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裡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是一場危機,更是一次大考。

50多天以來,在龍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龍里人民經歷了居家就是貢獻、堅守就是戰鬥、守住就是勝利的嚴峻考驗。

實踐證明,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大考中,疫情防控檢驗了龍里縣黨員領導幹部在關鍵時刻衝鋒陷陣的忠誠和擔當,檢驗了幹部群眾志願者在危機面前團結戰疫的魚水情和家國情。

疫情只是暫時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一年之計在於春。龍里縣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礎上,有序推進企業項目復產復工、脫貧攻堅相關工作,針對性提出了35條政策“乾貨”,全力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幫助人民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企業復產百分百

按下工業經濟“快進鍵”

換1次鞋、2次衣服,酒精消毒2次、通過8道門……短短10多米的距離,完成一整個規定動作需要15分鐘,但貴州卡布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職工王靈剛和他的同事們早已習慣。

“車間管理之所以如此嚴密,是因為我們生產的是口罩防護內墊。”王靈剛說。王靈剛所在企業位於貴州省龍里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自貴州正式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阻擊戰以來,貴州卡布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肩負著轉產急需物資和復工復產的“雙重”壓力。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龍里高新技術產業園卡布國際企業內,工人在車間忙碌。

在龍里縣委、縣政府的推動下,公司從大年初一就著手謀劃,經過十多天的緊張研發和多項設備改造,已生產出可延長口罩使用時間的口罩防護內墊,其質量檢測已獲省醫療器械檢測中心和省疾控中心批覆。

截至目前,卡布國際已累計生產口罩過濾內墊679萬片,所有產品均通過省物資(醫藥)保障組統籌調配,陸續發往全省各地,第一時間配發到群眾手中。

卡布國際很快發現,由於前期時間緊,口罩防護內墊存在使用不便捷等問題。為提升產品使用方便性,公司決定加大研發力度,對原有的拉拉褲生產線關鍵工藝、關鍵設備進行改進,經過緊張的設備調試,口罩防護內墊2代產品——一次性衛生口罩片應運而生。截至3月6日,卡布公司生產的一次性衛生口罩片累計達413萬片。

創新是一個產品的生命,是企業永遠向前的不竭動力。

2月初,卡布國際在開展口罩墊研發、技改的同時,通過省州縣駐點幹部積極協調貴州省外口罩生產設備製造商,與福建泉州一家口罩生產設備供應商簽訂了設備採購合同。2月29日凌晨3時,在龍里縣3名特警和1名刑偵民警的“守護”下,經過1500餘公里的路程,運輸口罩生產線設備的大掛貨車順利抵達卡布國際。

為保障龍里首條口罩生產線運行,龍里供電部門為卡布公司制定了“一戶一策”,全程跟蹤服務保障企業生產用電。經過緊張安裝調試,並取得生產許可,3月3日卡布第一批1.08萬隻一次性非醫用口罩產品下線,標誌著卡布口罩生產線正式投入運行。截止3月6日,累計生產口罩14.4萬隻。待生產線正常運行後,卡布國際可日產一次性非醫用口罩30萬隻。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龍里高新技術產業園卡布國際企業內工人在生產口罩。

據卡布控股集團總經理肖蜀黔介紹,為積極應對廣大中小學生返校,千方百計滿足人民群眾對兒童口罩的需求,公司目前已經正在開始著手研發兒童口罩,正在進行工藝裝備磨具製作,預計月底可生產兒童口罩。

在龍里,像卡布國際這樣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自身優勢,緊急跨界轉產防疫物資,共同抗擊疫情,在大災大難面前,展現了一個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黔南州政協副主席、龍里縣委書記劉華龍表示,面對席捲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龍里縣多措並舉,嚴防死守,在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有條不紊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和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如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龍里企業,還有轉產捲筒式口罩防護內墊(大眾口罩巾)的貴州倍特紙業有限公司、負責重點物資保供的貴州龍緣盛豆業有限公司、積極向省內外支援刺梨飲品的貴州恆力源集團和貴州黔之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2月24日,全縣14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率達100%。


高效服務解難題

優化企業發展“大環境”

日前,貴州省2019年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報告新鮮出爐,龍里縣以82.40分排在全省88個縣(市、區)中第4位,在黔南州12縣(市)中排名第1位。

