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看過老郭老於搭檔說相聲的朋友都知道:於老師有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但實際上又怎麼少得了《于謙動物園》呢?

之前只見過於老師演電影,還從沒聽說過於出書。抱著好奇的心態讀了一部分,才發現于謙老師在相聲臺前的樂觀還真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洋溢在每句話每個文字上面。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于謙動物園》說的是於老師養動物的一些瑣事和對生活的一點感想,整本書在口語化的文字描述中洋溢著相聲之外的歡快與樂觀,既有偶然得物的樂趣,又有不得不送的割愛。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走進于謙動物樂園,從每個動物背後的故事,品味於老師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1.轉運錦鯉背後的故事——做人要真,卻未必要知無不言

於老師和朋友一起去漁場玩兒,瞧見一條兩段紅白的鯉魚,看著不錯,順手就買了。興之所至,行隨心動,因是非常喜歡,於老師還順手發了條微博,沒想到又小火了一把。還被網友科普了“錦鯉轉運”的由來。而實際上老於明白著呢,錦鯉不過是鯉魚的一種,只不過花色比平時餐桌上的鯉魚多變罷了。但也是不會去掃網友的興。

古人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古人還說了,有些話只能說一半兒,或者不說。有時候不分場合的實話實說不僅不能起到言傳身教的功效,還有可能出現反作用,引發更大的衝突。所以講真話是分場合的,有些真話在別人聽不進去的時候,可以遲些時日再說出來。

就像於老師明知錦鯉不過是鯉魚的一種,但是並沒有當場拆穿網友的無知,而是通過文字再回想起當時的故事,告訴大家鯉魚不僅僅有轉運招財的寓意,還代表著吉祥、如意、 福祿、飛黃騰達的象徵意義,也取諧音“年年有餘”。

在傳統文化中,以物喻義的還有很多。喜用動植物的諧音來表達事物和心願的如:蝙蝠取“福”之義,鹿取“祿”之義,葫蘆取“福祿”之義。桃子象徵“延年益壽”,喜鵲象徵“喜事、出門見喜”,鵪鶉象徵“平安”,鴛鴦象徵“恩愛”。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正如於謙所說,“養錦鯉,是一種修身養性,也寄寓了一種好的祝福,同時也是平常閒的時候對自己的一種陶冶。”

2.蛐蛐喪伴兒背後的故事——性情之中,自然怡情養性

每年的初三初四,老於都會到天津陪老郭回鄉省親,順帶著做兩場演出,已經堅持了十幾年了,足可見老郭老於二人的友誼之深厚。

而這次去的時候,觀眾特熱情,一高興啥東西都往臺上送。其中一個小姑娘送了一紙袋子,還特意說是給於老師的,拿起來一看,裡面全是紙條,於老師也沒在意,就放到一旁了,但是好奇心卻也埋了根,誰會無緣無故送一袋子紙呢?

回到後臺,特意讓助理拿來一看,原來是倆冰糖紫蛐蛐兒,可把於老師樂壞了,一直貼身帶著,走過酒店、後臺、車上,終於一路從天津到了北京,擱在動物園悉心養著,沒曾想最後卻死了一隻。

於老師將蛐蛐兒的死亡歸咎於自己養的不好,因為只養了兩個月左右就“人過中年,就不幸逝世了”。以蛐蛐擬人哀悼,可見於老師十分念舊情,對他人饋贈之物未照料周全的自責,對過往的關懷突然無物可依而悲傷,實乃性情中人。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蛐蛐兒又稱百日蟲、蟋蟀、促織,一般玩二至三個月便死了,而養的好起碼得活四五個月。北宋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還曾總結出蟋蟀五德:“鳴不失時,信也;遇敵必鬥,勇也;傷重不降,忠也;敗而不鳴,知恥也;寒則歸寧,識時務也。”《聊齋志異》中《促織》講的也是關於蛐蛐兒的故事,不過卻是從細微之處諷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苛政猛於虎。

玩物未必喪志,有人從中體悟出人生道理,有人從中看到社會深層問題,也有人像於老師一樣,只是為了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自得其樂。

“到了冬天了,家裡支上桌子,弄個涮羊肉,火鍋一支,尤其是外邊再飄著雪花,這吃著涮肉,喝著小酒,旁邊這個秋天的蟲子一叫喚,哎呀,心曠神怡!”

3.養小矮馬背後的故事——喜歡一件事就把它做到極致


說起小矮馬,不知有多少人羨慕於老師的馬場。在傳說中,于謙老師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擁有一大片馬場,郭德綱的澳洲豪宅和曹雲金的土豪宮殿都比不上于謙的60畝馬場。

實際上,於老師的馬場名叫天精地華寵樂園,位於北京大興區禮賢鎮柏樹莊村,如果參觀的話需要20塊錢門票。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個地方不只是養馬,也是《于謙動物園》的所在地,裡面有鳴蟲、草食、雜食、飛禽各種動物,話不多說,文末賞圖。

可能90後都知道曾經有一檔很火的節目叫做《正大綜藝》,就是帶著大家到世界各地見識奇特的動植物和地理風貌,現在不怎麼關注了。可正是因為在這個節目中,年少的於老師在心底迷上了被當做寵物的小矮馬,又分為設特蘭矮馬、德保矮馬。

于謙曾說起過他養小矮馬的原因,一是自己喜歡,二是為了孩子,因為小馬適合孩子騎乘,能幫助他們接近大自然,對身體有好處,也能培養愛心。

在鳳凰衛視的採訪中,于謙說出了他玩兒的極致奧義,那就是“你想要鰲裡奪尊那你必須得下苦功夫,你想要人前顯貴必定背後受罪。”包括玩兒你想要比別人玩兒的出彩,那都得在背後下足功夫。

小矮馬實際上在訓之前不都是溫順的,只有在訓過之後,才甘心讓孩子騎在上面,才能保證孩子不會摔傷。

任何一個行業做到極致之後,總是能做出一定的成績來。若是于謙在年少時對小馬的喜歡,隨著年歲的增長日漸淡忘,那又如何會在多年之後建立馬場,圓兒時的夢想呢。

歸根結底還是對一件事情——玩兒的執著,沒有和小矮馬看對眼兒,就不會有後來的一切,但喜歡之後如果沒有持之以恆,那喜歡也終將會如角落的玩具一樣孤獨。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4.《于謙動物園》——不只是玩兒的極致,還是對初心的未泯

雖然這本書只寫了15種寵物,但其中於謙老師對動物來由、習性的如數家珍,對每種動物背後故事的津津樂道,對玩物之外人生道理的把控揣摩,無一不在彰顯這個說著相聲、演著電影、喝酒燙頭的老先生,從未在物質的世界迷失自我,也從未忘記自己的那份最最本真的初心,也因此才有了現在60畝的《于謙動物園》。

如今,很多人都在物質追求中迷失了自我,不得不被各種各樣的枷鎖束縛,不再為了自己的喜歡而努力,早已忘記奮鬥的本意。人生就如登山,當一條山路上再看不見半點喜歡的風光,你是會選擇繼續忍耐,還是另擇一條風景靚麗的路途前行?



《于謙動物園》裡的其他可愛的動物們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從《于謙動物園》背後的故事,看于謙在相聲之外的做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