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菜,發跡於民間,專業廚師不一定能做出來

說起江湖,腦海中總能浮現大漠孤煙的場景,那種特屬於俠客的寂寥才是江湖的精髓。但說到江湖菜,卻沒那麼多人知道了。受武俠小說的影響,不少人以為江湖菜就是幾個饅頭、幾碟醬牛肉外加好酒,熟不知江湖菜代表的是粗獷卻不粗糙的平民飲食,用料可以平凡,但味道絕不能含糊。

走過大街小巷,自稱江湖菜的飯館越來越多,事實上,江湖菜是一個近幾十年才流行起來的概念,得益於中國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隨著中國城鎮化腳步的加快,不少農村青年紛紛遷徙至城市裡,帶來了樸素的做法以及濃郁的風味,由此形成了特點鮮明的江湖菜餚。

江湖菜,發跡於民間,專業廚師不一定能做出來

江湖菜僅指川渝菜?

嚴格說起來,江湖菜並不包含具體某個菜系,它是相對於廟堂上的"官府菜"而言的。以往對中國菜系的劃分,往往用"四大菜系"、"八大菜系"這樣的詞彙來簡單定義,這是以地域、口味來劃分。但江湖菜更多的是按照食用者的階層來定義的,相比官菜,它具有更強的風格特點,更能代表大眾的口味。

儘管近幾年,重慶江湖菜風靡各地,但江湖菜並非單指川渝地區的菜餚,比如廣東地區,有一道"紫蘇炒田螺",食材廉價,風味卻極重,田螺裡還含有泥沙,一頓快火猛炒之後,起鍋上菜,立刻引來大家齊齊動手嗦螺。

江湖菜,發跡於民間,專業廚師不一定能做出來

江湖菜發跡於各地的大排檔、小飯館,它並不拘泥於一格,更能迎合當地人的口味,因此能迅速風靡市井,但近幾年說起江湖菜,群眾心裡總是聯想到川渝菜,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得益於川渝菜的全國大流行。如今,各地川渝菜館越來越多,重麻、重辣的川渝菜本來就更接地氣,與粵菜、魯菜相比,川渝菜的價格相對低廉,也就更平易近人,更暗合江湖菜平民化的氣質。再加上,川渝菜中的典型代表,比如水煮牛肉等,都發源於勤勤懇懇的勞動人民,而近段時間,自居江湖菜的川渝菜館也越來越多,久而久之,人們便逐漸將川渝菜等同於江湖菜了。

江湖菜,發跡於民間,專業廚師不一定能做出來

江湖菜的特點

前面說到江湖菜並不指代某個菜系,但是主打江湖菜的川渝菜館越來越多,因此人們形成了一個誤區,川渝菜等就同於江湖菜。事實上,這也是錯誤的認知。川渝菜雖接地氣,卻也有能高居廟堂的官菜,也有精工細作的菜餚,比如甜燒白、糖醋排骨等菜餚,並不能完全將江湖菜等同於川渝菜。

江湖菜所用食材更為極端一點,它不喜鮑魚、龍蝦等名貴食材,多選用雞肉、豬肉甚至肥腸、豬血、腰花等更平民的食材。並且做法多變,不講究套路,更擅於推陳出新,口味上也更濃郁,更迎合平民階層不斷變化的口味和喜新厭舊的心態。江湖菜不僅用料豪放、調味豪放,更是裝盤豪放、食用豪放。

江湖菜,發跡於民間,專業廚師不一定能做出來

以重慶江湖菜為例,重慶江湖菜講究就地取材,尤其是自家常備的泡姜、泡椒、泡菜、辣椒、花椒等調味料,並且以重料重味的方式烹調,食材入味,風味原生態。並且食材以現點現殺為宜,而食用上,往往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大快朵頤、大呼過癮;風味上,富有層次感,絕不追求單一的重油重辣,而是追求酸、甜、鹹、辣、麻等綜合味道的呈現,有滋有味,更需要層次分明,尤其以麻辣擅長、酸辣突出、家常濃郁而著稱。重慶的"江湖菜"源於重慶的碼頭文化,碼頭工人們乾的是苦力活,流出大量汗,因此分外追求重口味。比如泡椒兔這樣一道菜,除了主菜兔丁外,更是重用更多又紅又亮的泡椒,麻辣鮮香但又不失風味。

江湖菜,發跡於民間,專業廚師不一定能做出來

江湖菜區別於傳統菜式,自成體系,並有著賴以生長和發揚的地理範圍、社會環境、以及良好的飲食氛圍。其最先發跡於市井之中的大排檔,有特色又不失風味,擅於從經典菜式中找到突破口,融合更適合普羅大眾的口味,由於其口味更迭快,更迎合了消費者獵奇的心理,價格又相對低廉,深受大眾喜愛。儘管江湖菜看起來粗糙,並難登大雅之堂,就餐環境也頗為簡陋,但在愛吃江湖菜的各位饕客眼中,江湖菜相比傳統菜餚,更具有生命力,那些就餐時的熙熙攘攘,更能讓自身食指大動,喝酒、划拳更像是吃江湖菜的一味配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