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商業能力“交卷”:促零售商降本增收各60%,延伸線上場景

支付寶商業能力“交卷”:促零售商降本增收各60%,延伸線上場景

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不少零售企業開始重點拓展線上渠道、挖掘新的流量來源,希望做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使得實體店面臨到店客流下滑等困局,諸多零售操盤者表示決心加速數字化轉型。

據瞭解,在3月10日的支付寶合作伙伴大會中,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宣佈,支付寶將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同時推出DT數字時代經營轉型計劃和生態扶優計劃。在未來3年,支付寶將聯合5萬服務商幫助4000萬商家實現數字化轉型。

這正是支付寶順應行業趨勢給出的解決方案。

對於傳統零售商來說,貿然自行佈局線上、進行數字化嘗試,短期來看難度較大。例如缺少線上流量來源,更多是將線下客流轉至線上,屬於消耗存量而非創造增量;而數字化體系的龐大投入也可能為一些體量相對較小的區域企業或創業品牌帶來現金流壓力。

而支付寶作為用戶數超過12億的“國民軟件”,正在從金融支付服務平臺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從而協同更多對接企業緊跟數字化趨勢,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轉型。一些先行完成數字化經營的商家,已經在支付寶生態嚐到了甜頭:

比如說傳統零售企業卜蜂蓮花利用支付寶小程序等相關工具,使其運營成本下降60%、營收增長60%;由物業公司升級而來的金品拼拼聯合支付寶在雙十一期間單日獲得訂單20萬+,流水超過百萬,其中80%來自線下推廣;而美妝個護連鎖萬寧也利用支付寶實現100%門店接入刷臉支付,帶動客流、營收雙增長。

由此可以看出,在疫情發生之前,支付寶已經累積了一定的數字化改造能力。以支付寶小程序為例,它已經成為商家在支付寶生態的經營陣地,以及為商家打通天貓、淘寶、餓了麼、盒馬、飛豬多端、全面連接阿里巴巴生態的重要入口,幫助企業突破實體店客流下降、客群固化等問題。

待疫情過後,數字化改造、全渠道佈局、深度運營企業私域流量更成為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支付寶如何在此前基礎上優化佈局能力,發揮平臺優勢,從而吸引更多零售企業合作,是其重點課題。這不僅關係到零售企業在數字化浪潮來臨之時如何把握機會,獲得營收、客流突破,也是支付寶在諸多同類型平臺中,建立差異化競爭力,以規模化、集成性等優勢佔據頭部梯隊的關鍵環節。


疫情加速數字化進程

支付寶給出差異化賦能方案


零售企業如果能在疫情期間滿足消費者需求,保障供應,待疫情結束後必然有利於其提升品牌影響力,獲得長期利好。其中線上化佈局因突破場景限制,成為零售商對接消費者、擴展消費渠道,提高運營效率的重點工程,而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線上平臺即成為實體企業對接合作的主流選擇。

對於支付寶來說,此次協同零售商展開線上線下多渠道、多業態佈局,並不是應急之舉,而是其在此前諸多合作案例的集中表現。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2017年支付寶上線開放平臺,將支付、金融、安全、營銷等產品能力開放給相關用戶,截止目前,已經開放了超過3000個能力接口。其中2018年9月支付寶小程序正式上線,如今數量達到170萬個,月活用戶6億人。

這使得不同需求的零售企業可以從支付寶開放平臺中獲得差異化解決方案。

就拿傳統零售商超來說,降本增效是一大課題,卜蜂蓮花便是其中案例。他們一方面通過為門店引入300臺自助收銀機,優化人力成本,例如僅通過上線刷臉支付,每年便可節省1344元的綜合成本;另一方面,卜蜂蓮花在支付寶小程序的基礎上,改變傳統人肉推銷模式,把發券動作引到線上上,並根據數據提前備貨,由此獲得了8%的營收增長,且會員數目增加了150萬人。

“用戶數據是非常珍貴也是非常敏感的數據,雙方在合作過程中都非常謹慎。支付寶以人群為觀察點,為我們提供顧客洞察,例如對我們的經營活動提供更多的回顧工作,也為活動的創建提供了建議。這些內容提升了我們的經營效率。”卜蜂蓮花市場部高級總監袁林化表示。

從連鎖專業店層面來看,類似於萬寧這樣的美妝個護品牌,則對線上化、數字化有著更具體的需求。萬寧中國常務董事Stella表示,“數字化改造後,用戶觸達渠道和方式上的多樣化帶來的信息氾濫和選擇多樣性也給萬寧這樣的零售商帶來了新的挑戰。重點在於溝通的有效性,對於用戶的觸達渠道和形式要做出選擇,而不是泛泛覆蓋。”

