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我是一棵韭菜

我是一棵韭菜。

跟很多同伴一樣,經歷了這個窩心的假期,懷著複雜的心情,等待明日開市。

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政策面“強心針”已經打上,多少穩了些心神。

“不管風多大、浪多急,漁民還是要捕魚。”

我不禁想起“股神”巴菲特。

此情此景,老巴要是能買A股,他會怎麼操作?

夜读:我是一棵韭菜

“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那是2003年,巴菲特73歲。

那年4月,我國暴發“非典”並進行大規模防治。4月18日-4月25日,僅8天,上證綜指從1603.08點到1487.15點,下降7.84%。股市一度低迷。

就是在這個疫情肆虐且股市低迷的時期,巴菲特來了。

他以約1.6至1.7港元每股的價格,買入中石油H股23.4億股。

夜读:我是一棵韭菜

這在當時是一條頗為驚人的新聞,之所以這樣說,有兩個原因。

其一,巴菲特1993年投資吉尼斯公司之後,還沒有在美國之外的股票市場上進行過大額投資。他向來極其小心。

其二,巴菲特在採訪中說過,他對中國並不瞭解。這又跟他的“極為小心”自相矛盾。況且,這是多年來巴菲特首次公開承認的一筆國外投資。

香港證券交易所披露伯克希爾–哈撒韋購買了中石油的股票,新聞輿論一片譁然。

夜读:我是一棵韭菜

7月份,“非典”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經濟也隨著疫情解除,改變下跌態勢,一路增長反彈。

2001年-2005年中國實際GDP分別增長8.3%、9.1%、10%、10.1%和11.4%,逐年加快。

2003年-2007年,港股也構成了極好的投資機會。

中石油,巴菲特一直捂股不動,長期持有,直至2007年。

股神果然就是股神。

4年來,巴菲特在中石油的賬面盈利就超過7倍,這還不包括每年的分紅派息。

2007年7月12日,他開始分批減持中石油,直到10月19日,他清倉中石油。

這一票讓他賺了8倍多,約合270億港幣。

13年前,270億港元是個什麼概念?

對不起,我也沒概念。

即便賺到盆滿缽滿,接受採訪時,他還說,“售股的時間可能早了點。”

危機之時,逆勢而為

巴菲特不是第一次這麼做。

2001年,震驚世界的“911”事件發生在美國。

當天美國關閉了股市,恐懼瀰漫著整個華爾街,所有投資者都知道,只要一開盤,股市就會瘋狂下跌。

而巴菲特卻通過電視發聲表示不會拋售股票,如果股市下跌,那就是他買入的時間點。

巴菲特接受採訪時說:“你在‘9.11’之前怎麼看待股市的,現在應該仍然這樣看。” 當年,雖然短期內巴菲特持有的股票也損失了,但事後,眾所周知,他的逆勢操作,為他帶來豐厚回報。

這是股神之所以被封神的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卞永祖說,這個例子對當前我國很多投資者來說,非常具有可以借鑑的地方。

“市場的情緒會隨著事件而變化,短期市場是報價器,長期市場是稱重機。”香港中國宏觀研究院副院長尹偉說,“在殘酷市場生存,不管市場怎樣波動,都要習水性、懂博弈,有拿手的‘菜’。接下來,是攻守平衡的組合,攻的是成長股,守的是黃金,還有個前提:大幅盈利的不管,倉位不管,整體倉位控制好。這個策略與頭寸,要經受市場的考驗與檢驗了。”

倚天投資說,當前一些投資者可能會將對疫情的恐懼轉移到投資上來,如果形成羊群效應的話,無疑會對股市造成很大的壓力。這跟目前這場疫情前段時間的情況有點類似,前期大家因為對疫情不瞭解,蜂擁去搶購口罩、消毒液等物品,甚至包括蔬菜等食品,一下子導致這些物品供應非常緊張;隨著大家對疫情的瞭解,恐慌情緒開始消退,市場供應又開始趨於正常,物價也自然就很快趨於穩定。股市自然也一樣。

看來,在投資界,危與機從來都是並生一處的好“兄弟”。

今年巴菲特90歲了。

而我還是一棵新鮮的韭菜。(文 赫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