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老行驢在上篇——跟著秦人腳步行走關中平原1

——據險築塞名定關中繪天府秦川,中描述了渭河平原,在西周和秦國時期的變化。在西周和秦國相繼經營下,雄關要塞拱衛據守的渭河平原成了關中之地;重視農耕,修建鄭國渠讓關中大地成了天府之國;關中百姓辛勤勞作,把這塊山高水長之善地描畫成了八百里秦川。

引子


贏秦一族,在關中的岐山以西至甘肅天水這塊秦地,發育成長;赳赳老秦是一步步踏進關中腹地,讓山高水長的關中大地,成了大秦帝國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中華文明和文化的軸心地帶的。

秦國開國(公元前905年被封為諸侯國),傳38代,684年後的公元前221年,嬴政帥秦人滅六國,一統中華,建立中華第一帝國——大秦王朝。公元前206年即被推翻,只有短短的15年。這歷史的一瞬,讓世界驚詫,錯愕,為什麼只有短短15年?

這載入人類史冊的15年是怎樣橫空出世的?事實上自公元前908年贏非子為西周牧馬,公元前905年,重續贏姓,被封為西周附庸國,住居秦地,贏姓一脈變成贏秦一族,赳赳老秦前仆後繼,砥礪前行了近700年。


700年,秦人先祖篳路藍縷,苦心經營,百折不撓。從一個連諸侯都不是的西周附庸國,在激盪著血與火,交織著新與舊的歷史大發展時期;在起起伏伏的歷史波瀾中,跨越700百年的歷史光陰;一步一個腳印,崛起路上,一代代接力角逐。可謂江山如畫,豪傑輩出。


五千年中華歷史長河中700年的群雄爭霸,15年精彩絕倫的一瞬,大秦帝國為而後的中華帝國奠定堅實的:政治制度,文化體系,經濟體制,軍事法律,度量交通等立國基礎。拉開了中華帝國15年的序幕,開啟了中華帝國2000年的生生不息恆運久昌。

贏姓追根溯源


這是很難說清楚的命題,很多記載都是傳說,甚至是神話。老行驢嘗試簡明清晰的描述出一條主線,作為本文立論的依據。


1,上古八大姓


一說:姬、姜、姒、嬴、妘、媯、姚,姞

二說:姬、姜、姒、嬴、妘、媯、姚、妊


起源中國母系社會八大貴族之姓,贏姓是其中之一


2,上古八大姓一般和居住地有關,中華姓氏由此衍生


黃帝居於姬水,以姬為姓

炎帝生於姜水,以姜為姓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3,贏姓起源於少皋


中華三皇五帝,少皋是五帝之一,是中華共祖。


五帝之說有多種版本,裡面包含少皋的就有三個版本。


少皋是因居住地得贏姓,還是因水得贏姓,還是受封為贏姓。老行驢實在考證不清。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簡明確定的結論:贏姓起源於少皋一脈。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自少昊有了贏姓,後世又分出多支多脈,衍生出眾多旁姓。


少皋和帝嚳同為五帝,


帝嚳是棄(后稷)的父親

后稷是周人的始祖。


少皋是伯益的先祖,伯益約十代孫有個贏非子

非子是秦人的始祖


4,伯益後裔成贏秦之始祖

伯益有兩個兒子

長子:大廉

次子:若木


伯益——大廉——中衍——中潏——蜚廉——惡來。。。。。贏非子


中衍時期贏姓一族就有人在西戎之地,與戎人一起生活。中潏在西戎,保西垂,是有記載的。


蜚廉和惡來這對父子,都是忠心於殷商的大臣,武王伐紂時被處死。就是因為這支贏姓一族衷心於殷商,大部分族人都被周武王趕到周國西北邊界,商代時贏姓祖先戍邊的甘肅天水附近開始了遊牧生活了。


後來考古文物證明,秦人早期就在西漢水流經的大堡子山一帶活動。到了惡來的第五世孫贏非子時,迎來轉機。贏非子讓贏姓有了封地居邑,所以贏非子被尊為贏秦始祖。


贏姓+秦地封邑,才有了真正的贏姓——秦人。


少皋——贏姓之源

非子——秦贏之祖


秦贏一族——既有五帝之根,亦有始祖之本。


非子牧馬立功,秦人開疆立世


在甘肅天水有兩首來歷不明的詩歌流行當地:


