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北京是一座很複合多元化的城市,這裡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元素,我們能看到現代的文藝氣息和悠久的歷史並存,市井的煙火氣又和現代商業的物慾同在。不管你喜歡什麼,可能都能在北京找到知音,但同時不管你最討厭什麼,這裡也一定有。藉著機會來給大家看看北京的文藝氣息和山水景色,目的地分別是紅磚美術館和青龍峽。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美術館的建築設計由著名建築師、北京大學建築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贛擔綱,與周邊土地相結合、在原有環境中生長,採用紅色磚塊作為基本元素,輔以部分建築上青磚的使用,打造出一座配備有當代山水庭院的園林式美術館,並也因此成為紅磚美術館在眾多美術館建築中脫穎而出的最大特色。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從展廳出來我們踱步到外面的庭院,首先是以紅磚為建築材料的歐式建築,譬如基督教的十字架元素就有體現,磚材的組合別具匠心而又各有特色,用砌磚形式的變化來豐富立面,毫無附加的裝飾,建築被賦予了純淨、聖潔的神聖感和穩固、親切的安全感,帶給人強烈的震撼,當陽光穿過紅磚的空隙照到牆面上,會為建築增加幾分宗教的儀式感。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與紅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青磚所構成的庭院群落,以磚結構為基礎的構造元素,打造了十七孔橋、槐谷、藤圓庭等具有代表性的景觀,傳統中式建築的經典設計元素在這裡一覽無餘。漫步在青磚建築裡彷彿打開了時空之門,傳統中式園林和現代建築風格完美的混搭,形成了獨特的美感。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青龍峽位於懷柔區懷北鎮著名的古長城關口大水峪關附近,青龍峽景區雖然整體面積不是很大,卻包含山景、水景、人文景區等多種景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休閒娛樂。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水上游樂區域設有多種遊樂項目,可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愛好者的需要,不喜歡熱鬧只喜歡安靜的遊客也可以在湖面上盪舟前行。青龍峽古長城為明代長城的邊關要塞大水峪關,這裡的古長城雖大多是斷碣殘碑,但自有其獨特風格,別具特色。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青龍出水景點這裡有一處音樂噴泉,隨著參與者的聲音變大噴泉也越噴越高,通過水柱的高矮也就知道誰的嗓門大了。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青龍峽景區最核心的建築就是大水峪水庫大壩了,尤其是在豐水季,水庫開閘放水時會有巨大的水柱噴湧而出,看上去壯觀異常。大壩攔截形成的是大水峪水庫,水庫於1978年正式啟用,壩高176米,壩頂長283米,總庫容1460萬立方米,控制潮白河支流沙河上游的全部山區。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依山而建了一座蹦極臺,想挑戰自己的遊客可以嘗試一下,並且還有滑索可以橫穿整個水庫,各種刺激的玩法都有。不想追求刺激的遊客可以選擇遊船進行環水庫遊覽,看著兩岸的青山和湖水的碧波,真的有在畫中游玩的錯覺。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景區最高峰是玉皇臺,海拔約530米,如果不想爬山上去,還可以乘坐纜車,大約20分鐘就可以輕鬆登頂。只有達到山頂才知道青龍峽因何得名,蜿蜒的山脈與湖水正好勾勒出一條巨龍,只能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確實厲害。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不過對於基建狂魔的我們,即便再難也要和大自然較量一下,俗話說水火無情,但是有了大壩,水患就能被極大的剋制。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我們所追求的,人定勝天只是我們的豪情壯志,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從來都是渺小的不堪一擊。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文藝向左,山水向右 紅磚美術館-青龍峽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