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導彈又自爆!民進黨當局想靠臺軍“以武拒統”太天真

3月6日,位於高雄的臺灣中山科技院,在進行導彈推進器火藥注填作業時,發生爆炸,四名技術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燒燙傷,其中一人為98%三度燒燙傷,有生命危險,目前爆炸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

自研導彈又自爆!民進黨當局想靠臺軍“以武拒統”太天真

對於這一事件,軍事專家韓旭東在接受海峽之聲專訪時表示,這說明了臺軍技術兵種人員素質低下,無心訓練;更可看出,蔡英文當局想依靠臺軍與大陸進行軍事較量,只能是天方夜譚。

韓旭東教授介紹說,臺軍的中山科技研究院是臺軍最高軍事研究機構,臺灣的所謂的高技術武器裝備,諸如雄風、天劍、天弓等基本上都是這個研究院下屬的各個研究所研發的。但就是這樣一個軍事最高科研機構還出現了問題,可見臺灣軍方技術人員的技術實在讓人不敢恭維。他認為,臺軍導彈部隊一再出現問題,折射出臺軍的技術兵種人員技術素質低下,也可以看出目前臺軍募兵的不易和兵源不濟。

聯繫之前臺軍導彈誤射漁船事件,韓旭東教授指出,臺灣技術兵種乃至臺軍在訓練時問題頻發還反映了臺軍思想渙散、責任心不強,無心訓練和作戰。也讓人們思考到,蔡英文當局目前推行的“臺獨”越來越不得人心。他說,臺軍在軍事訓練中之所以不斷出現問題,並不是說這些臺軍人員無能力,而是臺軍本來就不想好好幹。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已經看清了蔡英文加大力度搞“臺獨”的實質,而她的“臺獨”行徑並沒有得到絕大多數臺灣民眾的支持,更沒有得到臺灣軍隊人員的支持。所以,臺軍導彈部隊出現的問題,不排除人為製造、故意所為的可能。

韓旭東教授還表示,臺軍本身的武器裝備研發能力十分有限,絕大部分所謂的高技術武器裝備都來自於美國淘汰下來的二手貨,這些二手貨是不是真的有它的作戰性能,能不能發揮出它僅剩的作戰性能,這是一個未知數。不難看出,蔡英文要想依靠臺軍與大陸進行軍事較量,這只是屬於她的天方夜譚,蔡英文想尋求“以武拒統”,也只能是想一想而已。

延伸閱讀:

“你拿什麼威脅大陸?”鬱慕明:搞“臺獨”統一來得更快

3月4日據媒體報道,島內某些人嘴上說反“臺獨”,卻跟著“臺獨”民粹起舞。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3日質疑,這些人自己要什麼路線?不要“一國兩制”,是要一國一制,還是“兩國論”?

他指出,兩岸都是中國人,談“一國兩制”不行,要繼續打內戰嗎?對於某些人以威脅“斷三通”,對大陸開政治條件,鬱慕明直言:“你拿什麼威脅對岸?”斷三通,先斷了臺灣經濟生路。民進黨搞“獨”,統一反而來得更快!

蔡英文連任只是“茶壺裡的風波”,無法阻擋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落幕,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連任。這一結果可能與許多民眾的心理預期之間存在落差,甚至讓不少同胞對臺灣政局發展及和平統一前景有所憂心。可若從辯證、全局和長遠的視角來看,此次選舉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波”,沒有脫離臺灣政治發展的既有邏輯,更不會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客觀事實,無法阻擋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

蔡英文連任,是多重因素相互疊加使然。一來,美國“反中挺臺”勢頭兇猛,藉機大打“臺灣牌”,以各種方式介入選舉。二來,香港“反修例”運動延燒不退,“港獨”分子與“臺獨”勢力勾連,民進黨藉機從中漁利。內外環境綜合作用下,使得兩岸關係及臺灣政治生態重新回到傳統格局,“挑起對立——製造敵意——政治動員——選舉獲利”的選舉套路再度發揮作用。然而,競選主軸、選戰模式及投票行為的簡化與極化瞄準的只是政治利益,忽略了臺灣同胞的切身福祉,遮蔽了求和平求發展的真實需求,壓縮了臺灣人民的選擇空間。因此,此次選舉是民進黨之勝,卻非臺灣人民之福。

話又說回來,蔡英文雖然連任,但祖國統一的大勢不會因此改變。正所謂,“謀定而後動”,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臺灣歸回祖國、祖國統一的實現,歸根到底還是要我們把自己的事情搞好。經濟發展了,我們實現統一的力量就不同了”。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崛起,兩岸之間的綜合實力差距不斷拉大,讓我們牢牢掌握著祖國統一的主動權。更重要的是,立信攻心。中央政府在涉臺問題上立場堅定、政策連貫,爭取和平統一的信念、遏制“臺獨”的決心不動搖。在維護“一箇中國”、增進民眾福祉等方面更是言必行、行必果,為自身積累了相應的威望和信譽,也使得臺灣社會感知到統一的必然性,統一的心理基礎逐步累積。當前,臺灣社會普遍認識到了兩岸實力的翻轉,也對大陸推進祖國統一的決心有清晰感知,對於兩岸關係的理性判斷、對於大陸的感性認同都在提升。

眼下,臺灣問題的島內面向和國際面向發生了量的變化,但新時代推進祖國統一的優越條件前所未有,需要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做好發展與鬥爭、壓力與引力的協同工作。一方面,繼續堅持與強化“紅線思維”“底線思維”,堅決阻絕“臺獨”冒進行為,對“一箇中國”原則須臾不可退讓。另一方面,在國際社會也要強化一箇中國框架,敦促美國等外部勢力遵守一箇中國政策,信守承諾,不要給“臺獨”勢力傳遞錯誤信號。而更重要也更為根本的是,繼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將“反獨”及“促統”緊密結合,將“硬實力”轉化為“軟引力”。對臺灣而言,大陸的吸引力主要通過經濟優勢、文化優勢、發展前景等體現。我們當多從這些方面不斷拓展和平統一路徑、深化和平統一層次,用精衛填海的毅力填平溝壑,用春風化雨的善意化解心結,進一步將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發展進步的好評轉化為“好感”,將臺灣社會“認清現實”的理性轉化為兩岸統一的認同感。

(作者系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中國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 北京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