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一線城市頒佈樓市新政,很多限購沒有必要

今天樓市發生的大事,莫過於廣州市商服類項目解禁了!

3月3日,廣州市政府在官網發佈《廣州市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規定,商服類項目不再限定銷售對象,二手商服也不再限定轉讓對象,並且取消了新項目的最小分割單元。


解禁!一線城市頒佈樓市新政,很多限購沒有必要

這意味著廣州商服限購全面鬆綁。


什麼是商服類項目?

商服類項目,也被稱為“商辦項目”,包括寫字樓、商鋪、公寓等。

一般大眾理解的限購主要指的是住宅,那麼商服類項目為什麼要限購呢?

最重要的是在住宅嚴格限購的情況下,不限購的商服類項目出現了很多“類住宅”的情況,說白了,就是批地的時候是寫字樓,最後建成了住宅的樣子,有獨立衛生間、每套房子有上下水,有的甚至還有煤氣。

那這對於限購本身,控制人口的實際需求完全是相悖的了。

尤其是北京。2017年3月,北京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不僅限購,而且禁止個人購買商辦物業的時候貸款,新建商辦物業還限制了最小面積(每套不得低於500平方米)。

廣州也繼而跟進,宣佈在2017年月3月30日後,成交土地的商服類物業的銷售對象應當是法人單位,而2017年3月30日前(含當日)成交土地上的商服類物業不再限定銷售對象,個人購買商服類物業取得不動產證滿2年後方可再次轉讓。

面積方面,廣州市規定,商服類最小分割單元不得低於300平米。

可見廣州在此次之前的政策,也是非常嚴厲的。


解禁!一線城市頒佈樓市新政,很多限購沒有必要


為什麼取消限購?

商辦(或商服)類限購,最主要的就是三個方面,一是限制最小分割單元;二是限定銷售對象;三是限制購買商辦申請貸款。

今天廣州市公佈的這份通知中,這兩大方面的限制均鬆綁了,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單元,取消了300平米的限制;商服項目也不再限定銷售對象。

一方面,是此次疫情的打擊,需要以多方面多維度提升商業活力。

此前商辦等項目的市場已經很冷,加之這次的疫情,餐飲、娛樂、教育等眾多線下商業遭受到了沉重打擊。商辦類的房租也銳減,企業資金壓力大,購買商辦、尤其是大面積商辦困難很大。

另一方面,則是商辦類供應過剩。

首先,商辦主要是供給企業使用,而企業會不斷的產生稅收,不像住宅,稅收是一次性的。這對於地方財政和GDP來說都是有利的

其次,跟住宅比,商辦物業遠遠不是剛需。一個人有10到15平方米的辦公室就足夠了,人均1平米的商業面積就過剩了,但人均住宅面積多多益善。


解禁!一線城市頒佈樓市新政,很多限購沒有必要


而這不是廣州第一次放寬商辦類限購了,2018年12月,廣州首次放鬆了商辦物業限制,當時出臺的政策是“330”新政前拿地項目可賣個人。但是,個人購買商服類物業取得不動產證滿2年後方可再次轉讓。

其實這幾個一線城市,除了北京還需要控制人口外,另幾個一線城市並沒有控制人口的需求,反而在通過各種各樣的開放政策吸引人才。

在疫情爆發之前,廣州已經以人才購房方式,放鬆了黃埔區、南沙區、花都區的購房限制。這次取消商辦物業銷售限制,是“更上層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