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自私,家長該怎麼辦?

j今天在“悟空問答”裡,有家長問自己家娃很自私,我整理了下我的看法,方便大家學習。

自私是幼兒常見的問題行為,父母會發現家中原本大方的孩子變得自私了,他不再樂意與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更不允許你把他的零食送到別的寶寶手中,甚至只是有人碰了一下他的東西,他就會大喊大叫、暴跳如雷。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變得自私了?

1“我”獨生子女的特殊性。

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私問題。家中所有人都圍著他轉。他有什麼要求,一家人都儘量滿足,長時間久了,自然就養成了自私的壞毛病。再加上沒有兄弟姐妹的緣故,孩子缺乏合作、分享、謙讓、奉獻等集體生活的經驗,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觀念。

孩子很自私,家長該怎麼辦?

2“我”的年齡特徵所致。

心理學研究表示:孩子在幼兒時期是自我意識的形成的初步階段,他的心理活動都是圍著我出發,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他所提出的要求也都是從滿足自我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發。不懂得考慮別人感受,更難以理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大約到了三歲以後,隨著社交活動的增加和交往經驗的積累,孩子才會慢慢在主觀的意識上產生一些區別,並逐步從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所以在幼兒心理發展早期,如果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問題行為。

孩子很自私,家長該怎麼辦?

3周圍對“我”的不良影響。

孩子的自私心理也和身邊的家庭成員有很大關係。比如父母或者其它家庭成員就屬於自私、愛貪便宜的人,有的大人常常會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不可隨便給別人吃,玩具不可隨便給別人玩等等這些行為都會造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形成。

孩子很自私,家長該怎麼辦?

4物質生活的優越對“我”的影響。

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大人不斷滿足孩子的需要,導致孩子造成霸道、自私的心理。比如,當孩子看到別人好玩的,或者好吃的,他得不到時,就會以哭鬧向大家宣戰,直到最後大人滿足他為止。這些行為也會助成孩子自私的根由。

孩子很自私,家長該怎麼辦?

對孩子自私的形為,哈佛理念美藤教育創始人鄭託尼老師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

對於已經形成自私傾向的幼兒,家長不必感到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無策。能發現孩子的問題,就是教育好的開始,只要家長認真對待,方法得當,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很自私,家長該怎麼辦?

1、創造分享的家庭氣氛。

家長可在生活中從孩子最在乎的食物開始,如果孩子獨佔的話,家長就要把食物拿過來公平地分開,不能再放任不管。一開始,孩子可能會大哭大鬧或苦苦哀求,但家長絕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到底。偶爾的“舊病復發”也是正常的,只要家長堅持就一定能糾正過來。

孩子很自私,家長該怎麼辦?

2、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儘量不給孩子特殊待遇,要合理滿足孩子的一些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孩子很自私,家長該怎麼辦?

3、滿足孩子的要求要適當。

對於孩子的合理要求可適當滿足,對於不能及時滿足的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過分遷就,即使孩子很強硬,家長也要把正確的堅持到底,不給孩子留餘地。如果有一次妥協,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所以,家長要有狠心、恆心和耐心及堅持到底的決心。

孩子很自私,家長該怎麼辦?

4、引導孩子尊重和關心長輩。

要讓孩子學會享受時應首先考慮長輩,就餐時,好菜要先挾給長輩吃,舒服的位置讓給長輩坐;別人為自己服務要表示感謝;別人不便時,應儘可能提供幫助,逐步體會到幫助、關心別人是愉快的。

5、讓孩子學會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家長應指導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給爸爸媽媽倒茶水等,讓他體驗父母勞動的艱辛,懂得要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以便將來為家庭和社會多作奉獻。

6、為孩子創造經常與小夥伴交往的機會。

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圖書借給小朋友們玩和看,幫助孩子認識自私是不受人歡迎的行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贏得大家的喜歡。如鼓勵孩子多參加合作性的遊戲活動,指導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幫助、謙讓別人的樂趣,並學會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緒。

7、家長要以身作則。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尤其要多孝敬長輩,給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長此以往,同樣的品質和行為方式就會再現於孩子身上。

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百依百順、萬千溺愛,其實就是步入了誤區,並且這些溺愛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怠惰、自私、驕橫、無能的品格,必然影響到孩子的學校和社會生活。

所以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家長一定要多瞭解孩子的內心變化、和成長規律。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愛心。把握一些基本準則,並言傳身教,慢慢用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著孩子,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相信孩子會還給你一個理想的未來。

更多育兒類交流,大家可以關注我下,或者關注我的公眾號“智寶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