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名酒的歷史

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說到八大名酒大家都或許能說出幾個,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對白酒共進行過五次的國際級評比。由於每次評選結果不同,所以在最終這五次評選大會里評選的八大名酒實際上有十種,包括: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古井貢、西鳳、汾酒、洋河大麴、董酒、全興大麴。今天我們就選幾個來說說。

八大名酒的歷史

53°茅臺(大飛天)80年代540ml

八大名酒的歷史

53°茅臺(大飛天)80年代540ml

茅臺酒被譽為中國的國酒。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均獲得“中國名酒”稱號。1958年外銷茅臺註冊飛天標。本標的為20世紀80年代初飛天牌茅臺酒。其容量比較現在的500毫升要大,為540毫升,因此俗稱“大飛天”。

八大名酒的歷史

52°五糧液(麥穗瓶)1987年500ml

八大名酒的歷史

52°五糧液(麥穗瓶)1987年500ml

五糧液連續四屆(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榮獲中國名酒稱號)通常收藏的五糧液主流瓶型形似蘿蔔,而這款則是較為少見的麥穗瓶,該酒酒瓶四面共有四根麥穗圖案,俗稱“麥穗瓶”。

八大名酒的歷史

60°西鳳(鳳凰牌壓蓋)1982年500ml

八大名酒的歷史

60°西鳳(鳳凰牌壓蓋)1982年500ml

1952年,全國第一屆評酒大會中評選的中國四大名酒之一,是獨一無二的鳳香型白酒。“鳳凰牌”是1956年開始使用的,該商標至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被“西鳳牌”取代。

八大名酒的歷史

59°董酒(褐董)1992年500ml

八大名酒的歷史

59°董酒(褐董)1992年500ml

董酒產於貴州遵義董公寺鎮。1957年,董酒廠與茅臺酒廠一樣由解放前的小作坊組建為企業,在第二、三、四、五次全國評酒會上四次蟬聯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董酒是串香工藝的鼻祖,採用特殊工藝和配方,董酒既有大麴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與回甜,被行家們評價為“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後甘爽味長”!90年代初董酒又推出黑褐色酒標,彌補了,紅色酒標部分字體不清晰的問題。

八大名酒的歷史

60°汾酒(出口型玻璃瓶小蓋)1987年500ml

八大名酒的歷史

60°汾酒(出口型玻璃瓶小蓋)1987年500ml

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被譽為最早國酒,國之瑰寶。出口汾酒通常採用“長城牌”,由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監製,酒標為黃底杏花圖案,暗指詩詞“牧童遙指杏花村”

八大名酒的歷史

55°古井貢(曹操鐵蓋)90年代500ml & 55°古井貢(玻璃瓶大蓋)1998年500ml

八大名酒的歷史

55°古井貢(曹操鐵蓋)90年代500ml & 55°古井貢(玻璃瓶大蓋)1998年500ml

古井貢是濃香型白酒產自安徽,該酒從1963年分別第二三四五屆全國評就會上獲得“中國名酒”稱號。其中瓷瓶古井貢瓶型優美,瓶身背面有曹操飲酒圖並配上“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的曹操所著詩詞。此一對90年代古井貢,由於存儲用品不一樣,味道也有細微差別。是收藏、品鑑佳品。

八大名酒的歷史

60°劍南春(方瓶矮蓋)80年代

八大名酒的歷史

60°劍南春(方瓶矮蓋)80年代

劍南春為四川濃香型白酒,該酒分別於1979年、1984年、1989年全國第二、四、五屆評酒會上獲得“中國名酒”稱號。短蓋劍南春酒的背標為斜標,由於該酒在市場上出現的時間較短,因此較為稀缺。

八大名酒的歷史

52°瀘州老窖特曲(白蓋)1991年500ml

八大名酒的歷史

52°瀘州老窖特曲(白蓋)1991年500ml

瀘州老窖為四川濃香型白酒典範,它連續五屆蟬聯“中國名酒”稱號特麴酒從1989年開始使用“瀘州老窖”專用字體和“瀘州”商標沿用至今。90年代初瀘特採用這種白色鋁蓋,時間較短,之後還有時間金色黑字鋁蓋,這些因為比較稀有收藏價值較高。

八大名酒的歷史

52°全興大麴(紅蓋)1999年500ml

八大名酒的歷史

52°全興大麴(紅蓋)1999年500ml

全興大麴是四川濃香型白酒,於第二屆、第四屆、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獲得“中國名酒”稱號。紅色鋁蓋全興從1996年左右開始使用。存量較多,性價比高,但消耗很快,具有升值空間。

八大名酒的歷史

隨著時間的流逝,每個品牌、每種酒的瓶型、瓶標等都在不斷的發生這變化,但是中國的酒文化始終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讓我們小酌怡情,慢慢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