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兩個夢

​​

袁隆平的兩個夢


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袁隆平

2019年10月27日,世界首個以水稻為主題的博物館——隆平水稻博物館在長沙正式開館。

袁隆平的兩個夢

5個形似“稻粒”的建築排列成綻放的稻花形狀

寓意華夏大地五穀豐登

隆平水稻博物館裡設有三大基本陳列,展示了我國的稻作文化與科技,以及袁隆平與雜交水稻的故事。

在中國,袁隆平的名字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水稻的種植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袁隆平的兩個夢

河姆渡的稻作文化,圖片源自浙江文物局官網

我國已經發現了100多處史前稻作遺存

而距今一萬年以上的至少都有6處

辛棄疾的“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和范成大的“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能讓我們想象到豐收時的喜悅,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卻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吃飽的幸福。

01

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受母親的影響,他不僅養成了樂觀豁達的性格,還很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諸多歷史人物當中,蘇軾是他比較喜歡的一個。

或許,當他在後來的研究中屢屢受挫時,想起蘇軾曾經歷過的那些曲折,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力量也說不一定呢。

袁隆平的兩個夢

青年袁隆平

據袁隆平自己所說,他對農藝的熱愛源於小學時去參觀的一個園藝場,那裡“紅紅的桃子結得滿滿地掛在樹上,葡萄一串一串水靈靈的……”這幅美好的景象就在他的心裡種下了一個農藝夢。

高中畢業以後的袁隆平沒有聽從父親讓他報考南京重點大學的建議,而是堅定地選擇了重慶的農學院。

袁隆平的兩個夢

1953年7月,袁隆平順利畢業

從農學院畢業後,袁隆平被分到了湘西安江農校任教。

他在任教期間親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眼看著不少百姓因為饑荒餓到在路邊、田間,就下定決心要從根源上解決大家餓肚子的問題。

綜合考量之後,水稻成了他的研究對象。儘管在當時,雜交水稻並不為人所看好,但袁隆平卻從水稻抽穗開始就埋頭其中,逐個地去尋找那株關鍵的雄性不育系水稻。

袁隆平的兩個夢


好不容易找到後他又馬不停蹄地去做實驗,雖然第一次試種以失敗告終,卻也讓他從中看到了水稻的雜交優勢,他對自己的研究更有信心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後,袁隆平不僅用三系法成功培育出了"雄性不育系"水稻,還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論文,也正是這篇論文讓他的研究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能得以繼續。

但由於試驗田連續兩次遭人破壞,袁隆平就被調到了長沙去做科研,之後還去了雲南、海南。

1970年的秋天,他們終於在海南的南紅農場找到了試驗所需的那株野生稻——“野敗”,之後所有的雜交稻都是以它為母本培育出來的。

袁隆平的兩個夢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974年,袁隆平終於育成了中國第一個強優勢組合“南優2號”。經試驗種植,兩季水稻的產量都比常規水稻增產30%以上。

試種成功後,他又全心投入到制種研究裡去了。一年後,雜交水稻終於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種植,並於次年喜獲豐收。

袁隆平的兩個夢


從1976年到1989年,我國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了35億畝,稻穀增產高達3500億公斤,這些稻穀足以讓3500萬人吃飽飯。

這也意味著我國用全世界耕地面積的7%,就能養活全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的兩個夢


為了研究雜交水稻,袁隆平不僅沒能常伴妻兒,還錯過了與父親和岳母的最後一面。

他不圖名,湖南省農科院院長的職位被他以“耽誤研究”為由給婉拒了,還常常公開表示雜交水稻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他也不圖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的獎金他全都給捐出來,成立了“袁隆平雜交水稻獎勵基金會”;

那他圖什麼?他只是想要農民不再捱餓罷了。

02

有人問,如果談袁隆平不提水稻的話,那還能聊些什麼呢?

儘管袁隆平為雜交水稻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但這並不代表他的人生中就沒有別的內容可說。

袁隆平的兩個夢

“茫茫蒼穹,漫漫歲月,

求索的路上,多想牽上一隻暖心的酥手;

穿越悽風苦雨,覓盡南北東西,

驀然回首,斯人卻在咫尺中。”

——袁隆平

他是會給妻子寫情詩的“袁先生”,也是忙於科研不修邊幅的“油渣鬼”。

在“油渣鬼”33歲那年的冬天,同事們給他介紹了一個對象。袁隆平見了才發現,那女子竟是他往日的學生鄧哲,她的端莊大方深深地吸引住了袁隆平。

愛運動、愛音樂的兩人情投意合,在同事們的慫恿下,他倆很快就去領了結婚證,前後加起來還不到一個月。

袁隆平的兩個夢


文革那會兒,袁隆平擔心妻兒跟著他受苦,就提前跟鄧哲說:“明天我可能要上臺挨批鬥,回來就要進‘牛棚’了。”鄧哲卻安慰他說:“沒關係!大不了一起種田當農民唄。”

