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曹禺的晚年,因腎衰竭,長達8年的時間都是在北京醫院度過的。那時,他的枕邊常放著 《托爾斯泰評傳》之類的書,他看起來很是認真。有時,他看著看著突然一撒手,大聲說:“我就是慚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慚愧。”“我要寫出一個大東西才死,不然我不幹。我越讀托爾斯泰越難受。你知道嗎?”遺憾的是他至死再也沒有寫出一個好東西。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不過,在曹禺年僅23歲時,這個年齡,對於一般人來說,也許正處在人生朦朧的階段,他卻拿出了一個傑出的、至今都長演不衰的作品《雷雨》。

三歲迷上看戲 幼年時便翻爛了《戲考》

1910年,在中秋節過後的第六天,一個嬰兒在萬家呱呱墜地了,老祖母樂得合不攏嘴,為他取名“家寶”,作萬家之寶、大吉大利之意;陰陽先生還給他取了一個小名“添甲”,作獨佔鰲頭、前程似錦之意。

不過,這個孩子後來被人們熟知,還是因另一個名字:曹禺。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在曹禺出生僅僅三天後,他的母親薛夫人就因產褥熱不幸去世。曹禺的父親怕別人帶不好孩子,特地把薛夫人的孿生妹妹接來照顧曹禺。曹禺後來還說:“我這個繼母待我很不錯,我從小就是她帶大的,我非常懷念她。”

曹禺的家境還是不錯的,他的父親曾任直隸衛隊的標統(按現在的軍職來說,相當於團長)。曹禺從小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同時,他對曹禺的教育也是下了本錢的,特地為曹禺請了家庭教師。在這樣的家塾教育中,曹禺陸續讀了《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詩經》《左傳》《史記》甚至還有《道德經》和難懂的《易經》。背誦這些書,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也並非全然徒勞無功,那些傳統文化思想就在背誦中慢慢滲進曹禺的心裡。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而真正讓曹禺對戲曲產生興趣的,還是因為他的繼母:“我母親(繼母)在我三歲的時候就抱我去看戲。”悠揚的胡琴、俊美的青衣、熱鬧的戲園子,看的小曹禺目瞪口呆。曹禺看完回來,還常常和小夥伴王傻子學著戲裡的動作和唱腔扮演起來。

那時,曹禺看過譚鑫培、餘叔巖、楊小樓的演出,他對河北梆子同樣記憶猶新,看過小香水、元元紅的河北梆子戲,“看李桂雲的演出,也是一種藝術享受。”

在這種藝術薰陶中,曹禺認識到:“戲原來是這樣一個美妙迷人的東西!”

家裡的《戲考》,裡面精選的摺子戲,曹禺反覆看,唱詞也拿來背,整段整段不僅都能背出來,還能唱出來。繼母聽他唱得有板有眼,誇不絕口。到後來,《戲考》都被他翻爛了。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有趣的是,如果以春柳社作為中國話劇的開端,在曹禺出生時,中國話劇才只有4年的歷史,可以說,曹禺差不多是同中國話劇史同齡的。當然,當時的話劇還叫“文明戲”。看“文明戲”也是曹禺的愛好之一,他還稱讚到:“那些有本事的文明戲演員們,的確是有一套使當時的觀眾神魂顛倒的本領。”

童年時期的看戲生活,在曹禺年幼的心靈中播下了戲劇的種子。

加入南開新劇團 中學時出演京劇《南天門》

曹禺真正接觸話劇,是進了中學之後的事情,“我是一九二二年進入南開中學的,是插班生,從初二年級讀起,六年制。”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曹禺進入南開中學時,南開新劇團已先後公演將近50個劇目,已經有了相當雄厚的基礎,並形成傳統,而這,也正好給了曹禺展示才華的機會。1925年,15歲的曹禺加入了南開新劇團。

