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大戰,告別“跑分時代”

中國手機大戰,告別“跑分時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王冠雄

這兩天,華為、小米兩家又撕上了。

起因是榮耀公佈了DXOMARK跑分榜單,自家的V30 Pro 122分,“正好”力壓小米CC9 Pro的121分。

中国手机大战,告别“跑分时代”

隨後小米集團公司副總裁、兼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公開質(chao)疑(feng):“今天請研發同學們研究:雙主攝技術+來卡加持,怎麼多獲得了這1分?請市場同學們研究,這1分怎麼多賣貴了2500塊?”

中国手机大战,告别“跑分时代”

字裡行間這意思,你品,你細細品。在這事兒上本號無意站隊,吃瓜之餘,想聊聊已經變味的中國手機跑分營銷。

不服跑個分?從發燒到“評測式公關”

雖然本號的核心讀者主要為中國的科技商業、投資創業群體,但並不侷限於此,所以還是有必要科普一下跑分的來龍去脈。

“跑分”的起源是通過相關的專業軟件對硬件設備進行測試、得出分數以客觀評價其性能,早在電腦時代就有。隨著十年前的智能手機狂潮,被手機廠商、尤其是中國手機大廠們發揚光大。

無論你是否小米的用戶,只要關注數碼類宣傳,大概率會聽過雷軍這句名言:“不服跑個分”?!這就是小米手機起家時候的一系列營銷組合拳之一,應該說,很成功。它讓看不太懂的手機複雜配置變成了文盲也能看懂的分數,使得“跑分”成為了判斷一款手機性能高低的重要依據。

這就是所謂的“像賣電腦一樣賣手機”,不得不說,雷軍這一招高,實在是高。因為確實好使,各家手機大廠紛紛效仿,手機營銷進入了“跑分時代”。

中国手机大战,告别“跑分时代”

與此同時,各大手機跑分平臺也被數碼發燒友們熟知,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跑分平臺,除了DXOMark還有:安兔兔、魯大師、GeekBench、3DMARK、AIMark等。一時間,你在這家機構跑分高,我就在這家跑分機構高!你鋪10家媒體KOL,我就敢鋪20家。

本質上,這屬於“評測式公關”。但其實,一些跑分平臺和某些手機大廠其實有複雜的資本關係,如安兔兔、魯大師;與此同時,手機廠商可以在非標準(即人工干預或其他基準測試方式)環境下運行跑分軟件,這會導致標準測試結果與實際性能並不相符。所以,用戶往往看得雲裡霧裡,真是一地雞毛。

用戶真care跑分麼?我看跑分跑偏了!

那麼問題來了,用戶care跑分麼?答案也許是否定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跑分高並不代表手機就一定好用,跑分低並不代表手機就不好用。一些手機在跑分時,會採用一些特殊手段來使自己的分數更高,比如不再控制溫度、全力運行,甚至做假,如此得到一個虛高的跑分值;而這樣的手機在日常使用中完全與跑分時的表現不對等。尤其當手機的性能達到一個頂點之後,一味追求性能已經沒有太多意義。

甚至於,用戶根本就不關心跑分高與低!你問一個妹子買手機最重視什麼?她很可能告訴你最care看拍照好不好看、造型顏值高不高甚至代言人鮮肉小哥哥“是不是我老公”?你問一個商務人士,他很可能告訴你最care品牌檔次、安全性。你問一個上下班社畜,Ta很可能告訴你最care性價比、電池續航等等。你問一個發燒友,他才可能告訴你最care所謂跑分。

實際上,在現實中的手機市場中,各家手機都根據自身的產品優勢,打出了不同的營銷策略。譬如,小米的“發燒”、“黑科技”;華為的愛國牌(拜毛衣戰神助攻所賜,這一招非常牛逼);OPPO和vivo的娛樂營銷;連已經消逝的金立也曾打出“續航”、樂視打出“內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

所以說,“跑分”營銷的實際意義已經不是特別大,甚至於已經跑偏了!

用戶決策真相:三個客觀+三個主觀

我冒昧總結一下,用戶對手機的購買決策可以粗略分為三個客觀因素和三個主觀因素。

三個客觀因素依次是價格,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真心是第一因素,否認就太裝逼了;品牌,即品牌故事、調性、階層認識和溢價等;主打差異點,如某型號強調拍照、某型號強調快充等。這三點都是客觀存在的。

三個主觀因素則分別是體驗,即每個人對相同產品的感知有差異;口碑,個體的社交網絡和信息理解不同;接觸渠道,這一點被很多人忽視,尤其是很多人在線下購買往往會被導購員和話術改變。這三點主觀性非常強。

所以,回看下手機圈這場撕X互懟的榮耀小米跑分大戰,覺得挺無聊的。蘋果就不搞(不主動參加,評測機構自己去測不關它事),但這不妨礙iPhone全球最熱銷、最貴、且最賺錢、市值最高啊。國內OPPO、vivo甚至一加也本分做營銷似乎不太搞嘛,最關鍵的是目標用戶其實不太care啥跑分……

那麼圖啥呢,如果營銷上不需要,那麼也許是他們的粉絲心理上需要。為了一小撮所謂鐵粉嗨?真是,買部手機明明是被人賺錢,咋還成了精神股東……最終只是第三方機構和KOL得了話語權。

我在朋友圈上吐槽了這個觀點之後,因為各大手機廠商負責人基本都在,榮耀相關負責人跟貼表示“不想打,不怕打”;盧偉冰則跟貼表示:“如果我們不發聲,只有某友商一家之音了。”看起來,大家打得也累,但都指責友商在打、不得不奉陪。孰是孰非,自己判斷。

中国手机大战,告别“跑分时代”

結束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立場即真相。不是說跑分低的就是“黑”、跑分高的就是“粉”。有一個詞叫事實,還有一個詞叫客觀。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大大小小的灰度。放諸媒體、KOL,也是一個道理。

有人認為,世界上最刻骨銘心的仇恨是友商。但雷軍將其看做是一種幸運:“最懂你的人是友商,最愛你的是友商,正是在和友商的相愛相殺,互懟和互相比拼中相互超越,共同超越,攜手同行。”

所以,超越這場無聊撕逼,不談孰是孰非。無論如何,我希望中國手機的2020少點互撕炒作,多點實實在在的產品創新和科技美學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