大隴西來萬嶺橫,

秦亭何處覓荒荊。

非子考牧方分土,

隴右山川盡姓嬴。


非子牧馬何處尋,

牛頭河畔訪秦亭。

秋風勁草鳴戰馬,

秦人由此始使名。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西周第八代王:周孝王姬闢方(在位公元前910年——公元前896年)


公元前908年,孝王升殿,問群臣:“朕承先王餘緒,國家帑藏,不知充盈否?”就是問國家兵器庫是否充足。


主管大臣說:御庫器械衣甲帑藏都充盈,因先王數年征戰,馬廄將空乏,應儘快選養馬者,專門飼養增加軍馬的儲備。


王曰:“馬政,國家大事,誰能任其調養?”

夢騶奏曰:“臣聞犬丘縣有民。姓嬴,名非子者,善能養馬,陛下不必宣他入朝,只給它馬三千匹,令養於渭之下數年,馬若蕃息,然後宣入朝廷,以備應用。”


周派欽差到犬丘縣, 犬丘縣守臣接得聖旨,傳嬴非子到公廳下,謂之曰:“朝廷有旨,差汝掌馬廄,給與牝(pìn )馬(母馬)三千,調養於渭界上,候待蕃息,然後宣汝入朝。”


非子得旨,帶著三千牝馬,直奔渭水的牛頭河畔。積草屯糧,朝夕調護又從本地和西戎之地買來1000多匹牡(mǔ )馬(公馬),進行繁殖。


渭水牛頭河上游是渭西戎地盤,西戎出產良馬,體型健碩。非子往來邊界,見西戎牧馬小卒,每日驅馬在渭河中飲浴,非子心生一計。


次日把一千餘匹牡馬趕下渭河中,牝馬一千餘匹拴在牧場渭河上岸口。準備騙取西戎良馬。西戎人果然驅良馬二千餘匹,飲浴於渭水的上游。


本場牡馬浴於下流,見岸上牝馬不下河中,牡馬嘶鳴不已,上流西戎之馬,聞下流馬聲亂鳴,盡奔下流同浴,見上岸牝馬嘶鳴,河中眾馬一齊奔上牧場岸來。


戎卒不能渡河越過國界,非子兵卒不分西戎馬還是西周之馬,盡數驅入渭城。這樣西戎馬和周馬雜交後繁育出了新的馬種,體型健碩勻稱,既有爆發力又有耐力。秦馬伴隨這秦人誕生而誕生了。我們現在西安兵馬俑就能看到秦馬的原型。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三年後(公元前905年)非子驅萬匹良馬入京,見孝王。孝王大喜。非子立了大功。孝王封非子為周的附庸。 準其在“秦” 建立城邑作為封地, 並恢復嬴姓, 嬴族人可以“秦” 為族姓。 秦人、 秦族及秦國等稱謂自此始源。


周代的分封制有等級: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施行爵位制——公,候,伯,子,男


非子的贏秦一族的附屬小國,封地不超過50裡,只是脫離了普通平民階層,接近了士,卿,大夫階層。沒有爵位,沒有外交權,可以養兵。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公元前905年就是秦贏,秦人,秦國的元年


贏非子繁育戰馬成功,是一件很大的事。繁育戰馬是冷兵器時代國家重要軍事戰略產業,戰馬是國家軍事重器。非子繁育成功的秦馬是秦國崛起的重要的軍事基礎。


自此秦贏一族在西陲彈丸之地,在西戎和西周的夾縫中,艱苦前行。一邊繼續給周天子牧馬,一邊充當西周抵禦犬戎重要屏障,厲兵秣馬,開疆擴土。走上了700年的崛起之路。


秦人抗戎屢建功勳,襄公護周諸侯開國


公元前824年,秦國的第四位國君秦仲,被周宣王封為大夫,令其率軍進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與西戎交戰中,戰敗陣亡。秦仲死後,由其長子秦莊公即位。


秦莊公元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召見秦莊公兄弟五人,派給他們七千士兵,讓他們率領前往討伐西戎,秦莊公一戰擊敗西戎。周宣王封秦莊公為西陲大夫。


秦國從附庸升到西陲大夫,地位提升了一步

公元前778年秦襄公繼位,成為秦國第六代國君。


戎狄之勢仍非常強大,時時威脅秦國的基業之本。秦國僅為西陲大夫之職,只有賣命效力,秦人還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稍有不慎將會導致滅種之禍。


