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國十六年掙了多少錢?

一、SOHO中國掙了多少錢?

先看看,從2004年開始,SOHO中國淨資產的變化:


SOHO中國十六年掙了多少錢?

SOHO中國十六年掙了多少錢?

SOHO中國淨資產增加357.7億元。

除了淨資產增加之外,還有上市後公司多次現金分紅。

這兩個加一起,就是SOHO中國這些年掙的錢了。

2006年至今累計實施分紅12次,累計現金分紅達到207.8億元。

淨資產增加額,再加上現金分紅額,總共是掙了565.5億元。

那麼潘張夫婦掙了多少呢?

按照SOHO中國董事會主席潘石屹及其夫人張欣持有該公司63.93%股權計算,累計掙了361億元,其中上市公司淨資產部分是228億元,分紅到手現金133億元。

16年時間,從3.45億起家,掙到手565.5億的淨資產。

不得不說,非常厲害。

那麼SOHO中國是怎麼掙錢的呢?


二、SOHO中國是怎麼掙錢的?

我們都以為,SOHO中國是包租公夫妻店。

首先是靠租金掙錢。

那麼,我們來看看SOHO中國這麼些年收了多少租金呢?

SOHO中國十六年掙了多少錢?

從2009年開始收租開始至今,SOHO收了79億元的租金。

區區79億元,只是SOHO中國這麼些年掙錢的零頭。

還有一部分,房地產開發。

SOHO中國在2009年之前是不收租的,它依靠收購爛尾樓重新包裝,一間間或者一棟棟的把房子賣給他的主要客源:煤老闆們。

2010年5月北京市官方出臺禁止物業散售政策,依賴“煤老闆”客源帶給業績大幅波動等,原本依靠收購爛尾樓重新包裝的方式難以為繼。

加之,2011年前後,調控持續,商辦地產銷售熱度不復從前。在這個大背景下,它才開始收租模式的。

從2015年開始,SOHO中國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基本為零,收入全部都是自持物業收租模式。

SOHO中國十六年掙了多少錢?

上市之後,房地產開發收入合計762億元,那個時代煤老闆、暴發戶多,這一塊業務的淨利率算高一點,20%,大概貢獻150億元。

租金79億元、房地產開發業務150億元,合計229億元。

而SOHO總計掙得565億元,還有差額336億元。

在哪裡呢?

最後一部分掙的錢在這裡:

公允價值評估。

SOHO中國十六年掙了多少錢?

13年的時間,公允價值評估增值總額累計335億元。

按這個推回去算,投資275億元,增值335億元,現值610億元。升值220%。

最後一塊拼圖對上了。

租金收入也罷,房地產開發也罷,加在一起,都沒有房地產增值來得快。

要現金分紅,就需要賬面利潤,SOHO每年就租金那麼點收入,不夠分啊。

怎麼辦呢?

再加上公允值評估的利潤,分紅就師出有名了。

只不過慢一點,螞蟻搬家,每年幾億、十幾億的搬。


三、SOHO中國的關鍵時間點

第一個關鍵時間點:

2007年10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128.6億元港幣。

2008年3月20日恆大首次上市折戟的第二天,潘石屹就拋出“未來100天內行業將發生劇變”的斷言。

它手握現金,遇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自然可以穩坐釣魚臺,同時大肆抄底。

2008年新增7.76億的投資物業資產,2009年的評估增值21億元,賬面價值達到29.2億元。

自己有錢,銀行又能借到錢,才能大肆開發包裝爛尾項目,賣給乘著四萬億東風飛起來的煤老闆以及背後的“房姐”們。


第二個關鍵時間點:

2014年,這一年它把房地產開發業務清空了,這是關鍵的一步。

為什麼孫宏斌說房地產掙的都不是錢呢?

因為只要你還在做,都是在滾動,那個錢是不是你的都不一定。倘若有一天資金鍊出現問題,那都是死資產,都不是你個人的,例子太多了。

在這一年,SOHO把歷年來房地產開發業務掙到手的熱錢,全部沉澱到自持物業上面去了。

這是高手。


第三個關鍵時間點,就是現在。

3月10日消息,傳聞黑石集團正與SOHO中國就後者私有化進行談判,交易價值40億美元。

螞蟻搬家不過癮,想要全身而退了。

以前房地產開發業務在手,現金流充足,薅一點出來就足夠分紅。

現在只有租金收入,賬上分紅的現金不夠怎麼辦?

那麼就變買資產獲得現金,再來分紅。

公開報道SOHO自2014年以來變現近300億。

三哥比較嚴謹,按照歷年財報的數據,SOHO從2014年至今處置變賣商業地產合計167億元。

但是螞蟻搬家不過癮。而且總是今天賣一處、明天賣一處,輿論壓力大。

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徹底私有化來的最暢快。


四、後話

三哥忽然想起了匯源果汁的朱新禮。

2020年3月2日,匯源果汁正式被香港聯交所摘牌退市。

2007年2月匯源在香港聯交所公開發行,比SOHO還早幾個月。

2008年9月,美國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宣佈計劃以200%的溢價,全額收購匯源果汁。 結果折戟於監管。

SOHO中國十六年掙了多少錢?

在匯源果汁最近一份公開披露的2016年度報告中,固定資產原值93億元,累計折舊33億元,現值60億元。2016年報中最新的三筆合計20億元的債券成本6.9%-7.8%。

同樣是固定資產,匯源果汁的生產性固定資產賬面折價33%,還不好變現處理。

而SOHO的投資物業,升值220%,變現是分分鐘的事,2016年SOHO一筆30億的公司債券利率3.45%。

去年12月,有的人奮鬥一生,最後成了失信被執行人。

有的人躺賺變現,最終可能全身而退。

是的,我們怎麼能怪潘張呢?

他們這麼多年還交了那麼多稅呢。

他們只不過很聰明、善用規則。

要怪就怪朱總“不識時務”吧。

但是,如果這就是商人和企業家的不同下場;

除了悲哀,夫復何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