裡的奶奶,媽媽還有爸爸。

這些小孩,都是我們村子裡的新的希望,也都是我和妹妹這個春節裡,輔導學習的小孩子,看到他們,就想起了我們的童年,比起我們的童年,他們又幸福的多了,小時候,妹妹會穿著我的衣服,因為我比她大4歲,這樣,媽媽就能省下一點買衣服的錢,留作家庭開支,而身邊的小孩,很多穿得衣服都是他們年輕的爸媽通過網絡買來的,電商可以一直送到村口的服務點,當年泥濘的小路,現在變得很通達。這,也許就是成長改變。

臨近傍晚的時候,媽媽在鄰居的幫助下,正在維修家裡的房子,那天上游動的白雲,一定是祥雲,相信很快,疫情就會結束,而我們的村子,也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媽媽修繕的不僅僅是家裡的房子,還是一個家的溫暖,多少年,爸爸媽媽靠著一紙結婚證,走到了一起,養育了我和妹妹,不斷的翻新,修繕一個家,就是為了讓我們,不再挨凍受冷,春天,看見白雲飄過,我希望,那白雲裡有我們對爸媽的祝福。


我和妹妹張望的南方,此刻,爸爸應該還在復工復產的南方工地勞作,而奶奶生起了炊煙,摘了小青菜,開始做晚飯,媽媽的房屋修繕,就要完工了,我和妹妹像這腳下的麥苗一樣,在這個春天,要努力的生長,讓關愛我們的人,聽到生長的聲音,那聲音裡,有我們深沉的愛。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歡迎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