喜訊如春天的號角吹響了龍里大地,給龍里人民增強了戰勝疫情的信心,也激發了全縣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把機遇抓回來的昂揚鬥志。

為響應省州“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號召,龍里縣迅速召開經濟運行專題會議,成立縣建設工程項目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包保制度,落實一個項目由一位縣級領導、一個責任單位、一名駐企聯絡員進行復工包保,並強化責任抓落實,有效解決在疫情期間項目復工需要的消毒防控物資、車輛出入、工人招聘、政務服務、醫療檢測,食宿等難題。

在龍里高新技術產業園卡布國際二期項目建設點,工人們正忙著開展邊坡防護、管網掩埋、鋼結構生產……

“我們項目於2月10日就組織本地工人提前復工,現已有30多名工人復工。”貴州卡布國際二期項目經理張勝軍說,為保障工人安全,公司建立了一人一檔管理制度,每天對工人的體溫、消毒、口罩佩戴等情況進行登記在冊,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嚴格保證項目既定的工期安排。

疫情期間,全縣黨員、幹部和群眾眾志成城,持續奮戰,全力做好項目服務,有序推進重大項目開復工,為完成全年投資目標任務奠定基礎。

“企業特派員”制度是龍里縣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最後一公里”的創新舉措。

“感謝企業特派員貼心服務,龍里縣營商環境真好!” 3月5日下午,貴州精英毛坦教育公司負責人吳基鋒親自將感謝信和錦旗送達縣政務中心值班企業特派員羅天剛手上。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毛坦教育公司負責人吳基鋒給企業特派員及市監窗口送來感謝信和錦旗。

據瞭解,該公司原計劃2019年12月31日前完成設立登記註冊,但由於公司籌辦確定較晚,在12月29日才將註冊登記信息在網上提交,按照正常程序在縣級市監窗口提交後還需要報送至州級市監部門審批,很可能難以按期辦結。

企業特派員羅天剛瞭解到企業困難後,積極予以幫助協調,同時在州市監局及縣政務中心市監局的共同努力下,趕在12月31日24點時間截止前順利辦結。

為支持重大項目復工復產,切實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的政務服務保障,龍里縣政務大廳分批次恢復窗口線下服務,優先恢復稅務局、市監局、公安局、人社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等窗口,並抓好網上平臺辦理,確保企業線上線下辦理各種事項。

“創造條件推動項目復工,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和保障,確保‘網上’進得去,‘網下’走得通。”縣政務中心主任上官田野介紹說。

“減免2個月應納稅款、返還失業保險費、優化項目審批服務……降低經營成本13條、緩解資金壓力9條、提升優化服務13條。”近日,為幫助在抗擊疫情中的企業渡過難關,龍里縣針對性提出了35條政策“乾貨”,從金融、稅務、社保、就業等領域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近日,卡布國際在轉產口罩生產線過程中,面臨資金壓力。中國工商銀行龍里支行了解情況後,積極與公司聯繫,僅用三天就完成各項信貸審批手續,為卡布國際授信2000萬元專項貸款。

“當前轉產防疫物資的企業面臨較大的資金鍊壓力,我們專門出臺專項貸款方案,建立綠色通道,主動幫助轉產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中國工商銀行龍里支行行長楊才文表示,將繼續加強復工復產企業的信貸服務,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在龍溪先導區各項目建設點,朵花特大橋施工現場,工人正在4號墩柱、5號墩柱、6號墩柱開展柱體施工,建設進度絲毫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朵花特大橋施工工地全貌。

“我們現在每天工人上崗都接近200人,比年前還要多,工期進入關鍵期,用工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朵花特大橋項目綜合事務部副部長張志偉說。

2月8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礎上,有序推進企業項目復產復工相關工作,一時間,龍里縣吹響了重大項目開工復工的集結號,貴州聚百匯建材商貿市場、龍里縣際華三五三七製鞋有限責任公司搬遷項目、龍溪先導區朵花溫泉酒店、龍溪科技創新中心等一大批項目迅速復工。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朵花溫泉酒店項目施工點工人在進行架體搭設

截止目前,龍里縣2020年實施的省州56個重點建設項目全部復工,復工率達100%。


產業革命促春耕

吹響決戰決勝“衝鋒號”