秦襄公審時度勢,於秦襄公元年(公元前777年),將其妹穆嬴嫁與西戎豐王為妻 , 秦襄公二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將都城遷到汧(qian一聲)邑 (今陝西省隴縣東南)。


1,秦國和西戎暫時交好,救回被西戎俘虜哥哥世父,換來暫時的和平,。

2,秦人第一次踏進了關中大地,距周王室更近了,加強了和西周的聯繫。

3,秦人佔據汧邑膏沃之地,大力發展生產,加強武備,日漸強大。

秦國忍辱負重,一步步崛起壯大之時,正是西周逐步衰落時期。西周後三代君王厲王自利殘暴,兒子宣王平庸,幽王好色昏聵。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周幽王廢黜自己的女兒申後、和外孫姬宜臼而惱怒,聯合繒國、犬戎進攻周朝都城鎬京,在驪山下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當時,秦襄公曾率兵援救周朝。

沒有救了周幽王,姬宣臼成了東周第一王——周平王。秦襄公統領的秦國,繼續保持對周王正室衷心,主動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


秦襄公對周室的忠心耿耿,兩次護周,衷心可鑑,讓東周開國的周平王很感動。封秦國為諸侯國。並且給秦國一個政策:


“犬戎兇惡無道,掠奪我們岐、豐的土地,只要秦國能攻打併趕走西戎,就可以佔有那些土地。”


秦襄公統領的秦國至此躍升為諸侯國,享有與齊、晉、鄭等國一樣的地位,得與崤山以東各諸侯國互通使節,彼此訪問。這是秦國崛起路上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滅西戎收周地西推東進開疆擴土,學農耕建城邑融會貫通周禮秦風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秦國自非子開國後,公元前年最後遷都咸陽,九都八遷,一步一步踏進關中腹地。成為雄霸關中的大秦。


老行驢在這裡先概述一下八次遷徙的情況,


1,起點:西犬戎——非子牧馬之地,現在甘肅天水大堡子山附近。


2,都城:秦邑(秦亭)——公元前905年,非子被周封為附庸的邑城,在此建都129年。


3,都城:汧邑——秦襄公2年公元前776年由秦邑東遷至此。陝西隴縣東南汧河南岸邊家莊一帶。這是秦人第一次正式踏入關中大地。但是公元前766年秦襄公死後,他兒子又返回了西犬戎。在此建都10年。


4,都城:汧渭之會——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從西犬戎來到汧渭之會建城定居。在此建都51年。——現在寶雞市魏家崖。


5,都城:平陽——公元前701年,秦憲公遷都平陽,在此建都36年,現在寶雞市眉縣。


6,都城:雍城——公元前677年,秦德公遷都雍城,在此建都294年,寶雞市鳳翔縣


7,都城:涇陽——公元前424年,秦靈公遷都涇陽,在此建都9年。陝西涇陽縣西北。(臨時性都城)


8,都城:櫟陽——公元前383年,秦獻公遷都櫟陽,在此建都33年。臨潼區武家屯以東。


9,都城:咸陽——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咸陽,在此建都144年。咸陽市西北。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公元前776年秦國正式踏入了關中之地,前770年成了一個真正的諸侯國,距非子908年開始為西周牧馬已經過去了135年。

秦國成為了周天子正式冊封的諸侯國,但是秦國還很小,周平王只給了一個承諾,能不能獲得更多的土地,需要打敗那些佔領西陲大片國土的西戎。


襄公十二年(前766)起兵伐戎、狄,獲得“岐地”。


襄公戰死,兒子秦文公繼位,帥秦人離開汧邑,退回“西陲”故居,休養生息。


秦文公三年公元前763,率軍七百人,假借“東獵”為名遷徙,中途與戎、狄浴血奮戰,公元前762,秦獲“千渭之會”,(今眉縣東北15華里處),從此定居周人故地關中

秦佔領“千渭之會”後,在此築城。在今市區代家灣村的半塬平臺上修築了城郭,古稱陳倉城。就是寶雞的前身。

秦人以城設關,關東是無盡開闊的八百里秦川,關西是大片美麗富饒的臺地丘陵,西南50裡外的大散嶺是通往漢中、四川和甘肅天水、武都一帶的咽喉鎖鑰,——大散關,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城內亭榭樓臺均按諸候國的規模建造,富麗堂皇,錯落有致。

