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建設面向“大國競爭”的海上作戰力量

為了建設面向“大國競爭時代”的海上作戰力量,美國擘畫海軍艦隊建設的藍圖、積極發展新型海上作戰平臺、維持水下作戰平臺優勢、提前部署下一代“哥倫比亞”級導彈核潛艇,重建第二艦隊並儘快形成作戰能力,夯實海基戰略威懾能力,提高面向“大國競爭時代”的未來海上力量。

一、擘畫海軍艦隊建設的藍圖

2019年3月21日,美國海軍釋出2020財年的30年造艦計劃,按照這份造艦計劃,預計2024財年,美國海軍的艦艇數量將達到314艘,到2034年將達到355艘的目標。


美國正在建設面向“大國競爭”的海上作戰力量

各個艦艇項目的具體採購和交付安排為:福特級航母4號艦CVN 81的採購時間從2024財年提前至2020財年,但仍將在2032財年交付,CVN 79肯尼迪和CVN 80企業將分別在2024財年和2028財年交付,後續艦以4年1艘的速度採購和交付。最後一批伯克Ⅲ將在2025財年採購,2030財年交付,下一代LSC(大型水面作戰艦)/提康代艦在2025財年開始採購,2031財年開始交付。

FFG(X)在2020~2030財年間將採購20艘,2026~2035財年間交付,預計總共採購20艘;下一代SSC(小型水面作戰艦)2031財年開始採購,2035財年開始交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將一直採購到2033財年,最後一批於2039財年交付,SSN(X)/二代海狼從2031財年開始採購,2037財年開始交付。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從2021財年開始採購,最後1艘於2034財年採購,首艦將在2028財年交付,最後1艘交付時間為2042財年,預計總共採購12艘;作用類似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的哥倫比亞大載荷管核潛艇從2036財年開始,以3年1艘的速度採購5艘,首艦在2043財年交付。


美國正在建設面向“大國競爭”的海上作戰力量

LPD FlightⅡ首艦在2021財年採購,2034財年採購最後1艘,12艘艦在2028~2040財年間交付;替代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的LPD(X)首艦在2040財年採購,2045年交付。第1艘LHA FlightⅠ——LHA 8布干維爾在2024財年交付,LHA 9在2024財年採購,2030財年交付,後續艦交替以1艘/3年和1艘/4年的速度採購和交付。約翰·路易斯級輔助油船在2021~2036財年間交付,總共採購20艘。替代隸屬MSC(海運司令部)的劉易斯與克拉克的T-AKE(X)首艦2042財年採購,2046財年交付。

2艘替代蘭德級潛艇支援艦的AS(X)在2025和2026財年採購,2029~2030財年交付。下一代海洋調查船T-AGOS(X)在2022~2028財年間採購,2025~2031財年間交付,總共採購7艘。下一代拖船T-ATS從2020財年開始採購,2021財年開始交付,總共採購8艘。2艘替代藍嶺級兩棲指揮艦的下一代LCC在2034~2035財年採購,2039財年交付。剩餘3艘先鋒級遠征高速運輸艦在2020~2022財年交付;替代先鋒級的一代T-EPF(X)在2029~2034財年間採購,2032~2038財年間交付,替代一代T-EPF(X)的二代T-EPF(X)在2049財年開始採購。替代隸屬MPS(海上預置艦)的劉易斯與克拉克的MPS T-AKE(X)從2049財年開始採購。替代蒙特福德角級遠征轉運碼頭的T-ESD(X)從2049財年開始採購。第6艘遠征浮動基地——ESB 8推遲到2023財年採購,2026財年交付。

二、積極發展海上先進作戰平臺

2016年12月,美國海軍提出將艦隊規模增大到355艘,分別比當前艦艇總數和發展目標提高了30%和15%。其中航母從11艘增至12艘,攻擊型核潛艇從48艘增至66艘,大型水面戰艦從88艘增至104艘,兩棲攻擊艦從34艘增至38艘。

美國開展了一批先進武器裝備的研製,隨著逐步更新換代,這批裝備將成為未來美國海軍的中流砥柱。典型裝備包括福特級航母、新型輕型航母、DDG51Ⅲ型驅逐艦、未來導彈護衛艦、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遠征基地艦等,還有反潛持續跟蹤無人艇、無人機、無人潛航器等,未來將形成全新的海軍裝備體系,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


美國正在建設面向“大國競爭”的海上作戰力量

航母仍是美國海軍裝備建設的重點之一。美國第一艘福特級航母“福特”號於2019年7月14日完成交付後測試和評估後,到達其建造廠——紐波特紐斯船廠,開始進行為期一年的“試航後維護升級”後“選擇性維護升級”(PSA/SRA)工作;2號艦“肯尼迪”號已完成建造工程量的75%以上,並加速4號艦的採辦流程,探索“雙艦同購”策略。福特級航母將是美國未來海上力量的核心,該航母採用了眾多新的關鍵技術,性能與尼米茲級相比擁有重大進步,主要體現在,作為航母作戰能力衡量標準的出動架次提高了25%,發電能力達到“尼米茲”級航母的2.5~3倍,總髮電量不小於160兆瓦,可為未來動能裝甲、高能武器上艦提供充足的電力供應。未來還可實現無人作戰飛機上艦,將大幅提升航母編隊的作戰範圍。圍繞著福特級航母,美國正在發展一批新的作戰平臺。另外,為了應對俄羅斯及中國海上力量的快速崛起,美國意識到,美國海洋力量在未來戰爭中不再是一枝獨秀,美國海軍提出了“分佈式殺傷”概念,並計劃以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為原型改進設計輕型航母,構建更多靈活機動的小型海上作戰編隊,強化制海能力。

