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轉基因技術和產業化


我國的轉基因技術和產業化


我國也在不斷的對轉基因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進。我國在對轉基因技術產業化運作上也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國已有6種轉基因作物被批准商品化生產,可以進行產業化種植。其中包括我國自行研製的耐儲存番茄(1997)、抗蟲棉(1997)、觀賞植物矮牽牛(199巧、抗病毒甜椒(1998)、抗病毒番茄(1998),和美國孟山都公司研製的抗蟲棉(1997)。而我國在轉基因種植上極力推廣的作物是抗蟲棉的種植,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轉基因作物就是抗蟲棉。抗蟲棉的種植面積,從我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來正在逐年擴大,到2000年底,國產抗蟲棉的面積達已37萬公頃,總計收益大約7.7億元。在我國孟山都公司所培育的抗蟲棉種植面積也非常之大。從轉基因技術研究這一層面來看,我國的轉基因技術的研究進展和開發程度在發展中國家當中是居於領先地位的,並且和世界是研究轉基因技術的一些發達國家的研究進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從轉基因產權保護這一層面分析,我國所擁有自主產權的基因非常之少,和世界上其他注重轉基因技術保護的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缺少發展後勁;產業化滯盾,活力不足。


我國的轉基因技術和產業化


而在我國,從2008年起到2020年,我國預計投入200億人民幣支持轉基因技術研發和新品種技術專項資金支持。我國在轉基因作物中所投入的研發資金主要集中在轉基因棉花、水稻、玉米、大豆這四類。目前,我國對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已開始投入運作,我國所研究開發的轉基因物種涉及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總共達200多個,可由於轉基因作物的爭論一直不斷,並且一部分民眾和社會團體對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持一個懷疑的態度,認為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存在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因此我國在轉基因作物的研製、開發和種植過程中,確保糧食安全,保障民眾能夠自給自足的前提下,不大面積的推廣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和產業化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