秦文公以陳倉城為中心,不斷髮動著擴大領地的戰爭。公元前750年,秦之國力空前壯大,秦文公率兵沿渭水東進,一舉攻克了被犬戎佔據的豐鎬,然後回軍收復了整個周原。


同期,修建了陳寶祠,鑿刻了石鼓文。2013年1月1日《國家人文歷史》雜誌推出中國九大鎮國之寶,秦刻石鼓文即在其列。


石鼓文是我國遺存至今最早的石刻文字。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別刻有四言詩一首,高二尺,直徑一尺有餘,內容記述秦國君遊獵,故又稱“獵碣”。因被棄於陳倉原野,也稱“陳倉十碣”。


石鼓文集大篆之成,開小篆之先河,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而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體。石鼓文被歷代書家視為研習篆書的重要範本,故有“書家第一法則”之美譽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秦人在寶雞的千渭之會,與周人融合,走完了從遊牧民族向農耕定居生活過渡演化的最後一步。可以說,千渭之會是秦人從遊牧生活向農耕文明邁進的驛站、千渭之會是秦人脫胎換骨強壯魂魄的訓練場

寶雞的石鼓公園人文景觀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經秦襄公和他兒子秦文公,幾代君主率領秦人的征戰93年後,到了公元前677年,秦國不僅打敗了岐山以西的犬戎,而且全面接管了原來西周關中的王室封地。西推東進,成了隴東和關中大地的真正的主人。

公元前677年,秦國遷都雍城。春秋中期黃河以西一個諸侯大國已有雛形。

雍城定都強化秦地觀念,穆公稱霸涵養大爭理想


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長達294年,有19位秦國國君在這裡執政。為秦國定都時間最久的都城。


秦國崛起,要做大做強,要讓自己在疆域上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諸侯國。這是自非子開始秦贏一族就有的理想,他們要走出隴東大山,霸居關中,欲突破黃河開闢中原一隅之地。


秦穆公是遷都雍城後第四位君主,在位(公元前659年 ——公元前621年)38年。秦穆公通過和秦晉之好,秦晉交惡,反反覆覆爭鬥,雖然進入中原的計劃受阻,但是最終實際控制了黃河以西。


公元前645年,爆發了著名的秦晉韓原大戰,晉惠公眾叛親離被俘虜,不得答應割讓河西之地。之後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率兵滅韓城的梁國,把秦國的疆域擴大到了黃河西岸。黃河第一次成了秦國的國界,和晉國隔河相望。定都雍城36年後,秦穆公帶領秦國基本實現霸居關中的理想。

從這一年(公元前641年)起,秦人建立起了清晰的地理和心理東方國界線,崤山——黃河一線是秦國的東方國界,聖神不可侵犯,不可丟失。時至今日也是山西晉地和陝西秦地的分界,是河南中原和陝西關中的分界。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同期秦國吞併戎狄12國,掃清了戎狄在關中所有殘餘。使得秦國闢地千里,國界南至秦嶺,西達今甘肅臨洮,北至今寧夏鹽池,東到黃河,史稱“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特意派特使送金鼓給秦穆公,以表示祝賀,秦穆公從此被後人稱為春秋五霸之一。

自春秋時代開始中國的歷史進入了自由奔放的大毀滅,大創造,大沉淪,大興亡時代。是"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離岸為谷,深谷為陵“之秋。是”凡有血性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爭得全面,爭得徹底,爭得漫長,爭得殘酷無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秦穆公死後70年才出生的。他生活的年代是秦國再次低谷期。公元前521年,孔子三十歲,齊景公和晏子來訪魯國。


景公問孔子說:“秦穆公所屬的諸侯國既弱小又地處偏僻,為什麼能夠稱霸諸侯呢?”


孔子回答說:“秦,雖然是弱小的國家,但志向遠大;雖然地處偏僻,但能執行中正。曾經用五張羊皮從牢獄之中換回了百里奚,封了爵位,提拔為大夫。穆公與他長談三天,並將國政交付於他。秦穆公如此地重視人才,即使是作王也綽綽有餘,豈止是稱霸諸侯呢?


