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國內油價為何“沒動靜”?

國際油價已經開啟了“暴跌”的模式,3月9日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幅度一度超過30%,日內最低價達到31.02美元/桶。而國際油價大跌的原因,和俄羅斯不願意減產與OPEC談判“失敗”是有關的。沙特宣佈增產降價,石油“價格戰”也因此打響。

國際油價大跌,國內油價為何“沒動靜”?

要知道國際油價一下子從140美元跌至40美元,但是國內油價卻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動,對此不少網友好奇,難道是因為“桶貴”了?為什麼即便國際油價一直下跌,國內成品油也不會有太大動靜呢?國際油價大跌30%的背後,中國會不會因此掀起“囤油”熱潮 呢?

按照目前國際油價的走勢,“囤油”熱潮還是有望迎來的。從國際方面來看,油價的下跌對於嚴重依賴原油收入的沙特來說,受到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不過業內人士表示,沙特在宣佈“增產”以及“降價”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國際油價會出現大跌的結果了,“價格戰”對於國際油價以及沙特自身財政的影響都是不容小覷的。

原油並非成品油

再看國內成品油價格,其實我們所說的原油價格,並不是成品油價格,只是國際原油期貨的價格。這一價格會影響到未來的油價,但是現在的油價並不會受影響。

國際油價大跌,國內油價為何“沒動靜”?

國內油價無法實時反映

這一點很多人應該是清楚的,國內油價並不是根據國際油價實時進行調整的。按照國內油價調整機制,每十個工作日會調整一次,但是國際油價是“一天一個樣”。簡單點來說,可能今天國際油價大跌了,過幾天又漲回去了。國內油價不管怎樣都是需要等十個工作日,給出成品油的綜合漲跌幅度。

國際油價大跌,國內油價為何“沒動靜”?

這也就造成了國際油價可能在大跌,但是國內油價還沒有達到調整窗口期,因此無法實時反映國內油價。

消費稅等稅費成本

在汽油成本中,稅費佔據近4成,一旦稅費提高的話,即便國際油價大跌,也會抵消一部分。進口成品油進入國內,需要經過消費稅、增值稅以及其他稅費等,一系列的稅費加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容小覷的成本。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國內對於調控設置是有著上限和下限的,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設定界限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油價上漲過高,影響到群眾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油價過度下跌,導致石化企業虧損。

匯率問題影響價格

國際油價大跌,國內油價為何“沒動靜”?

貨幣匯率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知道國際油價採用的是美元算法,國內貨幣是以人民幣計算的。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也成為了國際燃油和國內燃油的價格差。因此國際燃油價格下跌,國內燃油價格會稍微慢一步,這樣可以讓國內油價更加的穩定,不至於因為國際油價大起大落受到太大影響,從而保證國內市場油價的穩定。

因此並不是“桶貴”,而是這4點因素導致國內油價無法下降太大幅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