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才能心安,願你此生做一個良善又有福報的人

心正,才能心安,願你此生做一個良善又有福報的人

中國有句古話:虎死留皮,人死留名。名,名聲。一個人活在世上,所做的事都會在歷史留下足跡,即使大多數人都很渺小,做過的事不會為人所知,但上天會知道,自己的良心會知道。

歷史上,那些能留名的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是好的名聲,比如治國的、作戰的、孝順的等等;另一種是壞的名聲,比如喪國的、不忠的、不孝的等等。

那些留下不好名聲的人,比如秦檜,比如楊廣等。而留下好名聲的則太多了,比如魏徵,比如諸葛亮,比如岳飛,又比如漢文帝劉恆等等。

那麼,這些留下好名聲的人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不外乎只有一個,就是心正。心地純正,做事就頂天立地,無愧於天,也無愧於心。這樣的人,才能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讓事情往好的方向去發展,才能讓自己留下好的名聲。

心正,才能心安,願你此生做一個良善又有福報的人

據說宋代的讕議大夫陳省華也是一位“心正”的人。陳省華家裡養有幾匹馬,其實有一匹的性子很烈。他的兒子見家裡沒有人能馴服這匹馬,就把它賣給了一位商人。

陳省華知道後十分生氣,把兒子臭罵了一頓:“你真是一個混賬東西。咱家裡人多,能馴馬的人也有,都無法馴服這匹野馬,一個做生意的人又怎麼能制服它呢?你這樣做豈不是移禍別人,最終會害了人家的。”

他的兒子聽後覺得很慚愧,趕緊讓下人去把馬買回來。見兒子能夠接受自己的教訓,陳省華這才緩下臉色,對兒子語重心長地說:“做人要心正,心正,才能堂堂正正,問心無愧,心不正,還能算人嗎?

因為心正,陳省華的名字得到流傳到今天,人們也還能記得他的教子有方。

所以說,心正,才能心安。心存善念,凡事為他人多想一點,為自己少想一點,就能避免更多的傷害。

心正的人,不止自己能夠心安,還能為自己帶來福報。

心正,才能心安,願你此生做一個良善又有福報的人

相傳,清代的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連宮裡的御醫都看不好,這讓皇帝大為怒火。有一天深夜,康熙覺得渾身發癢,心情煩躁,就獨自一個人走出皇宮,來到一條街上。

見街上有一藥店還有燈火,康熙就敲了門進去,看到還有一個男子在燈下讀書。男子見有客人,就問康熙得了什麼病?康熙跟他說身上起紅點,渾身發癢,不知是什麼病?

於是男子讓康熙脫去了上衣,看了一會,說:你沒什麼事,只是平時吃的太好了,火氣上升而以。

男子包了八斤大黃,讓康熙帶回家用水煮了泡澡。康熙問這麼多藥需要多少錢?男子說,分文不取。於是康熙回到宮中,用這些大黃煮了水泡澡。果然洗了二三次後,病就好了。

康熙又一次來到藥鋪,想要報答男子。男子說,我不需要報答,醫者仁心,我說了分文不取,就分文不取,你若願意,咱們交個朋友就可。

康熙說,我可以推薦你去宮裡做御醫。男子笑了,說,宮裡當御醫雖然能得繁華富貴,但不能為天下百姓看病,我並不稀罕進宮。

心正,才能心安,願你此生做一個良善又有福報的人

康熙對他很是讚許,說,那你不如安心行醫,為天下百姓治病。

男子說,我的理想正是如此,無奈我財力不夠,無法施展抱負。大哥,今天我們算是朋友了,以後你若發了財,也可以幫我一把,讓我弄個大的藥堂,那樣我就能夠給更多的人看病了。

康熙笑了,說,我先幫你想個名字吧,叫同仁堂怎麼樣?

男子說,好,名字起得好,就先放著,等以後我有錢了,就用這個名字建大藥堂。

沒想到第二天,就有人送來一大筆錢,還有一塊橫匾,同面寫著“同仁堂”三字。男子這才知道,自己為之看病的,居然是當朝的天子,康熙皇帝。

這名男子,叫趙桂堂。他和他的“同仁堂”也從此流傳下來。

心正,才能心安,願你此生做一個良善又有福報的人

而趙桂堂,就是因心正,才給自己帶來這麼厚重的福報。試想一下,如果他趁機敲康熙一筆,得了錢,或者得了職位,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同仁堂”了。

所以,為人心正一些吧,良善一些,讓自己一生心安理直,無所畏懼,這樣,福報自然也會來找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