(其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而其政中。其舉也果,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 ,爵之大夫,與語三日而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秦穆公帥秦國西戎稱霸,讓赳赳老秦在崛起之路上涵養出大爭之理想。


雍城——近300年的秦國都城,如今成了中國秦代文化考古重要遺址,地上地下有無數需要挖掘破解的文化密碼,開始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雍城考古,近90年的接力挖掘,至今還在繼續。考古發現雍城在秦國時期是一座水城。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秦公一號大墓

爭河西遷櫟陽變法圖強,統關中都咸陽稱雄列國


秦穆公去世後,秦國又一次陷入低谷。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之後,居於黃河東岸和秦國隔河相望的魏國,任用李悝率先變法而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吳起進攻秦國河西。洛河至黃河之間的河西的大片秦地落入魏國。


從公元前419年開始到公元前332年之間在將近八十年時間裡,秦國和魏國圍繞河西這片土地進行了長期的戰爭。秦國被壓制在洛水以西地區,秦國數次出兵想要收復河西都被擊敗。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為奪河西之地,公元前383年遷都櫟陽。廢止人殉,編制戶籍,推廣縣制,擴大商業活動,開始了奪回河西失地的征戰。


秦獻公十九年(前366年)秦軍在洛陰打敗韓、魏兩軍。

獻公二十一年(前364年)秦與魏戰於石門,殲滅魏軍六萬。

獻公二十三年(前362年)秦與魏戰於少梁,虜魏將公孫痤。

從少梁之戰開始以後的歷史,因為陝西作家孫浩輝的長篇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問世,根據小說拍攝的大型歷史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的熱播,國人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

本篇重在對秦贏一族的追根溯源,接下來的歷史因大家熟悉,文獻資料明確豐富,故老行驢只論不述,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去世後,秦孝公繼位,時年僅21歲。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向各個諸侯列國發布了載譽史冊的求賢令。老行驢這裡把經過藝術加工的電視劇版《求賢令》分享給大家

秦公嬴渠梁告天下之士:

秦,自穆公稱霸,國勢有成,大業有望。

然,其後諸君不賢,厲公、躁公、簡公、出子,四世政昏,內亂頻出,外患交迫,河西盡失,函關易手,秦始由大國而僻處一隅。

其後,獻公即位欲圖振興,連年苦戰,飲恨身亡。

當此之時,國弱民窮,列國卑秦,不與會盟。且欲分秦滅秦而後快,國恥族恨,莫大於此。本公即位,常思國恥,悲痛於心。

今,嬴渠梁明告天下:但有能出長策、奇計。而使秦國恢復穆公霸業者,居高官,領國政,與本公共治秦國,共享秦國。


戰國一代雄主,發戰國第一雄文,引戰國一位奇才,起航秦國稱雄之旅。

自公元前36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啟動變法,至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被殺,總計28年。艱難的28年,讓秦國脫胎換骨的28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依法治國的秦國浴火重生。

公元前350年變法初見成效,開始建造咸陽城和咸陽宮。公元前340年強大的 秦國把魏國河西軍趕出了,黃河——崤山以西,收回函谷關。在新都城咸陽宮舉行盛大慶典。周天子,山東六國使臣前來朝賀。

戰國七雄至此橫空出世,卑秦時代結束,一個依法治國強大的秦國有了話語權。在此後140多年,秦國要逐鹿中原,徹底,全面,殘酷無情地和山東六國一爭高下。

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開始親政。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公元前230年 韓國
公元前228年 趙國
公元前225年 魏國
公元前223年 楚國
公元前222年 燕國
公元前221年 齊國

自非子牧馬開始,700年的秦贏一族,一步一步走來。變法圖強,終於完成一統中華的歷史使命。大一統的中華大帝國自秦朝拉開序幕,在世界東方更迭傳續2000多年。為全人類貢獻了光輝燦爛的東方文化。


渭河平原,關中大地是秦贏一族的歷史舞臺。三秦大地,八百里秦川地上地下處處都是秦贏的印記。陳倉城,平陽宮,雍城,櫟陽宮,咸陽城和咸陽宮。無數的秦國恭候的墓葬,始皇陵,兵馬俑,秦直,鄭國渠。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渭河平原中華文化尋蹤覓跡遊記之三:牧馬開國變法圖強一統中華


秦贏一族創立的大秦帝國,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奇蹟,它創造的文明和文化同樣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是聯合國記錄保護的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老行驢用三篇圖文,對渭河平原的進行了一次歷史俯瞰,跟著周人的腳步,踏著秦人的足音,透徹心扉地感受了一下渭河平原,關中大地的神奇和震撼。老行驢還將繼續驢行關中大地,尋覓遺蹟遺存,破解中華文化密碼。如有收穫和感動一定分享給喜歡的驢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