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年代》:乾淨、真誠、用心,八零後童年往事盡收眼底

《純真年代》:乾淨、真誠、用心,八零後童年往事盡收眼底


《純真年代》:乾淨、真誠、用心,八零後童年往事盡收眼底


《純真年代》:乾淨、真誠、用心,八零後童年往事盡收眼底


《純真年代》:乾淨、真誠、用心,八零後童年往事盡收眼底


《純真年代》:乾淨、真誠、用心,八零後童年往事盡收眼底


01

一代人的記憶,一代人的童年。像《純真年代》這樣的電影,每個時代都有無數,像臺灣電影《在那河畔青草青》。只是電影與電影的差別,大概就在於那種乾淨、真誠與用心的程度。

其實,《純真年代》作為電影名字,已經被用過無數次,這次是2018年新銳導演韓榮聲,其拍攝地在廣東梅州的鬆口古鎮上,講述發生在那裡的一代八零後的童年往事。

電影將佈景設置在一個小鎮、幾個家庭、一個學校。看似簡單的場景,卻最是日常的表達。像極了所有年代的童年,無憂無慮才是最真實的表達。

電影之中的四人組,馬曉曦、劉小墩、劉曉明、張小宏。難道沒有讓你想起你的童年,在那時候,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希冀著明天的太陽,也幻想著成為武林高手,去挽救整個世界,尤其是英雄救美?

而小鎮上的二流子,估計每個村,每個鎮,都有那麼幾個,也都有那個年代的時代特色。混跡在錄像廳和檯球室,索要小孩子的錢,甚至調戲良家婦女。他們似乎是時代的產物,只是那個荷爾蒙沒有爆發窗口的漫無目的遊蕩罷了。

而小鎮的女子,有的已經輟學,有的髮廊妹也開始春心蕩漾,或許希望通過擦邊球的方式,賺取另外的金錢。

當一群八零後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成長起來的時候,註定也有屬於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任何娛樂方式,除了那個需要人工搖擺天線的電視,就是下象棋和看小人書了,間或還能來個桃園結義。

童年,深藏在每個人的心中,賦予每個人溫暖底色,人們總是會在夢中回到童年之中去,在那裡找尋到屬於自己的精神皈依。

02

一個溫馨的家,必然是爸媽都在的。像馬曉曦的家那樣,象徵著當年八零後大部分孩子的家庭,父母都在,還有爺爺教育自己寫字看書,其樂融融,好不愜意。

而有的家長,卻已經在外出打工的路上,開啟了新的征程。留守,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傷痕。那些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在爺爺奶奶的撫養下,存在著親情的缺失,幸好有玩伴的陪伴,才不覺得空虛寂寞冷吧!

下灣、下河、下水庫,這看似無聊的選擇中,浸透著每個孩子釋放天性的內心。與父母幫忙幹農活,難道不是每個我們的過去?

那時候,我們總覺得日子太長,希望自己長大。卻不曉得,長大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再回到從前,卻已然成為夢幻般的存在。

《純真年代》,如此乾淨的畫面,如此真誠的描述,如此用心的繪製,其實就在於勾勒一副八零後童年的美麗畫卷,讓觀眾能夠沉浸其中,想到自己的點滴,再次來一個昨日重現,這豈不是好事?

03

由點滴構成的全部,有點到的面,最終囊括了整個八零後的童年細節。上課時候的三八線,偷偷看小人書,斑駁的課桌,老師的嚴肅,朦朧的愛意,這些豈不是每個我們的那時那刻?

《純真年代》又不是純粹的紀錄片,當馬曉曦他們四個人在大樹下討論自己的未來,當電視機裡傳出的歌曲,那小賣部裡的陳設,還有那些賒賬的二流子。

每一個小小的畫面,都是純潔而美麗的,沒有沾染塵世間的一點雜質。或許,這就是童年,每個八零後的童年,也註定是每個人的童年。

或許,每個人都在想象,生活本真的樣子。像電影呈現的這種,難道不就是生活的本真嗎?如此原生態展示出屬於我們的生活原貌,更帶給我們這樣的思考。

當每個人都盡力而為地活著,都在展示著屬於生命年輪之中最大能量的時候,這難道不就是純和美嗎?或許,最為平凡的生活,最為細微的事情,才是能夠傳遞一個人真誠內心的遺珠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