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口達數百萬,考研擴招18.9萬人將分流到這七大專業

疫情之下,焉有完卵。

全球經濟下行、大中小企業全部遭受重創、創業之路也是舉步維艱……

加之今年高達874萬的應屆畢業生,就業難成為了最現實的問題。

人才缺口達數百萬,考研擴招18.9萬人將分流到這七大專業

為應對現狀,教育部明確今年將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規模,

預計同比增加18.9萬、32.2萬人。

擴招將向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的領域傾斜。

其中,碩士研究生擴招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軟件、新材料、先進製造、人工智能等七大領域傾斜,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

臨床醫學

人才缺口達數百萬,考研擴招18.9萬人將分流到這七大專業

臨床醫學是醫學科學中研究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的各專業學科的總稱。

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發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治療和預防以消除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康、保護勞動力。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重點在診斷與治療疾病。

代表院校: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人才缺口達數百萬,考研擴招18.9萬人將分流到這七大專業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是從群體的角度探索與人類疾病和健康相關的問題,能保護公眾健康、解決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的實際問題、促進人群健康的公共衛生。

該學科的任務是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的預防、監控和醫治;對食品、藥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

代表院校:北京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集成電路

人才缺口達數百萬,考研擴招18.9萬人將分流到這七大專業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處於飛速上升期,不僅缺乏技術型人才,而且對領軍人才的渴求更高,人才需求矛盾非常突出。

它以培養既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的集成電路開發、電子系統集成和工程管理能力的複合型和應用型高級集成電路和電子系統集成人才為目標。

學生畢業後可在高新技術企業、國防軍工企業、研究院所、大專院校等單位從事有關工程技術的研究、設計、技術開發、教學、管理以及設備維護等工作。

代表院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

軟件

人才缺口達數百萬,考研擴招18.9萬人將分流到這七大專業

2019年以來,5G逐漸開始商用,而5G技術,將會更大程度的改變我們的生活。

軟件專業作為這個行業最為核心的存在,各大企業對於軟件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一直是有增無減。

就業一般面向是企事業一線直接參與計算機應用、軟件開發工程師、軟件測試工程師、數據庫管理員、技術支持和維護工程師、軟件銷售與推廣人員等崗位

代表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

新材料

人才缺口達數百萬,考研擴招18.9萬人將分流到這七大專業

世界材料產業的產值以每年約30%的速度增長,化工新材料、微電子、光電子、新能源成了研究最活躍、發展最快、最為投資者所看好的新材料領域。

近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2010-2016年均複合增速為26.39%;工信部預計到2025年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0萬億元,並保持年均增長20%。

代表院校: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先進製造

人才缺口達數百萬,考研擴招18.9萬人將分流到這七大專業

先進製造業是相對於傳統制造業而言,指製造業不斷吸收電子信息、計算機、機械、材料以及現代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高新技術成果,並將這些先進製造技術綜合應用於製造業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在線檢測、營銷服務和管理的全過程。

當前,我國先進製造業大致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傳統制造業吸納、融入先進製造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例如,數控機床、海洋工程裝備、航天裝備、航空裝備等;另一部分是新興技術成果產業化後形成的新產業,並帶有基礎性和引領性的產業,例如,增量製造,生物製造,微納製造等。

代表院校: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人工智能

人才缺口達數百萬,考研擴招18.9萬人將分流到這七大專業

2018年4月,教育部研究設立人工智能專業,進一步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

2019年3月,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首批「人工智能」新專業建設資格。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佈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人工智能”專業成為熱門,人才缺口超過500萬。

代表院校: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