在此背景下,萬寧選擇與支付寶合作,是因為後者能為萬寧提供更成熟的帳戶支付體系和創新性支付解決方案,加上阿里數字化經營體系,有利於萬寧融合線上線下場景,佔領消費者心智。例如在支付寶推出的IoT項目,以及萬寧生活號及電子會員卡、營銷發券、品牌輕店、餓了麼、天貓旗艦店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多業態、多渠道融合的優勢在於,萬寧能夠藉此優化供應鏈效率。舉例來說,用戶在萬寧門店掃碼進入“品牌輕店”小程序,方便日後查詢該門店新品庫存和活動,相當於每個門店都有了一個“雲店鋪”。一旦門店缺貨,用戶也能通過輕店小程序一鍵跳轉至萬寧天貓旗艦店,這樣門店又有了一個“雲倉庫”。也就是說,依靠品牌輕店,萬寧將線下門店場景與線上電商場景關聯在一起,實現銷售額和用戶轉換率共同提升。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支付寶的工作人員與萬寧一起進行門店IoT刷臉落地時,走訪了很多門店,實地指導店員使用。有店員表示刷臉特別方便,一直在向周圍人推薦,還跟傳統觀念的爸媽展開多次‘辯論’,說服他們使用刷臉支付。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此次疫情可以說是加速零售商融合線上線下的催化劑。比如說消費者在家隔離期間,大多無法正常到店消費,一些線上平臺、到家品牌、甚至物業公司給出的購物渠道都成為其應急選擇。

金地物業孵化的金品拼拼平臺就利用貼近社區優勢,上線社區團購+電商模式,同時與天貓合作,獲取阿里系供應鏈資源,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到家服務。金地物業集團助理總經理賴安秦表示,“物業公司獨立做社區團購是錯誤的,一方面整合供應鏈太重。另外,從業主角度來看,大家會認為物業只想從業主身上獲利,影響了本身的服務質量。”

可以說,疫情雖然客觀上對零售業造成短暫危機,但長期來看也讓企業看到了提升抗風險能力的意識,並通過數字化轉型、全渠道佈局等方面作出應對。而支付寶作為數字生活平臺,也通過疫情意識到加速商業開放,為合作伙伴釋放更多紅利,以吸引更多商家入駐為用戶提供數字生活服務的重要性。


對接零售商線上化需求

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


一系列零售企業接入支付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聚集效應,使支付寶平臺用戶更易形成使用習慣。支付寶方面表示,“在零售行業,支付寶已超出了支付工具範疇,商家藉助支付寶的開放能力,讓支付從交易的終點變成了下一次營銷的起點,成為零售商家與用戶建立長期消費關係的觸點。其中支付寶小程序也成為商家打通線上線下,進行商業模式探索的嗅探器。”

就支付寶來說,其在3月10日宣佈進一步升級商業開放能力,讓端內流量更普惠,給商家更多曝光機會,實現“好服務=好流量”。相比較來說,支付寶此次開放的DT數字時代經營轉型計劃和生態扶優計劃可謂明顯升級。

所謂DT數字時代經營轉型計劃,是支付寶面向商家和代運營ISV推出的解決方案:商家基於交易筆數、小程序掃碼、券核銷等經營動作累積積分,通過積分兌換支付寶端內流量,流量導入商家支付寶小程序中,進一步給商家帶客流、拉復購。這個過程中,ISV幫商家代運營卡券營銷,商家營銷優惠核銷越多,商家積分越多,ISV拿到佣金越多。

而生態扶優計劃主要面向支付寶小程序生態,推出服務評分算法系統,根據小程序服務體量、規模、質量等指標對商家小程序服務進行評分,並給出運營優化建議。定期根據得分排名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流量激勵。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為了更具針對性,支付寶的流量開放將分行業、分階段進行。例如針對剛進入支付寶生態的新商家,支付寶給予一定流量扶持,幫助度過冷啟動階段;對在生態內已經成熟的商家,有中心化營銷活動,DT數字經營積分兌換流量,還有端內流量的商業化採買。目前,支付寶已經上線了一站式流量開放平臺,幫助商家在支付寶生態內更瞭解自身經營,管理流量。

相比較其他線上賦能平臺來說,支付寶除自身優勢外,與阿里系其他板塊的聯動協同作用屬於明顯優勢。例如金品拼拼在支付寶平臺上,同時對接到天貓平臺商品,利用其社區資源成為重要分銷場景,即有利於金品拼拼進行輕資產運營,也能夠協同支付寶、天貓方面觸達終端消費者。

由此可以看出,支付寶已經基本脫離單一的金融支付服務平臺定位,轉型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其積累的龐大用戶基數,也能夠促成支付寶挖掘更多可能。尤其是當下零售商聚焦私域流量、線上線下融合等範疇,類似於支付寶這樣的開放平臺即成為重要“外掛”。

就像賴安秦所說,“希望支付寶能在給出一系列工具、支持的基礎上,也能和我們商家一起探索更多創新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