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攻全守戰術,如今看來是笑話?他的戰術思想依然影響著巴薩

巴薩其實每場都比對手少踢半個人,這也是為什麼巴薩這幾年老是翻車的原因。利物浦的戰術如果只是說像瘋狗一樣的全場逼搶的話,就太膚淺了,當然,也不展開講,單論逼搶,也不是瘋搶,而是有層次的高位逼搶(這種風潮實際上是巴薩帶起來的)。並且,高位逼搶對於跑動的要求沒有你想象的這麼高:今年歐冠利物浦的跑動距離都沒進前十,反倒是第一的布拉格涼的透透的。

全攻全守戰術,如今看來是笑話?他的戰術思想依然影響著巴薩

跑動增加後會促進技術增加,比如現在中後場一腳傳球流暢地把球導出來已經是豪門標配了。關於"全攻全守",具體到70年代的全攻全守,應該指的是米歇爾斯+球員克魯伊夫的全攻全守。現在看來那套戰術的侷限性在於太過"流動"了:碰到實力不夠的對手直接沖垮對方。但是夜路走多了終究會碰到鬼的,世界盃上德國就教了他們一課,德國人釘釘子讓對方的球員輪換不暢(右邊路的福格茨盯死了克魯伊夫),最後貝肯鮑爾策劃撕開了荷蘭的左側防線。

全攻全守戰術,如今看來是笑話?他的戰術思想依然影響著巴薩

全攻全守戰術如今看來是笑話?如果單論"全攻全守"從70年代開始的進化,大的進化有兩次:70年代米歇爾斯的"全攻全守"很注重堆人數,引用他的一句話"既然中場這麼重要,我為什麼不讓前鋒撤回來,後衛提上去來爭奪中場呢?"但是這種思路帶來的問題就是球員會"一窩蜂"的上搶(可以看當年的集錦),對於當時幾乎沒有一腳出球能力的對手來說,這是代差。然後他們碰到了貝肯鮑爾後GG了。

全攻全守戰術,如今看來是笑話?他的戰術思想依然影響著巴薩

但是隨著足球的發展,豪門的中後場總會有一兩個點是能夠承擔拿球出球和轉移的,比如這個回答中的馬拉多納,甚至會退到本方禁區前拿球。克魯伊夫對此進行了改革,強調了戰術紀律和跑動(著名的3+87理論)。但是,一個問題始終懸而未決:如何更加高效的壓迫對手失去球權。這時候貝爾薩出現了,他對於這個體系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既然人跑不過球,那麼我們封對手的出球線路不就得了?於是,現在意義上的防守:有體系的高位逼搶終於出現了。這種"全攻全守"(雖然已經是魔改版本)終於有了能夠統治時代的可能。

全攻全守戰術,如今看來是笑話?他的戰術思想依然影響著巴薩

隨後就是一系列小修小補:比如巴薩系的瓜把貝爾薩的體系保守化,恩裡克在瓜的體系加入長傳等;波切蒂諾和渣叔對於貝爾薩的體系進行了截然不同的演繹等。只不過這些都是小修小補,無法形成代差。我個人感覺是技戰術的進步。以我自己肉眼現場看過的中國聯賽舉例:中國聯賽節奏和速度升級至少有三次,中超建立前後、魯能稱霸那年、恆大升超之後。並且跑動數據上也支持這種觀點:現在的中超場均跑動距離是甲A時代的兩倍。如果關公戰秦瓊,這個跑動距離已經不是技術能夠彌補的差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