當時的風氣,男女不能同臺,曹禺多半扮演女角色,他所演的頭一個女主角戲是易卜生的《國民公敵》。僅僅排演就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但卻慘遭禁演。不過,曹禺並不氣餒,1928年,新劇團又公演了易卜生的名劇《娜拉》,曹禺扮演娜拉,這次演出在教育屆引起了很大的注意,報紙紛紛刊載評論。

在曹禺看來,對他影響最大的劇作家,除了易卜生之外,還有莎士比亞、契科夫。曹禺稱:“我從易卜生的作品中學到了許多寫作的方法,而莎士比亞的變異複雜的人性,精妙的結構,絕美的詩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象力,是任何天才不能比擬的。”,關於契科夫,曹禺說到:“他教我懂得藝術上的平淡。”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曹禺對戲劇的愛好是執著的,只要與戲劇有關,他就表現出無限的興趣。他不但參演話劇,還參演京劇。

在一次校慶上,曹禺參加排練的兩出戏是《打漁殺家》和《南天門》(又稱《走雪山》)。曹禺分別扮演的角色是蕭恩和曹福。特別是曹福,當曹禺唱到“數九天凍得我虛氣喘,三魂渺渺歸九泉”,他緊緊把握住曹福在大雪紛飛中凍倒在雪地上的心情,唱得悲涼真切,十分動人。至今,看過他演出的同學還說:“家寶是個天才,他演什麼像什麼,他演京劇也照樣打動人。”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排演《少奶奶的扇子》受啟發 23歲在清華大學寫出《雷雨》

事實上,曹禺參加南開新劇團後,第一次參加排演的戲,是洪深根據英國劇作家王爾德的四幕喜劇《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改譯的《少奶奶的扇子》。洪深改譯的本子,為了更適合在中國演出,把所有人名都改成了中國式的,佈景也是中國式的。曹禺被它巧妙地構思和劇情吸引了:故事的時間沒有超過24小時,劇中風塵女子金女士二十年前離開丈夫,二十年後回到舊地,要求見女兒一面,女婿徐子明答應讓她們一見,但相見不能相認;女兒二十年後要重蹈母親的覆轍,金女士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力勸女兒……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這樣的情節啟發了曹禺,影響著《雷雨》情節的構思和場面安排,曹禺還將它進行了引申:魯媽三十年後見到的周樸園,也不是一般的資本家,正是當年拋棄過他的大少爺。周樸園也從他的利益出發,同樣提出了侍萍與周萍“相見不能相認”的要求。

而《雷雨》的寫作,曹禺在19歲時就動了這個心思。當時的曹禺“已經演了幾年話劇,同時改編戲,導演戲。接觸不少中國和外國的好戲,雖然開拓了我的眼界,豐富了一些舞臺實踐和作劇經驗,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無人煙的沙漠裡……我不知怎樣往前邁出艱難的步子。”

1930年暑假,曹禺決心離開南開大學,他的目標是清華大學的西洋文學系。雖然,在這裡的課堂上他也不無收穫,但曹禺似乎感到光靠聽課是遠遠不行的,清華大學的戲劇藏書,為曹禺打開了一個廣闊的戲劇天地。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而曹禺的寫作時光,也是在清華大學度過的。他寫了許多種人物的小傳,其數量遠不止《雷雨》中的八個人,“記不清修改了多少遍,這些殘篇斷簡堆滿了床下”。1932年,曹禺在清華大學三年級的時候,《雷雨》這部戲才成了一個比較成形的樣子。

第二年上半年,曹禺的《雷雨》終於創作完成,他“喘了一口長氣,彷彿四五年前朝思暮想的心事終於完了”。後來巴金將它發表在1934年的《文學季刊》上。

年少有為!他出生3天后母親去世,年僅23歲創作的作品火爆至今

《雷雨》的問世,猶如真實的雷雨震撼著劇壇,它不但意味著一個偉大的劇作家的誕生,也是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誌。

參考文獻:《曹禺傳》《曹禺自述》《曹禺的青少年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