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有一半是世界遺產,很多房子低於地平面,網友說大凶之屋


在瑞士伯爾尼旅行的時候,位於老城區的一些雜貨鋪、咖啡館、花店讓我印象深刻。如圖顯示,這些鎖著門的看似是地下通道的建築體其實是一個個獨立的小店鋪。比起完全的地下商鋪和地下步行街,像這樣的地下小店卻十分獨具特色。

有的小店的門是木質的,有的是鐵質的,但如果不完全走進去,你根本不知道藏在地下的小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比起街面上的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店、鐘錶店、藝術店等等,還是這“藏著秘密”的地下空間令我更為好奇和嚮往。在伯爾尼老城區的主街道上,像這樣的小店非常之多,成為城市的一種建築和文化象徵。

伯爾尼的拱廊聞名遐邇,但拱廊下方的地下小店卻更引入注目。這些小店的入口成一個斜狀的切入口,目測大概是45度斜角。雖然門鋪所在的位置十分奇怪,但有些店主仍是不餘遺力的給其緊張裝飾。


這家打開門鋪做生意的小店,你們認為是幹什麼的?小店牆壁有著各種塗鴉,一開始我以為是一間小酒館,但實際上它是一雙鞋店。

這是一家咖啡館很有範兒,四周都儘量種植花草,看名字像是一個可以一邊上網一邊咖啡的地方,類似於國內的網咖。但也許這家店名就叫“互聯網咖啡館”呢?

雖然並不知道像這樣的店鋪是為了節省地上空間呢,還是一種獨特的建築構造。興許在12世紀末,歐洲人在建這座城市的時候,為了儲藏物資或其他而設計了這樣的地下倉庫。當然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猜測,具體原因也許在當地博物館能找到答案。不過有網友說:低於地平面的房子,都是大凶的房子。

但由於地下小店的門面難以裝飾,一般除了門的材質不同,也就塗的色彩也不一樣,有的還會在門兩旁或一旁種植鮮花綠植。總之,在有限的空間裡進行最大化的設計和裝飾,吸引遊客走下來。可能是我來的時間有點早,街道上有很多小店還沒開門。

但在看到這些小店的時候,就不禁在想,如果碰到特大雨天,這些小店會不會因為雨水流淌不及時而進入小店?可轉念一想,歐洲城市的排水系統太強大了,人們在建造城市的時候,肯定也是想到了這一點。據說,伯爾尼最著名的酒吧就隱藏於地下。

有的地下室是成為雜貨鋪、各種文藝小店,有的依然是作為擺放雜物的儲藏室。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家地下小店,它出售著各種傢俱擺件、有趣的小玩意兒,包括鮮花,是一個藏著諸多神奇寶貝的地方。正朝我走來的這位銀髮女人就是小店的老闆娘,她一個人經營並打理著小店,活成了我曾經想要的樣子。

店內的物品古樸又陳舊,有點兒跳蚤市場的味道。

在街面上,她在小店邊上還弄了一個簡易的露天花店,包括出售花園裝飾物。一個瑞士男人準備買點兒鮮花帶回家。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審美需求,歐式風格的家裝或庭院或各種店鋪在中國越來越流行。又舊又破的傢俱或擺件成為了裝飾生活的好素材。

伯爾尼雖然是瑞士第四大城市,但它卻是瑞士首都,儘管蘇黎世和日內瓦更有名氣。跟全世界所有的首都不一樣的是,伯爾尼既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和喧囂,也沒有大型國際機場,包括城市機場也沒有,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安靜又高貴的歐洲小鎮。古老的阿勒河將成分為兩半,西岸為老城,東岸是新城。老城,是伯爾尼的精華所在。


除了建築結構獨特的地下小店讓我頗感有趣外,伯爾尼最風情的地方還是12世紀末和18世紀留下來的古老建築,今天的伯爾尼的主體建築都是18世紀重建後保留下來的。在12世紀末,城市的建築幾乎都是木質的,經歷幾次大火後,人們改為了石頭建造。因為材質的關係,歐洲的絕大多數古建築都保留完好,其次是歐洲人對文明古蹟的重視和保護。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伯爾尼每天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觀光。這座城市非常靜謐,適合徒步和單車旅行。為了環保和健康,瑞士人特別喜歡騎單車,在伯爾尼老城區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騎單車的人,或停在路邊的單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