500畝以上壩區無公害蔬菜種植、數百畝春茶開採、兩萬畝低效林改造刺梨種植……在龍里的田間地頭,到處呈現出繁忙的景象。

日前,在龍里縣灣灘河鎮果裡村,300餘畝茶葉迎來春茶第一次開採。當地苗族群眾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到茶場採收茶青供應茶葉加工企業。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龍里縣灣灘河鎮果裡村茶場,苗族群眾在採茶。

“2016年剛剛起步的時候,很多群眾寧願種包穀,也不願種茶葉,在鎮幹部的多次動員下,才有80多戶參與。經過幾年的發展,今年已經有480戶,其中貧困戶有200多戶,群眾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 默谷秀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香說,種植茶葉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公司也更有信心了。

一葉春茶,喚醒了傳統耕作的幾代人,也讓擺省人民看到了“產業革命”的新希望。目前,全鎮已有5000餘畝,主要是葉錦白茶、龍井茶和本地雲霧茶。

去年開始品嚐到茶葉甜頭的果裡村谷孟寨的潘洪春戶,今年又種植了200多畝龍井茶,看到集中連片的茶地,潘洪春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走進灣灘河鎮果裡村,過去全部種植烤煙和苞谷的土地,已經被起壟得整整齊齊,蓋上了地膜,種上茶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在龍里縣灣灘河鎮果裡村茶場,群眾展示剛剛採收的春茶。

同樣,在冠山街道平西村貴州頤光山林生態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油茶種植基地裡,春耕生產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年前剛剛領取200多萬元工資的村民們正在給油茶樹苗施肥、整地、挖坑,幹勁十足。

“我們必須搶抓時間,把耽擱的工期補上來,才能確保今年的效益不受損失。”基地負責人吳光榮介紹,今年準備種植1500畝油茶,並在油茶基地裡套種200畝天麻、100畝土豆和1000畝頭花蓼。公司2月10日就開工了。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多措並舉鞏固成果,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儘快復工,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種養業發展。

3月10日,記者走到龍山鎮貴州國豐水苔開發有限公司大門,“讓龍里水苔走出國門”大字十分搶眼,也很帶勁。

作為龍里縣水苔產業最大的收購商,該公司這幾天正在加快水苔的打包,供應日本客戶的需求。公司總經理陳國芳說:“日本客戶訂的6噸水苔,我們正在加緊壓縮包裝。過年到今天已經收到200噸的訂單了,受到疫情和氣候影響,群眾採收水苔的進度和數量跟不上。”

為了加快包裝進度,陳國芳還動員的中排村大石板寨的種植大戶嶽向龍分擔一部分。嶽向龍趕緊招回兩名老員工回到崗位上,以每天以100包的最快進度生產。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貴州國豐水苔開發有限公司人工在打包水苔

嶽向龍說:“現在水苔的市場前景好,群眾種植的積極性也很高。最近是種植水苔的黃金期,群眾都忙種自家的水苔,找不到工人啊!”

在嶽向龍的家門前,大石板寨房前屋後都種上水苔,放眼望去,曾經層層疊疊的草原梯田在產業革命的推動下,已經種上水苔,也就是當地人俗稱的“海花草”。

“我們這裡地勢高,水源少,土層薄,水稻產量不高,只適合種海花草。”村民陸品仁說,兩年前種了5畝海花草,看到收益後,今年把剩下的7畝田全部種海花草。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大石板寨群眾在種植水苔

據龍山鎮鎮長劉乃雲介紹,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通過公司(收購)+合作社(組織)+農戶(種植)的模式,水苔已成草原片區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目前全鎮共種植海花草13000多畝,直接或間接帶動2000多戶農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也是產業革命決戰之年。龍里縣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做文章,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廣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推進“村社合一”,發展農村經濟。


經歷疫情“大考”後的貴州龍里  又燃起了發展的新希望

工人在三元社區蔬菜種植基地裡施肥。

在疫情防控期間,龍里縣通過給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運輸車輛開具臨時通行證,為種植戶提供充足的消毒物資和防護物資,保證春耕生產和復工復產有序正常開展。截至目前,全縣共儲備糧種3.67萬公斤、化肥儲備500多噸,農地膜儲備100多噸。

今年,龍里縣通過低效林改造,發展刺梨種植2萬畝;做好6500畝油茶種植的後期管護;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種植11000畝,已種植完成6500畝。

如今,龍里縣農村產業革命全面鋪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衝鋒號響徹了田間地頭。

(潘希來 龍毅 楊娜 袁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