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

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現在一些家長過於關注孩子的成長,把自己家孩子養成小公主和小王子。對於孩子已經不能用寵慣來形容,而是溺愛。很多孩子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爺爺奶奶面前,父母不能打罵孩子,否則就被爺爺奶奶認為是不孝,所以好多孩子已經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什麼事情都要依著他們,不然就發脾氣哭鬧。

那家裡人是否考慮過如果孩子一直成長在這種環境下的話,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孩子在社會上不可能一切順利,沒有阻礙的。

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故事1: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在家裡媽媽為他請了保姆。孩子起床開始,洗臉水和刷牙水都已經被接好了,然後孩子吃飯的碗筷已經擺好,家裡的任何事情孩子都不需要操心,什麼事情孩子都依賴父母,或者其他人的幫忙。養成依賴別人的習慣,所以這個學生的自理能力很差,學校組織集體活動,他總是有各種藉口不參加,經常上課遲到。

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在學校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找班長和老師。我和這位同學的家長聊過一次,關於孩子應該儘早獨立的問題。但是這位學生的家長認為學習這種事情需要孩子獨立,生活上不想讓孩子受委屈,家裡有條件幫助孩子就要多幫孩子。這位家長有時候也會埋怨孩子為什麼經常丟東西,或者是經常犯一些低級錯誤,但是孩子什麼都不表態,以後照樣接著丟東西,接著犯錯誤。

孩子小時候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孩子長大之後,必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社會上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當成掌上明珠,不捨得孩子受半點苦,否則就認為虧待了孩子,但是這些家長真的是負責任麼?

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故事2:

我的一個表弟在初中的時候腦部做了一個手術,所以表弟的思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家裡都很關注他。但是表弟在痊癒以後,藉著生病為由,對父母指手畫腳,特別任性。開始不認真學習,一學習就說是頭疼,受不了高的學習強度,然後去醫院檢查,又顯示沒有什麼問題。

孩子開始挑食,說自己腦子沒有活力,所以需要吃自己喜歡吃的飯菜。表弟本來學習成績很好,最後因為家裡對他的百依百順,只考上了一個專科大學。大學畢業之後,表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去工廠上班。現在已經30多歲,依然沒有成家,沒有穩定的工作。

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孩子說什麼,家長不能就信什麼。家長應該辨別孩子說話的真假,辯證看待孩子的話。孩子生下來,什麼都不懂。家長必須不斷糾正孩子的思想,引導孩子走入正軌。司馬光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教育孩子的時候,母親必須做到不寵愛,應該多教育孩子。很多父母一邊給孩子講大道理,一邊又在慣孩子。反覆幾次,孩子就會把家長的教育當成不重要的管教,把父母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我認為孩子習慣了家長的付出和關注,就不會感恩父母的愛。其實家人的愛是最無私的,但也是最容易忽視的。好多人都是憑藉著家人無條件的愛,然後肆無忌憚的傷害家長,有恃無恐。

《西遊記》中,如來原本打算把真經送到東土大唐。可他發現那裡眾生愚昧,毀謗真言,不懂珍惜。於是他說:“去東突尋一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這啟發家長朋友們一定要讓孩子經歷事情,鍛鍊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學會珍惜。

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一個家庭最高級的炫富就是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孩子如果不感恩父母,有可能是親子關係疏遠,孩子不瞭解家長的良苦用心。我記得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大概就是一個班級的老師提問孩子們,描述一下自己的媽媽。很多孩子聽到這個話題都啞口無言,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其實媽媽每天從早上到晚上一直在忙前忙後,只是孩子只顧著自己的事情,沒有注意到而已。很多孩子認為母親每天做的事情都非常簡單,就是家裡的那些活。

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父母們會怕孩子走彎路,所以經常焦慮孩子,用命令的語氣告訴孩子怎麼正確規劃自己的人生。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家長強加給孩子的東西,孩子未必真正需要。有的家長非常強勢,把對孩子的愛當成一種安心,但是這種沉重的愛對於孩子來說是困擾和壓力。家長應該考慮孩子的感受,例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就鼓勵孩子和表揚孩子,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誇獎和讚美。

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父母們應該勇敢的將自己從孩子的生活切斷出去,應該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去承擔責任。家長要捨得孩子出去闖蕩,慢慢經歷。親子之間應該多交流,在交流的時候家長應該注重語氣,不要讓孩子感到壓迫感和不舒服。家長不要經常用命令式的語氣,應該和孩子用商量的語氣。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是孩子儘早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千萬注意要信任孩子,不能經常對孩子說沒有家長,孩子什麼都做不成。子不教父之過,對孩子溺愛,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是在放縱孩子的任性。

過度寵愛孩子就是“害孩子”,你想讓孩子長大成為“廢物”麼?

結語:

孩子的每一次行動,都是自我成長。盲目打擊孩子,只能讓孩子更加叛逆,但是也不能盲目鼓勵溺愛,所以要給孩子充分的愛。讓孩子在愛中被感化,主動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總之,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更多的教育和關注,孩子一旦長大了離開家,父母想管也管不到了。孩子長大後,如果自理能力不可以,家長也不放心,孩子在外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感覺生活壓力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