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界的"奧斯卡"普里茲克獎揭曉!史上首次兩位女性同時獲獎

長久以來,女性一直是偉大成就領域的弱者。

上個世紀,藝術史學家琳達·諾克林向世界發出疑問:

"為什麼歷史上還沒有出現偉大的女藝術家?"

歲月走過幾十載,

性別平等在藝術中越來越重要。

女性藝術不再被掩埋在時代的角落中,

越來越多女藝術家用巾幗不讓鬚眉的實力,

讓世界記住了她們的名字。

01、史無前例!普里茲克建築獎同時頒給兩位女性。

前幾天,

建築界奧斯卡"普里茲克建築獎"

正式公佈獲獎人選。

麥克納馬拉和法雷爾雙雙獲獎,

兩位女性同時獲得大獎!

這是自1979年普里茲克建築獎成立以來,

破天荒的頭一次!

同時,

這兩位傑出的女性也是

繼扎哈 · 哈迪德(2004)、妹島和世(2010)

卡莫 · 皮格姆(2017)之後的

第四與第五位女性獲獎者。

建築界的

普里茲克建築獎是國際上公認的建築界最高榮譽,

自1979年成立以來,

每年都會評選出一位或多位傑出建築家,

頒獎儀式在世界各地著名建築物內舉行,

獎賞由一枚特製的銅質獎章和10萬美元獎金構成。

建築界的

普利茲克獎評委給出了很高的評語:

在男性為主導的行業領域中,

她們以女性身份引導著

無數堅持在這條道路上的女性建築設計師們。

獲得這樣的殊榮,

兩個人都十分激動,

法雷爾表示:"

建築堪稱地球上最複雜、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

能成為一名建築師榮幸之至。

贏得這個獎項,

更是對我們建築信念的極大認可,

謝謝大家給予我們此項殊榮。”

同為女性,

壹壹從心底為兩位優秀的建築家感到自豪。

但同時也感到不敢置信,

在女性一直處於弱勢一方的建築領域,

竟能取得這樣了不起的成就。

她們的作品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讓普里茲克獎評審團用"偉大"來形容。

02、一份熱愛,讓她們堅持了40多年

“我們自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成為都柏林大學同學開始,到1978年一起成立事務所,直到現在,一直都在一起。”

——麥克納馬拉

建築界的

幾十年前,

麥克納馬拉與法雷爾在校園相遇,

她們共同就讀於都柏林大學建築學院。

這所學校是愛爾蘭人的驕傲,也是世界一流學府。

*建築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其對學術和資源的要求很高,此每年搶佔QS排名前列的都是全球有名的綜合性院校。

今年也不例外,剛剛發佈的2020QS建築專業學校排名中,前13位均為綜合性大學

2020QS建築專業世界院校排名

建築界的

建築界的

大學畢業後,她們雙雙獲得留校任課的資格。

1978年,她們共同創立了格拉夫頓建築事務所

她們是教育家,也是建築家。

雙重身份帶給她們的是更強的責任感。

普利茲克有個宗旨:

“以所有的建築作品致敬建築藝術,為人類社會做出持續貢獻。”

而這也是她們的建築風格,

她們一直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認為材料的循環利用至關重要。

把地球當成業主,花崗岩也能做建材

法雷爾說:“作為建築師,我們其實是從地球表面取出一些東西來做建築。”

從業四十多年來,她們的作品中心一直圍繞著修補、可持續、與環境融合的觀念。

這所外觀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建築,是她們攜手設計的項目之一,外層設計材料由陶瓦、紅磚和花崗岩構成,環保的同時也不失美感。

建築界的

愛爾蘭城市研究院

她們的建築中

處處體現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期盼。

早年的三一學院項目,

基座用玄武岩、火山岩和花崗岩建造,

學院有兩顆古老的菩提樹,

這麼多年早已成為學校的象徵。

若不砍掉則無法建立完整的基座。

最終,歷經幾次方案改進,

她們將兩顆大樹與建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建築界的

同時,可持續發展也是今後的熱門學科,

目前包括皇藝(RCA)、倫藝(UAL)

在內的多所國外藝術名校已經開啟了相關課程。

倫藝甚至為此特地設立了一個新的學院。

建築界的

2018年,麥克納馬拉和法雷爾成為

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

她們將主題命名為“FreeSpeace”

復古的建築,

讓人們意識到。

建築不止是從無到有,

人們也需要關注已經存在的事物。

這再一次體現出二人

“地球為業主”的建築理念。

建築界的

建築界的

這也是她們獲獎的原因之一,

評審團說:“由於她們對建築的執著奉獻,

出色的團隊精神,

對同事的慷慨無私。

尤其是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出色表現。

基於所有這些原因,

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被授予202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

麥克納法拉和法雷爾的其他代表作品

-利馬工程技術大學校園-

建築界的

圖盧茲第一大學經濟學院-

建築界的

博科尼大學-

建築界的

帕內爾廣場文化中心和城市圖書館-

建築界的

2020屆普利茲克評委

建築界的

普利茲克獎評委稱法雷爾和麥克納馬拉

是女建築家的指明燈。

但假如我們看到的是建築本身的藝術,

又何須強調性別呢?

藝術家有性別,但藝術從來沒有。

願今後看到類似新聞時,

不再強調“女性獲獎”

那才是真正的女性藝術崛起的時刻!

關注壹壹藝術留學,瞭解更多留學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