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教育改革要立足長遠,這幾種模式才是產業教育的新引擎

80後很榮幸趕上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時代,從進入高校的那一年開始,大學開始收費,從畢業的那一年開始大學不再包分配,要自主擇業。但還是應該感謝教育改革,因為如果不是教育改革擴大有效供給,高校大範圍擴招,可能你就連跨入學校門檻的機會也沒有。

所以說教育產業化改革的大方向沒有錯,教育改革的本質就是要立足長遠,讓更多的人享受教育改革帶來的真正實惠。當前對於教育的分歧和爭議越來越多,其實更多的是對未來教育的一種期盼。教育改革必須要切實進行下去,但服務於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初衷不能變!

未來教育:教育改革要立足長遠,這幾種模式才是產業教育的新引擎

教育改革是一項關係國計民生的系統工程,鐵律規則和底線不能破,以下幾個原則參與者必須嚴格遵守。

1.教育要立足長遠,以育人為宗旨,不能急功近利。雖說企業運營都是為了追逐利益,但教育絕對不能功利化,否則將永遠是個企業家,而不是教育家。

2.教育要尊重實際,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摒棄先進原則,要摒棄領先原則,要摒棄時髦原則,要摒棄崇洋媚外原則,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3.教育要以人為本,重視你的老師和學生。老師和學生是學校的主體,也是立校之本。教學質量不是管出來的,是好教師帶出來的;學校名氣不是宣傳出來的,是好學生帶回來的。

4.教育要與時俱進,但不能隨波逐流。每個名校都有自己校風和校訓,也成為重要的文化和精神傳承。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的發展,教育一定要不斷髮展跟進,但眾口難調,輿論的聲音要聽,但要有取捨,要能堅守。

未來教育:教育改革要立足長遠,這幾種模式才是產業教育的新引擎

下面回到主題,既然國家政策層面支持教育產業化發展,作為產業資本就一定可以大有作為,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可能成為產業教育的新引擎:

1.基於互聯網的在線教育。互聯網是重要的教育載體,5G技術的商用更為在線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持。未來的在線教育應該立足於客戶的個體化需求而設計,發展優質教育資源,維繫高質量的客戶群體。

2.基於人工智能的教育機器。我相信機器永遠替代不了人類,教師不會被機器人替代,因為它不會育人。但機器人可以用於傳播知識,應用在啟蒙教育,藝術教育、專業教育、應試教育等方面。

3.基於教育規劃的個性化教育。教育面對的客戶群體千差萬別,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不適合所有的人,這也是教育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針對個性化的特點,由專業教育規劃師制定學習計劃,並有序推進才是更適合的個性化教育。

未來教育:教育改革要立足長遠,這幾種模式才是產業教育的新引擎

4.基於高端定製的新私塾教育。古往今來,名校、名師往往是成為名人的重要的資源,不可否認最精準針對個體的教育是新私塾教育。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新私塾不是國學館,而要與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更依賴新的專業技術支持,專業規劃,將更有利於個體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