同時,美國海軍也並未放鬆發展驅護艦。DDG51型艦艇是美國現役主力驅逐艦,包括Ⅰ、Ⅱ、ⅡA三型,目前美國海軍計劃在此基礎上發展DDG51 Ⅲ型驅逐艦,新型艦艇計劃裝備一體化防空反導雷達和升級型作戰系統,將擁有一體化防空反導能力。DDG51 Ⅲ驅逐艦最大的變化是應用一體化防空反導雷達,作戰性能與當前DDG51ⅡA型相比有顯著提升。“阿利·伯克”級FlightⅡ型2號艦“拉爾夫·約翰遜”號(DDG-114)已於2019年服役;同年5月,同型6號艦“丹尼爾·井上”號輔設龍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3號艦“林登·約翰遜”號12月9日下水。護衛艦方面,3月美國海軍授予洛克希德·馬丁的公司、奧斯特、亨廷頓·英格爾斯、瑪麗內特海事以及通用動力巴斯鋼鐵等五家公司合同,開展未來護衛艦FFG(X)概念設計工作,根據任務需求書,這種新護衛艦將注重4個方面的能力;反潛反艦、海外巡邏、高信息化水平和區域防空。兩棲作戰艦艇方面,美國最大的3個造船廠建議加速兩棲艦建造,除加速“聖安東尼奧”級FlightⅡ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計劃外,提出完成“美國”級兩棲攻擊艦3號艦建造後,為避免生產線關閉,儘快啟動4號艦的建造。

三、維持水下作戰平臺優勢

美國海軍在水下作戰中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在未來數十年內,應繼續加以擴大。因此,美國穩步推進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發展,用以維持美國海軍水下作戰平臺優勢。

“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是美國最新的第五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用於替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將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潛艇,長171米,寬13米,潛航排水量20810噸。預計總成本約1250億美元,單艇造價約124億-130億美元,其中包括約4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2018年9月,美國國防部和通用動力電船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4.86億美元的合同,繼續開發下一代“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已完成近1/3的詳細設計工作。該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計劃採購12艘,首艇預計2021年開工建造,2028年建造完成,2031年開始服役。由於採用了新型反應堆,在整個壽命週期無需換料,保證12艘該級艇可完全實現現役14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戰備任務。“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建造繼續推進,美國海軍接收第十七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南達科他”號(SSN-790)。


美國正在建設面向“大國競爭”的海上作戰力量

“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未來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核心。裝備的核反應堆堆芯足以在核潛艇整個壽命期間為其提供所需動力,即全壽期不換料。配備了電力推進系統,靜音性更好,隱蔽性更強,其它海軍潛艇採用的是機械推進系統。彈道導彈發射井口徑為87英寸,長度足以容納一枚三叉戟D-5潛射彈道導彈,口徑與“俄亥俄”級核潛艇發射井一樣。裝備16單元潛射彈道導彈發射井。水下排水量20815噸。X船尾,潛艇可容納155人,並專為彈道導彈核潛艇作戰任務配備了一間通用潛艇無線電室。

四、重建海軍第二艦隊

在解散5年之後,美國海軍重於2018年新組建了第二潛艇大隊,並表示此舉“旨在提高美海軍無縫指揮、控制整個任務海區水下作戰部隊的能力”。

7月1日,重建的美國海軍第二艦隊正式運行。第二艦隊對美國東海岸和北大西洋上艦艇、飛機和地面力量進行業務及行政領導,用以強化大西洋海域的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此外,它還將規劃和執行海上、聯合作戰計劃,並訓練、認證和提供海上部隊應對全球突發事件。第二艦隊隸屬於艦隊部隊司令部,初期將委派11名軍官和4名士兵組成艦隊司令部,隨後逐步擴充到85名軍官和164名士兵,其司令部設在美國東海岸重要軍事基地諾福克軍港。


美國正在建設面向“大國競爭”的海上作戰力量

第二艦隊2019年的主要任務是提升作戰能力。第二艦隊源自1946年3月1日成立的第八艦隊;1947年1月,第八艦隊重名為第二特遣艦隊;1950年2月,再次更名為第二艦隊。第二艦隊的責任區主要是從北極至加勒比海的大西洋海域,主要任務是支持北大西洋的作戰以及美國海軍在地中海的第六艦隊、在波斯灣的中東部隊(後來的美國第五艦隊)和在越南戰爭期間的美國第七艦隊的作戰行動。成立的65年間,訓練和認證了大批戰艦及其他裝備,與北約和其他國家海軍進行了廣泛的艦隊和兩棲演習,併為了北美及加勒比海國家提供了多次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救援(1954年首次援助海地)。冷戰期間,第二艦隊作為對抗蘇聯的前沿堡壘,在美國海軍的海上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冷戰的結束和俄羅斯威脅的削弱,第二艦隊從2005年2月22日起不再擔任大西洋打擊艦隊的角色。2011年9月30日,奧巴馬政府以削弱國防預算和俄羅斯威脅已經消除為由,宣佈解散第二艦隊。

此外,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重構印-太地區安全架構。 2018年5月30日,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名“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這是美軍緊密呼應特朗普政府“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概念的重要軍事舉措,象徵著美軍印-太地區戰略發生了重大調整,美軍將在該地區構建新型軍事安全架構。

結語

在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成為美國對外進行核威懾和全球對抗的重要力量。在21世紀發生的重要事件中,美國將海軍力量投射到全球沿海地區,參與和平維護和區域戰爭,在美國外交和防禦政策中扮演積極的角色。在“大國競爭時代”背景下,美國加強海上作戰力量建設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向性,對此應該引起各國特別是海軍部隊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