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感什麼?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建築師要想修建一所結實的房屋,需要有又穩又深的地基。人的生命要想健康長久的成長,也需要有穩固的地基。小孩出生後,地基便開始“建築”,在這裡,生命的“地基”便是人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種人在社會生活中感到安心不害怕的感覺,當環境中可能出現對身體或者心理有危險甚至潛在危險的情況下,安全感能夠使人預感到出現的環境變動,人在其中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歸屬感什麼?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生命的地基,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孩子在滿足了安全感的基礎上才能帶著穩定的心理去探索未知的廣闊世界,追求更高一層的需要,帶著自信心去和小夥伴打交道,融入到學校的生活裡,在小夥伴和學校裡體會到自己的價值。相反,如果孩子有過度的不安全感,將會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和疾病,導致精神障礙。

歸屬感什麼?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當孩子從媽媽身體中分離出來的那一刻起,脫離了媽媽身體的保護,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十分恐懼和不安。為了減少恐懼,孩子會在媽媽那尋找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歸屬感。而這安全感和歸屬感會成為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變動可以引起孩子極大的無歸屬感和無安全感。

歸屬感什麼?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2009年,深圳市婦兒工委辦聯合市婦兒心理諮詢中心對全市1500個8~17歲的流動兒童心理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深圳市近六成的流動兒童感到自卑、敏感、情緒不穩定,他們與人的交往合作能力較差。其中,自卑是這些流動兒童心理問題的集中表現,近30%的流動兒童感到壓抑、被歧視,認為城裡人看不起他們,這些孩子大多性格內向,行為拘謹,自卑心理較重,自我保護、封閉意識較強,存在相對孤僻性,以至於不敢與人交往,不願與人交往。佔一半以上的流動兒童通常是與自己的老鄉一起玩耍,因為熟悉和有夥伴,這些小孩更喜歡老家,而不是現在生活的地方。

歸屬感什麼?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所謂歸屬感,是指孩子覺得自己屬於爸爸媽媽組建的家庭中的一員,屬於學校班集體中的一員,屬於夥伴中的一員。在一個集體中,自己被集體中的其他成員接受、認可,在集體中是有價值的,必須存在的,不是可有可無的,能和集體有共同的感受,當孩子覺得自己被加入的群體接受時,會感到一種安全感和踏實感。

根據有關研究發現,歸屬和愛的滿足與生活滿意度有很高的相關度。流動兒童因為生活的顛沛流離而得不到歸屬和愛的滿足。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1943年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重要的心理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一心理需要,人們才有可能“自我實現”。

歸屬感什麼?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在孩子的安全感形成過程中,歸屬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安全感從來都是相伴左右,有著密切的關係的。媽媽們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了孩子充足的歸屬感,孩子能夠體會到父母的愛和家的溫暖。孩子會對世界感到安全,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善良的,並在此過程中建立對世界和對自己的基本信任。因此,媽媽要給予孩子充分的歸屬感,讓孩子感到安全,並在安全的環境下健康成長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