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宅從無奈變成了絕望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流浪地球》

2020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宅從無奈變成了絕望

來盤點一下這個不平凡的一年

1.首先是新冠肺炎從19年尾到現在佔據了所有人的視線,到3月我們國內基本上控制住了,卻又開始了全球範圍的傳播。鄰居韓國的疫情狀況,憑它本國的醫療設施規模已經很難挽回了,因為民眾的不重視和各種教會的洗腦,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只能喊哈利路亞了。


2020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宅從無奈變成了絕望

這是前幾天比較火的尼日利亞的新聞

2.有關尼日利亞疾病的新聞也就在半個月前,不過我查了半天,查到這樣一條信息,希望是真的。因為沒有查到其他信息,很有可能是因為比較烏龍。

世界衛生組織經過研究後發現當地所謂的“不明疾病”,已經排除病毒導致感染的可能性,並在初步的瞭解之後,認為這可能是“殺蟲劑中毒”。

3.澳大利亞一場大火從19年燒到20年,目前火勢終於得到有效控制!儘管並未全部熄滅,但新州的33個著火點全部被控制住了。澳洲大火持續了210天,從2019年燒到了2020年,造成33人死亡,12億野生動物喪生,2500多間房屋被摧毀,1170萬公頃土地被燒燬,大火產生的煙霧已蔓延全球。

2020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宅從無奈變成了絕望

大火之後希望的綠色

4.據氣象組織報道,在2月9日,南極半島附近西摩島的最高溫度為20.75℃,同時北極的甲烷大爆發,整個北極地區的永久凍結帶正在快速融化,屆時到處是由冰水化成的湖泊,甲烷冒著泡從湖水中緩緩湧出。有很多朋友可能還不知道甲烷爆發的意義,我順便也解釋一下。

甲烷也是一種溫室氣體,2018年美國利用俄克拉荷馬州南大平原觀測站獲得的綜合數據,首次證明了甲烷也可能加重地球溫室效應,而且由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這意味著,當北極的甲烷洩露的越來越多時,地球的溫室效應也會隨之而加重。


2020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宅從無奈變成了絕望

北極熊已經沒有多少生存空間了


5.說南北極可能太遙遠了,那就說離我們比較近的珠峰。

珠穆朗瑪峰屬於高寒地帶,並不適合植物的生長,但是如今該地區卻長出了大量的植物,根據相關科研人員的調查顯示,喜馬拉雅山4000~6000米的範圍植被覆蓋率增長了5~15倍。

這裡說的是溫室效應對高海拔雪山的影響已經很明顯了,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洲地區十幾條重要河流的發源地,包括著名的長江、黃河、恆河、雅魯藏布江,這些大江大河流域面積養育著超過14億人口,而這些大江大河的水源又來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地區冰川融化。如果情況繼續惡化,對這14億人的飲用水影響將會是巨大的。

2020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宅從無奈變成了絕望

珠穆朗瑪峰4000-5000米高度長出的綠色植被

6.還有一個不知道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的新聞,希望有學術大佬幫忙解惑。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太陽將會在2020年迎來一次休眠期,此次休眠期可能會持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有可能使地球進入一次迷你冰川期。而導致太陽進入休眠期的,正是太陽黑子。

溫室效應和這個中和的話,倒是個好消息,如果先熱再冷然後持續幾十年的迷你冰川期,那就是雪上加霜了。


2020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宅從無奈變成了絕望

希望冰與火之歌的結局是平衡


7.經濟經濟經濟,這個我是真的又不懂又不敢說,我只知道身邊的大部分人情況都比較糟,即使疫情過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恢復。本人就更不用說了,直播平臺中的中小型消費者銷聲匿跡的一大半,副業也看不到頭緒,只能盼著徹底解封后賣掉房產緩解壓力。並且現在還不知道疫情對本地的房價影響如何,只能說這樣一個疫情,對有負債的人群傷害太大了。


2020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宅從無奈變成了絕望

宅在家一個多月的真實寫照



其實還有很多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不過本人沒有過多瞭解,所以就只發幾個最近較為關注的內容。

目前值得慶幸的是,人還在,情況並沒有發展到最壞地步,人力可控的事情也已經慢慢控制住了,希望也還在。最重要的是依現狀來看,在國內已經趨於穩定,百業待興機會漸漸變多。不像我們的鄰居,還有海對面封鎖前夕開始囤槍的山姆大叔,前途未卜毫無頭緒。

絕望能給人極大的動力,逼人不得不拼命,祝每一個還在絕望中的你,都能在危機中抓住機會,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