多虧了鄧哲的支持和付出,袁隆平才能全心研究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兩個夢


算下來,鄧哲突發病毒性腦炎的時候,是袁隆平在中年時代和她最長的一次獨處。他在病床前給她背唐詩、講故事、唱英文歌《老黑奴》,終於把她喚醒了。

那一次也讓袁隆平意識到了自己對妻子的虧欠,所以之後他都盡力去彌補。

1985年5月,鄧哲收到了袁隆平託人帶回來的禮物,那是他赴菲律賓開國際學術會議的前夕,在北京給她買的裙子和汗衫。

附信中寫道:“這是我第一次買裙子,不知什麼號碼適合你穿,只好買兩條供你選擇……”

袁隆平的兩個夢

“一個人如同一粒塵土,

無論怎樣飛揚,怎樣喧囂,

到末了,還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

一個丈夫如同一片落葉,

無論他怎樣張揚,怎樣的由綠變紅、變黃,

到末了,還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邊……”

——袁隆平

後來他應邀出訪或參加活動時,如果條件允許也都會把妻子帶在身邊。她是他家裡的“賢內助”,他就做她外出時的翻譯和導遊。

在鄧哲的眼裡,“袁先生”可是一個“寶藏男孩”——他不僅會英語、會打球、會游泳,還會電腦、會拉小提琴。

袁隆平的兩個夢


袁隆平的英語好是受母親的影響,袁母是那個年代少有的知識女性,她在袁隆平小的時候就開始教他說英語。

後來袁隆平又到一個教會學校裡讀了中學,那種幾乎是全英文的環境給他打下了堅實的英語基礎。

直到現在,他去國外講學、交流、參觀訪問時都不依靠翻譯。

袁隆平的兩個夢


游泳一直是他引以為傲的技能,據他本人所說,他高中時就拿過武漢第一、湖北第二的好成績。

而在西南地區的運動會中,要不是因為吃壞了肚子只拿到第四名,他差點就要去做專業運動員了。

袁隆平的兩個夢


袁隆平是在大學時喜歡上小提琴的,他一直說,科學研究和藝術創作是相通的,比如小提琴曲《行路難》就是科學家李四光譜寫的。

他還很喜歡《夢幻曲》、《藍色的多瑙河》和舒伯特的《小夜曲》,時不時就會與妻子合奏一曲。

袁隆平的兩個夢


讀書也是他的一大愛好,除了和水稻相關的專業書,他還愛看文史、地理以及外文書。

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人的腦細胞是用不盡的,人到老年,更應用腦,可預防老年痴呆症。尤其是學外語,可以有效地延緩衰老。”

好學的袁隆平還學了不少新詞,八十歲的時候,他稱自己為“八零後”,九十歲的時候又笑稱自己“變‘九零後’了”。

03

今年“90後梗王”袁隆平又上了好幾次熱搜——

保持身材的秘訣是:

袁隆平的兩個夢


不帶博士生的原因竟然是:

袁隆平的兩個夢


給自己的評價卻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漫?!

袁隆平的兩個夢


這些金句不僅逗樂了圍觀的網友,還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袁隆平。

從1964年至今,袁隆平已經獲得了無數個獎項。他一生都在為雜交水稻而奮鬥,為人民能吃飽飯而努力。

今年國慶期間,袁隆平要去北京領“共和國勳章獎”,整裝待發時親友問他覺得自己帥不帥,他自信滿滿地說“帥”。

臨走之前他還特意去跟超級稻告了別,“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在想,我的超級稻長得怎麼樣。”

在這半個多世紀裡,雜交水稻得到了多次改良,畝產千斤的目標也已經完成。袁隆平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十多億中國人民早已不再擔心餓肚子。

“活到老,工作到老,

只要身體好,腦瓜子不糊塗,

不痴呆,有精力工作,我就不退休。”

然而“貪心”的他仍然堅守在科研崗位上,因為他還想要實現更大的夢想:

袁隆平的兩個夢


一個是真的夢,這個夢他做過兩次,夢裡的超級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有掃把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他和助手們高興地坐在稻穗下乘涼;

另一個是想要讓全世界都能種上雜交稻的夢,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稻田都種上雜交稻,每公頃增產2噸,總的就可以增產一億六千萬噸糧食,每一年可以多養活五億人口。

袁隆平的兩個夢


為了實現讓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吃飽飯的夢想,袁隆平及其團隊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開辦了雜交水稻培訓國際班,向全球推廣大面積種植雜交水稻。

袁隆平曾在採訪中說到:“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

袁隆平的兩個夢


當記者問到他是不是很害怕再出現饑荒時的情形,袁隆平連說了兩個“不可能了”之後長舒了一口氣,這一幕也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

對袁隆平來說,這兩個夢就是他畢生的追求。

在雜交水稻上,他永遠不會滿足。

袁隆平的兩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