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做強高原特色農業 助力脫貧攻堅

彌勒:做強高原特色農業 助力脫貧攻堅

枝頭新鮮的水果 供圖

近年來,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農業結構調整、基礎支撐、機制保障等關鍵環節,著力培植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加速發展。其中水果產業發展迅速,成效顯著。

眼下正是柑橘上市的季節。今年,柑橘不論產量、品相還是味道都不錯。但由於疫情防控和交通管控,外銷受到一定影響。彌勒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以精準籌劃的政策舉措、穩紮穩打的實際行動,努力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鼓勵和發動當地水果銷售商發起“愛心助農”活動,召集志願者為響應疫情防控“不出門”“少出門”號召為市民提供上門送水果等服務。

近年來,彌勒市按照“一帶兩區一河谷”的農業發展思路,在彌陽、新哨、東風、竹園、朋普等鄉鎮重點發展葡萄、石榴,在東山、西一、西三、五山等鄉鎮重點發展蘋果、桃子、李子,在西二、巡檢、朋普、江邊等鄉鎮重點發展柑橘、芒果,以“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水果種植創新發展模式,加速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

曲折蜿蜒的山路兩旁,成排的柑橘樹沿著山勢整齊規劃,山頭上綠葉成蔭果滿枝,金燦燦的柑橘果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

2011年,紅河江泰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彌勒市相關農業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流轉了當地村民土地5600畝,發展柑橘產業。種植基地位於高海拔低緯度地理位置,地處河谷地帶向陽山坡,全年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周邊自然環境好,因此種出的柑橘口感好,糖度高,備受市場青睞。目前,經過選種、育苗,果園發展柑橘種植達3600畝,品種多樣。

公司總經理石海對記者說,“2019年我們的產量達到了3000噸,遠銷全國各地。隨著掛果樹多,產量還會逐年增加。下一步我們要充分利用環境優勢、位置優勢、果園優勢,打造生態休閒農業,把二、三產業結合起來,帶動本地農戶增收致富。”

彌勒市堅持以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為目標,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要求,充分發揮光熱資源豐富、氣候和物種優勢明顯等條件,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念好“山”字經,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著力打造具有彌勒優勢的高原特色農業,大力培育早熟柑桔、早香蜜桃、蘋果、蜜棗、葡萄、柚子等特色水果產業,實現了生態增效、產業增質、農民增收的多贏局面。

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水果種植面積29.53萬畝,產量24.40萬噸,產值75715萬元,比2018年增加2014萬元,同比增長2.73%,水果產業已發展成為該市農民增產增收主要渠道之一,也成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柱產業。

“下一步,彌勒市水果產業發展將進一步優化產業佈局,著力推進南盤江干熱河谷柑橘、芒果基地、中部壩區葡萄、石榴基地,東西兩山蘋果、李子基地建設,繼續推進‘一村一品’產業基地建設,圍繞產業基地,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等初加工產業,立足彌勒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大力發展水果精深加工,打造一批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著力提高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把水果產業打造成為彌勒市促農增收的亮點和骨幹支撐產業。”彌勒市農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普繼雄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